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科版35选修三1.1碰撞1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917600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教科版35选修三1.1碰撞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标教科版35选修三1.1碰撞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标教科版35选修三1.1碰撞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课标教科版35选修三1.1碰撞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课标教科版35选修三1.1碰撞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教科版35选修三1.1碰撞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教科版35选修三1.1碰撞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碰撞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2) 了解微粒的散射。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 守恒定律的应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一) 引入新课碰撞过程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种特殊过程,因而碰撞具有如下特点:(1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提问:守恒的原因是什么?(

2、因相互作用时间短暂,因此一般满足F内F外的条件)(2) 碰撞过程中,物体没有宏观的位移,但每个物体的速度可在短暂的时间内发生改变。(3) 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只能不变或减少,不可能增加。提问:碰撞中,总动能减少最多的情况是什么?(在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总动能减少最多)(二) 进行新课1、展示投影片1,内容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重锤自h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砸到质量为m的木楔上没有弹起, 二者一起向下运动设地层给它们的平均阻力为F,则木楔可进入的深度 L是多少?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时间思考。(1) 提问学生解题方法: 可能出现的错误是:认为过程中只有地层阻力F做负功使机械能 损失,

3、因而解之为Mg ( h+L) +mgL-FL=0。(2) 归纳:第一阶段,M做自由落体运动机械能守恒,m不动,直到M开始接触m为止。再下面一个阶段,M与m以共同速度开始向地层内运动,阻力F做负功,系统机械能损失。提问:第一阶段结束时,M有速度,Vm2gh,而m速度为零。下一阶段开始时,M与m就具有共同速度,即m的速度不为零了,这种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呢?(在上述前后两个阶段中间,还有一个短暂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M和m发生了完全非弹性碰撞,这个阶段中,机械能(动能)是有损失的)1 2Mv2M+0= (M+m V .1(M m)hL FL 0 -(Mm)v(3)让学生独立地写出完整的方程组第一阶段,

4、对重锤有:Mgh第二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第三阶段,对重锤及木楔有:(4) 小结:在这类问题中,没有出现碰撞两个字,碰撞过程是隐含在整个物理过程之中的,在做题中,要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发掘隐含的碰撞问题。2、展示内容如下: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滑块上用轻杆及轻绳悬吊质量为m的小球,此装置一起以速度 vo向右滑动,另一质量也为M的滑块静止于上述装置的右侧。当两滑块M1 .JoMI-1JJ J J J(M+mvo+O= (2M+rjn v相撞后,便粘在一起向右运(1)提问学生解答方案: 可 动量守恒,设碰后共同速度动,则小球此时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能出现的错误有:在碰撞过程中水平 为

5、v,则有:解得:小球速度v mv02M m(2 n明确表示此种解法是错误的。提醒学生注意碰撞的特点:即宏观没有位移,速度发生 变化,然后要求学生们寻找错误的原因.(3)归纳,明确以下的研究方法: 碰撞之前滑块与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悬线处于竖直方向。 两个滑块碰撞时间极其短暂,碰撞前、后瞬间相比,滑块及小球的宏观位置都没有发 生改变,因此悬线仍保持竖直方向。 碰撞前后悬线都保持竖直方向,因此碰撞过程中,悬线不可能给小球以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小球的水平速度不变。 结论是:小球未参与滑块之间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小球的速度保持为 vo小结:由于碰撞中宏观无位移,所以在有些问题中,不是所有物体都参与了碰

6、撞过程,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与区别。3、展示内容如下:在光滑水平面上,有 A、B两个小球向右沿同一直 线运动,取向右为正,两球的动量分别是pA=5kgm/s , pB=7kgm/s,如图所示,若能发生正碰,则碰后两球的动量增量pa、A pB可能是 ()A. A pA=-3kgm/s ; pB =3kgm/sB. A pA=3kgm/s ; pB =3kgm/sC. A pA=-10kgm/s ; Pb =10kgm/sD. A pA=3kgm/s ; pB =-3kgm/s(1 n提问:解决此类问题的依据是什么?归纳:系统动量守恒;系统的总动能不能增加; 系统总能量的减少量不能大于发

7、生完 全非弹性碰撞时的能量减少量;碰撞中每个物体动量的增量方向一定与受力方向相同;如碰撞后向同方向运动,则后面物体的速度不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2)提问:题目仅给出两球的动量,如何比较碰撞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帮助学生回忆2Ek 丄的关系)2m(3)提问:题目没有直接给出两球的质量关系,如何找到质量关系?所以:57mAVa Vb,即,5取后得到正确答案为 AmAmBmB7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挖掘隐含的质量关系,即A追上B并相碰撞,4、展示内容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被长为L的轻绳拴住,轻绳的一端固定在 0点,将小球拉到 绳子拉直并与水平面成B角的位置上,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则小球经过最低点时

8、的即时速度是多大?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并给三分钟思考时间。(1)提问学生解 答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有:认为轻绳的拉力不做功,因此过程中机械能1 2守恒,以最低点为重力势能的零点,则:mgL(1 sin ) mv得2v 2gL(1 sin )(2 )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第一阶段,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直到轻绳位于水平面以下, 与水平面成B角的位置处 为止在这一阶段,小球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成立。下一阶段,轻绳绷直,拉住小球做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直到小球来到最低点,在此过程中,轻绳拉力不做功,机械能守恒成立。提问:在第一阶段终止的时刻, 小球的瞬时速度是什么方向?在下一阶段初始的时刻,小球的瞬时

