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91889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08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08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08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08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铜陵市统计局 2009年3月25日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动力,认真落实中央、省各项方针政策,多举克难,奋力拼搏,有效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丰硕成果,为提前八年将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25.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3亿元,增长5.5

2、%;第二产业增加值218.32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98.56亿元,增长11.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44870元(折合6459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73351元/人,比上年分别增加5032元和7685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2007年的2.7:67.7:29.6变化为2.6:67.1:30.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1.6%。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指 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325.3113.2第一产业8.435.5第二产业218.3214.3工业200.5015.3建筑业17.823.8第三产业

3、98.561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226.7批发和零售业16.0713.1住宿和餐饮业7.3113.9金融业6.817.9房地产业5.330.1其他服务业42.8215.4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7年上涨6.1%。分类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6.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0%,衣着类价格下降1.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与上年持平,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6%,居住类价格上涨2.6%。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8.8%。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44.50万人

4、,比上年增加0.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84万人,减少0.81万人;第二产业16.15万人,增加0.56万人;第三产业18.51万人,增加0.55万人。单位在岗职工10.85万人,增加0.08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9.14万人,增加0.7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据对全市80家企业景气调查,2008年一、二、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75.63、169.67和113.21;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7.66、119.68和110.37。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50.38,企业家信心指数为46.6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国

5、内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影响,我市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企业效益下滑;二是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环境、资源、成本约束趋于严重,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4.24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农业产值7.65亿元,增长13.5%;林业产值1.13亿元,增长3.1%;牧业产值 2.51亿元,增长11.3%;渔业产值2.05亿元,增长13.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0亿元,增长3.5%。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3931公顷,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902公顷,增长12.4%;棉花播种面积为5390公顷

6、,增长5.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315公顷,增长16.2%;蔬菜、瓜果播种面积5167公顷,增长1.5%。全年粮食产量14.64万吨,比上年增长11.3%;油料产量1.85万吨,增长21.2%;棉花产量0.60万吨,增长4.3%;蔬菜、瓜果总产量12.48万吨,减产3.9%。全年肉类总产量1.43万吨,比上年增长6.7%;禽蛋总产量0.48万吨,比上年增长4.8%;全年水产品产量1.98万吨,增长6.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7.01万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纯)2.01万吨,增长1.9%。农村

7、用电量1.36亿千瓦时,增长2.8%。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0.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9%,拉动GDP增长8.9个百分点。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64.36亿元,同比增长14.3%;实现工业增加值187.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0%。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指 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187.0915.8其中: 轻工业7.78-3.3 重工业179.3116.5其中: 国有企

8、业18.160.5 集体企业0.21-12.1 股份合作企业0.1640.5 股份制企业164.8417.1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510.4其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34.1716.1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161.5513.9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较快,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73.1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6.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71.6%,成为推动我市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2008年,全市2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铜产量为49.46万吨,增长10.7%;化肥产量(折纯)为55.31万吨,增长2.4%;水泥产量为526.60万吨,增长39.5%;硫酸产量为278.58万

9、吨,增长20.9%;黄金产量为10365千克,增长36.6%。 2008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产品名称单 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铜万吨49.4610.7铜加工材吨5120230.8硫铁矿(%)万吨192.701.8水泥熟料万吨1374.12-3.6硫酸(100%)万吨278.5820.9化学肥料总计(折纯)万吨55.312.4钢材万吨44.8351.2布万米694.04-9.4服装万件865.1245.2模具套1097-24.0发电量万千瓦小时328462-18.3水泥万吨526.6039.5铁矿石成品矿万吨56.31-0.4电子元件万只67044-2.1黄金千克1036536.6圆铜漆包线吨798

10、91-10.6白银千克1691164.8光膜吨95952.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1.51亿元,比上年增长9.8%;产品销售率98.8%,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41.23亿元,比上年下降27.4%,其中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6.88亿元,下降45.8%。2008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5.1,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指 标计量单位2008年实绩比上年增减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 %98.8-0.3资本保值增值率%106.4-11.2资产负债率 %67.02.3总资产贡献率 %9.2-8.2成本费用利润率 %2.2-2.3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25

11、09146.8(%)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次3.1-0.1(次)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7.82亿元,比上年增长3.8%。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49亿元,增长39.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2.26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5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70.68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9.68万平方米。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75.03亿元,比上年增长47.5%。其中,城镇投资138.42亿元,增长44.9%;农村非农户投资4.36亿元,增长80.9%。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55亿元,增长336.2%;第二产业投资95.33亿元,增长33.1%;第三产业投资78.16亿

12、元,增长67.2%。从行业看,工业完成投资94.68亿元,增长32.8%。其中拉动工业投资高速增长的采矿业完成投资9.52亿元,增长175.8%;制造业完成投资50.36亿元,增长50.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2.25亿元,比上年增长55.2%。商品房屋销售额12.71亿元,下降35.1%。金隆35万吨电解铜扩建、全威25万吨铜线杆、浩荣电子600万张覆铜板、国电铜陵电厂一期两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沿江高速等30项重点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我省首台10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总投资42亿元的铜陵皖能电厂六期扩建一期工程、海螺1.2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精达与美国里亚公司合作的6万吨电磁线、华纳公司万

13、吨铜箔等32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分城乡看,城市零售额60.59亿元,增长23.7%;县零售额4.55亿元,增长23.4%;县以下零售额5.49亿元,增长22.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5.85亿元,增长22.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4.48亿元,增长26.2%;其他行业零售额0.3亿元,增长14.2%。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7.1%,化妆品类增长138.1%,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3.7%,金银珠宝类增长42.5%,日用品类增长37.0%,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75.6%

1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5.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5.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6%,汽车类增长215.3%。六、对外经济和旅游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家,比上年增加3家。合同外资额1.4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6.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 2.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实际利用市外内资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4.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出口1.92亿美元,下降5.6%;进口32.80亿美元,增长20.6%。外贸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截止2008年底,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14个。全年旅游总收入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占GDP比重为5.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00万美元,增长7.2%;接待海外游客10368人次,增长28.0%;接待国内游客300万人次,增长18.1%。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宾馆)18个,房间数1453间;共有旅行社2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单位10个,旅游线路6条,旅游区(点)12个。全市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