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十大比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92008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十大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十大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十大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十大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十大比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十大比较(张春娜 3040111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比较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一方面,作为两种不同的社 会经济形态和思想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是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是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占统 治地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基本制度方面,其本质特 征是私有制,按资分配,资产阶级专政,剥削阶级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占统治地位。另一方面,社 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又具有继承性、相容性。都以社会化大生产

2、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都要发展商品 经济,都具有相似的经济运行方式,如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等。因此都要遵循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和 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都要用计划和市场手段来发展经济。2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依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基本相适应的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由 于生产资料为私人占有,生产关系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是对抗性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冲突。社

3、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 性质等方面有着根本的不同,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这种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 制度本身的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而资本 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激烈的阶级斗争,解决这一矛盾的最终方式,只能 是推翻整个资本主义制度。3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质的比较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现目标,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允许一部 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资本主义

4、生产关系则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 基础上的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这样一种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大量的货币 财富转化为资本,二要有大批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才 能产生。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了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强化了这种关系。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力成为资本的生产力,成为资本支配雇佣劳动的手段,劳动者自己创造的 生产力异化为与劳动者相对立的力量。4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以下的相同点:第一、都是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 经济活动的主体都由政府、企业、个人三者构成。第二、都坚

5、持平等竞争的原则,发挥市场规律的 作用,使资源配置得以优化。第三、都坚持政府间接干预,政府通过经济法规、经济政策等间接的 宏观调控手段来干预市场运行,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不同之处有: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所有制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交换主体是公有制为主体;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交换主体是私有制为主体。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分配 制度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的分配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资分配为 主。第三、政府对市场宏观调控的范围与力度也不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是创造 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而在资本主义市场经

6、济条件下,政府的干预程度普遍较低。5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的比较 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条件、首先是由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它是社会 主义所特有的分配方式,这种分配方式是其他社会不可能具有的。按要素分配是私有制基础上的分 配方式,它是指凭借生产要素所有权参与分配,是按要素所有权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 归资本家所有,工人只拥有自身的劳动力。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获得利润,而工人凭借劳动 力所有权获得工资,在本质上这种分配方式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在分析资本主义分配 方式时,必须透过劳动获得工资、资本获得利润的现象,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这一实质。这种以资 产

7、阶级私有制为基础的、 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的分配方式, 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 体现劳动者之间平等互助合作关系的按劳分配是根本对立的。6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所起的作用的比较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都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但调控的的范围与力度有所 不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主要是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政策和手段 对国民经济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并辅之以必要的规则,以创造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在此基础上, 政府、企业、个人三者利益是根本上一致的,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力和改革生产关系并通过市场实现 自我完善,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

8、产之间的矛盾。而在资本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虽然也以计划、产业政策、立法等方法引导市场发展,但政府 的干预程度普遍较低。企业与政府、个人的利益往往相违背,所以即使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也不能彻 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7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比较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 同时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巨大体现。第一、资本主义民主是适应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并为之 服务的,社会主义民主则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并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第二、资本主义的 民主事实上是极少数剥削者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才是多数人的民主。第三

9、、资本主义民主是虚伪 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民主。由此可见,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才能真正享受 自己的民主权利。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相比较,不仅民主的性质根本不同,而且社会主义 民主的范围也空前广泛;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如同社会主义制度 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一样,社会主义民主也必将取代资本主义民主,这是民主本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8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法的比较社会主义法的本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法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 第二、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第三、法的

10、内容是由其物 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主义法即具有法的一般特征,也具有一切剥削阶级类型的法所不具有的新 的特征:第一、社会主义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人民民主原则、权利和义务一致性原则。第二、 社会主义法是由国家强制力和广大人民自觉遵守相结合来保证实施的。资本主义法是由资产阶级物 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资产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实现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资产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 是资产者占有生产资料,并以雇佣劳动的形式剥削无产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法的主要 作用,就是约束无产阶级和其他被剥削劳动群众,迫使他们服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关系和整个社 会秩序。9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比较 人民

11、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资产阶级议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 种政权组织形式,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阶级本质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议会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阶级本质相适 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第二、组织和活动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按民主集中制与议行合一 原则组织和活动;资产阶级议会制按 “三权分立 ”原则组织和活动。 第三、政党在政权组织中的活动 方式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即中国共产党始终处于领导核 心的地位;资产阶级议会制则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10 社会主义与资

12、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的比较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主要有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社会主义是人类历 史上前所未有过的社会制度,它自身的成熟和完善,要有一个历史过程,然而社会主义的这种长期 性、艰巨性、曲折性并不能改变社会主义最终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进程阐明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必然性、曲折性、长期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社会生产 力冲破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得到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长。但它包含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 盾,从而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造成障碍。这种两重性不是偶然的,而是由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资本主义深入发展会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 社会。-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