9、速度是什么方向?在学生找到这两个速度方向的不同后,要求学生解释其原因,总结归纳学生的解释,明确以下观点:在第一阶段终止时刻,小球的速度竖直向下,既有沿下一步圆周运动轨道切线方向(即与轻绳相垂直的方向)的分量,又有沿轨道半径方向(即沿轻绳方向)的分量在轻绳绷直 的一瞬间,轻绳给小球一个很大的冲量,使小球沿绳方向的动量减小到零,此过程很类似于悬挂轻绳的物体(例如天花板)与小球在沿绳的方向上发生了完全非弹性碰撞,由于天花板的质量无限大(相对小球),因此碰后共同速度趋向于零.在这个过程中,小球沿绳方向分 速度所对应的一份动能全部损失了因此,整个运动过程按机械能守恒来处理就是错误的.(3)要求学生重新写

10、出正确的方程组解得:v ,2gL(s in 2si n31)小结:很多实际问题都可以类比为碰撞,建立合理的碰撞模型可以很简洁直观地解决问题, 下面继续看例题。5、展示内容如下: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A和mB的滑块之间用轻质弹簧相连,水平地面光滑,m、肛原来静止,在瞬间给 m 很大的冲量,使 m3获得初速度vo,则在以后的运动中,弹簧的最大 势能是多少?(1) m、m?与弹簧所构成的系统在下一步运动过程中能否类比为一个m、m发生碰撞的模 型?(因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所以可类比为碰撞模型)(2) 当弹性势能最大时, 系统相当于发生了什么样的碰撞?(势能最大,动能损失就最大,因此可建立完全非弹性

11、碰撞模型)经过讨论,得到正确结论以后,要求学生据此而正确解答2问题,得到结果为:EpmAmBv。2(mA m?)教学资料一维弹性碰撞的普适性结论:新课标人教版选修 3-5第15页讨论了一维弹性碰撞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运动的物体撞 击静止的物体),本文旨在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一般性情况,从而总结出普遍适用的一般性结 论。在一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刚性小球 A和B,以初速度v1、v2运动,若它们能发生碰撞(为一维弹性碰撞),碰撞后它们的速度分别为 v;和v2。我们的任务是得II出用 m;、m2、v;、v2表达v;和v2的公式。Vi、V2、v;、v2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将 A和B看作系统

12、。由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有 my m2v2m-iv-im2v2有弹性碰撞中没有机械能损失,有 ;m;v;2-m2v| -m;v;2 -m2v222 2 2 2由得 m; v; v; m2 v2 v2由得m; v;2v:mzv;v22将上两式左右相比,可得 v; v; v2 v2即 v2 v;v2v;或 v;v2v; v 碰撞前B相对于A的速度为v2;同理碰撞前A相对于B的速度为v;22m2v2 m; m2 vm; m2v2v;,碰撞后B相对于A的速度为v2; v2v;,v;v2,碰撞后A相对于B的速度为v;2 v;v2 ,故式为 v2;v?;或 v;2v;2 ,其物理意义是:碰撞后B相对于

13、A的速度与碰撞前 B相对于A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碰撞后A相对于B的速度与碰撞前 A相对于B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故有:结论;:对于一维弹性碰撞,若以其中某物体为参考系, 则另一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大小不变, 方向相反(即以原速率弹回)。联立两式,解得 2m;v; m2 m; v2v2m; m2下面我们对几种情况下这两个式子的结果做些分析。若m; m2,即两个物体质量相等v1v2,v2v1,表示碰后A的速度变为v2, B的速度变为Vj故有:结论2:对于一维弹性碰撞,若两个物体质量相等,则碰撞后两个物体互换速度(即碰后A的速度等于碰前 B的速度,碰后B的速度等于碰前 A的速度)。若mm2,

14、即A的质量远大于B的质量这时m1m2m1,m1m2m2m0。根据、两式,mim2有v1V1,V22v1 v2表示质量很大的物体A (相对于B而言)碰撞前后速度保持不变若gm2,即A的质量远小于B的质量这时m2m1m2,m-im2gm2 ,0。根据、两式,mhm2有v2V2,v;2v2 v1表示质量很大的物体 B (相对于A而言)碰撞前后速度保持不变 综合,可知:结论3:对于一维弹性碰撞,若其中某物体的质量远大于另一物体的质量,则质量大的物 体碰撞前后速度保持不变。至于质量小的物体碰后速度如何,可结合结论1和结论3得出。以mjm2为例,由结论3可知v v1,由结论1可知v21v21 ,即V2V1VV1,将V1V1代入,可得V22V1V2,与上述所得一致。以上结论就是关于一维弹性碰撞的三个普适性结论。练习:如图所示,乒乓球质量为 m弹性钢球质量为M(Mm,它们一起自高度 h高处自 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设地面上铺有弹性钢板, 球与钢板之间的碰撞及乒乓球与钢球之间 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试计算钢球着地后乒乓球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解析:乒乓球和弹性钢球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