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考试重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919763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资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资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资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资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资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资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资考试重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库探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许慎解释说:教育的第一次给了孟子,尽心吧。】2.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回家学】3. 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是教育中的基本矛盾。 4.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历史性(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继承性(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相同的教育)阶级性(教育要为统治阶级服务)相对独立性(独立继承不平衡因为质不一样)5.教育的本体功能是个体发展

2、功能,衍生功能是社会发展功能。探6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包括:神话起源说(朱熹,最古老);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教育起源于生物本能)【生利息】;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无意识模仿)【心里有梦露】;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凯米爱劳动】 。7.原始社会教育特点:没有阶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简单劳动无阶级】 8. 进入奴隶社会之后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学校产生:生产力发展、脑力与体力 相分离、教师出现、统治阶级培养人才需要) 。中国在夏代有了学校教育形态。探9.西周的教育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典型

3、特征是“学在官府” “政教合一”;春秋战国私学兴起,稷下学宫;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实行科举制度;宋代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明代八股文;清 代“废科举, 兴学堂”。【夏学校周六艺战国兴百家仲舒尊儒术宋教学四书五经成绩经典而明 代迂腐八股至清可被废除千年教育史唯剩一页纸噫吁戏】10. 雅典: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培养强悍的军人。11. 中世纪的西欧教育体系为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会教育内容为“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内容为“骑士七技” 。探12.孔子的教学思想:学而知之、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

4、合、学以致用、温故知新、有教无类、以身作则、诲人不倦、身体力行、“庶、富、教”。【贤人君子学六经,起因双学一温身【孟子性善明人伦,荀子性恶闻知行,墨子兼爱素丝说,朱熹只记读书法】探13.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阐述的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 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藏息相辅等。探14.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底教学法,亦称“产婆术”。【西早启发苏格拉,讽刺助产规定啊】15.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培养哲学王【在理想国里培养哲学王】(论演说家 【体良双第一,专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 “教

5、育遵循自然”的观点。探16.昆体良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 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门论教育,演说雄辩皆在行,西方专著他最强】17.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探18.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 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泛智”思想;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 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提出直观性、循序渐进、启发性、巩固性等教学原则。探19.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自然主义教育;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绅士教育”和“白

6、板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 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提出“教 育心理学化”。【卢梭爱弥儿自然,洛克绅士白板说】探20.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 建立,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和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提倡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探21.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倡导新“三中心” (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和“做中学”探22.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培根擅归纳,学

7、科提出来。夸大特普通,独立变科学。康德开讲座,杜威最现代】23.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 主要包括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和 谐教育思想”【赞发展,瓦体例,巴教学过程最优化,姆有目标,纳来结构】24我国著名教育家包括主张“五育并举”、“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军实公美世界观,改革北大倡美育】;“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职业教育先驱 黄炎培;乡村教育运动先驱梁漱溟。探25.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制约

8、着学校结构;制约着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生产课程内容,依据教育目的,结构发展规速,方法手段的多样】26.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和技术,能 再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探27.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正经领导有权利决定教育性质】28.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具有更新 和创造文化的作用。29. 学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规范功能,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 神文化的统一体。30.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在

9、: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平衡、本身的继承性、自身 质的规定性。31.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三个动因论: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内蒙四耳佛】、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外出寻找落花生】、共同作用论(马克思主义)探3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包括:顺序性【从到什么】、阶段性【年龄阶段 +特征】、不平衡性【速度】、互补性【个体内部】和个别差异性【多个个体相比】。探3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前提和基础)、环境(提供可能)、教育(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34.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 想。35. 教育目的

10、的层次结构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36. 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37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是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需求。38.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个体本位论”【卢禄洛洛】和“社会本位论”【康伯八旬,托凯和土】两种对立观点。39.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40. 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灵魂和统帅)、智育(前提和支持)、体育(基础)、美育(动力)和劳动技术教育。【德为帅魂智是支持体育是基础美是大动力】41.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

11、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它是国民教育制度 的核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2.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和分支型学43. 各国学制主要类型包括:双轨制(以英法为代表) 制(中国、前苏联)【双欧单美支中国】探44. 旧中国的现代学制包括:1902年“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施);1904年“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正式实 施的现代学制);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改学堂为学 校);1922年“壬戌学制”(以美国为蓝

12、本,实施时间最长)。【壬制定癸执行资产阶级丑男 女美长戌】45.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和免费性。46“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朝孔颖达,宋代朱熹最早使用“课程”一词。在西方“课 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美国学者博比特出版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课程标志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诞生;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探47课程的类型:按照课程设计形式,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照课程内容 的组织方式,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按照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以及课程计划对课 程实施的要求,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照课程的任务

13、,可分为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按课程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按课程的呈现方式, 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古德莱德把课程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探48.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探49.中小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次:课程计划(国家开设哪些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写和教师教学的依据)、教材(教科书的编写形式包括直线式和螺旋式)。50.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但不是唯一课程资源。探5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必修课,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

14、、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52. 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包括泰勒的目标模式和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泰勒被称为“课程理 论之父” “教育评价之父”【太木,思过】。53. 安排课程表应该遵循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宜原则。54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包括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斯克里文的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斯塔弗 尔比姆的CIPP模式和CSE模式。55. 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56. 我国新课改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57. 新课改总目标(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58. 新课改体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包括:均衡性、

15、综合性和选择性。、探59.新课改对课程结构的调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60. 新课改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61. 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62.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包括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感知 教材和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63.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试卷分析的信度、效度、难度、 区分度)。探64.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最常用)、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等。65. 古代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是个别教学制,现代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我国 首次使用班级授课是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65. 班级授课制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