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专升本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914465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心理学专升本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护理心理学专升本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护理心理学专升本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护理心理学专升本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护理心理学专升本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心理学专升本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心理学专升本答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理心理学(专升本)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护理心理学:心理护理是针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护士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给病人关怀、支持和帮助,以满足病人的需要;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病人和家属对疾病带来的变化的适应能力;进而促进病人成熟和发展。二、简答题:1.现代护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表现在那些方面:(1)现代护理学和心理学都是以人为自己研究对象并直接服务于人;(2)现代护理学和心理学都属于一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3)现代护理理论不断地吸收心理学关于人们的需要与动机、应激与应对、自我的发展与

2、障碍等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4)现代护理实践中积极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医学心理学的咨询、治疗等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教育。2.护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1)认识和研究疾病对人的心理活动与特征的影响和心理因素对健康的作用,以及生理与心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护理工作者了解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疾病的不同影响及相互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就能更好地对病人进行系统护理,促使病人早日康复。(2)研究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护理方法,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由于他们的成熟状态和社会经历差异,所充当的社会角色不同,患病的心理反应也会各有差异。所以护理工作者需要学习一些毕业生发展心理学知识,以便针对不同年龄病人的特

3、点进行躯体和心理护理。(3)研究和应用有效地交往和心理评估的理论和技术,掌握有效地与病人进行交往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对于护理工作者及时、准确地估计和诊断护理问题十分有用,而且是实施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前提和保证。(4)研究和应用心理问题的干预理论和技术,各种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适应对象,使用者需要根据对象的人格特征、心理问题的性质以及本人的经验选用。(5)研究心理护理与整体护理的关系(6)研究和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对正常人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预防某些心理问题的出现,或一旦出现心理问题便能及时寻找帮助;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帮助人们对某些疾病产生正确的认

4、知,消除由于错误认识带来的心理恐惧。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绪、思考过的问题和作过的动作都会在脑子里留下一定的“痕迹”,在一定条件的诱发下而在脑中再现出来,这个心理过程称为记忆。3.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4.想象:想象是人脑对过去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5.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二、简答题:1.知觉主要分为哪几类?按知觉对象性质,将知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5、(一)空间知觉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1)形状、大小知觉(2)距离知觉(3)深度知觉(4)主位知觉(二)时间知觉指人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时间知觉的信息线索主要来自自然界周期性的变化和人体自身生理、心理的节律性变化。(三)运动知觉指对物体和自身机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运动知觉是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的结果,参与运动知觉的有视觉、动觉、平衡觉,其中视觉起重要作用。情感主要分为哪几类?2.情感按其内容一般分三个方面:(1)道德感 指人在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动机、行为倾向及具体行为的道德价值、道德意识和道德标准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如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友情感、同情感、人道主义

6、情感等。(2)理智感 指在人的智力活动中,即认识和探求真理时,能否满足知需要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如惊奇感、怀疑感、自信感、充实感等。理智感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世界观、人生观等相联系,在人的认识发展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又反过来推动人的认识进一步深入。(3)美感 指人对美的体验。美是一种感受和体验,很难准确地描述美感概念的内涵和产生过程,不过,美感作为心理现象,是人为满足美的需要,按照个体所获得的美的修养与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美感具有强烈的现实性、社会性,不仅物质形态美使人有美的体验,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也都使人产生美的感受与体验。3.胆汁质气质的主要特点有那些?胆汁

7、质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敏捷性高、可塑性低、情绪兴奋性高、外倾明显。其行为表现出直率、热情大方、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思维敏捷但缺乏准确性,粗心,情绪强烈外露且不稳定,性情急躁,自控力稍差,总的给人一个印象,情绪强烈而不稳定。4.智力主要分为那几类?智力可分为七大类:(1)逻辑性和数理性的智力(逻辑数学能力)(2)言语能力(4)身体动觉智力(5)音乐智力(6)洞悉人性、善解人意、人际智力(7)自我内省智力三、论述题论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 指直接与人类个体生存相关的需要,包括饥、渴、性、排泄等需要。(2)安全需要 指确保个体生存安全、生活稳定、免遭危险与恐

8、惧的环境与条件的需要,包括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见性等需要。(3)社交的需要 指个体社会交往中获得爱和归属的需要。交往是人的一切活动的纽带,交往中人才可能产生友谊、爱、情感上的融洽等,才可能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如果这种需要不能获得满足,会带来疏远感、孤独感、陌生感、寂寞感。 (4)自尊的需要 指个体自尊和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一个人要求获得别人的关心、尊重、重视和高度评价,而产生认可、威望、荣誉、负责任等情感。自尊指对自己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充满自信与肯定,从而产生自信、自重、自足、胜任等情感。这两种情感通常产生于社会生产及有益的活动中,从而体验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自尊与被尊重需要受挫,

9、就会使人产生沮丧、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缺乏和丧失自信。(5)自我实现的需要 指促使个体的潜能得以实现的向往,这种向往可以说成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马斯洛又说,自我实现可定义为一种永无止境地趋向个人内心的统一,整合或和谐,达到一种自身安宁、完美的状态。2在个体发展中,需要层次逐渐出现,生理、安全需要最早出现,之后才出现社交、自尊需要,自我实现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3需要层次的发展对个体而言,只有某一层次的需要基本满足才能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但并不意味着对基本满足的低层次需要可以不管,而是要持续不断地给予满足。4马斯洛注重对健康人的研究,强调人性积极的方

10、面,注重人的尊严,尽管有理想的色彩,但仍然可以作为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心理护理的理论借鉴。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及表现有那些?人格障碍的类型,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和二版修订版(CCMD-II-R)把人格障碍类型分为:(1)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猜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其行为特点为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易产生病态嫉妒;过分自负,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总认为自己正确;好记恨别人,对他人过错不能宽容;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和利益,忽视或不相信与自己想

11、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很难以说理或根据事实改变其想法。(2)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以及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且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其行为特点是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乏亲切感;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有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怪癖行为,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孤僻自处,多单独活动。 (3)反社会型人格:是一种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其行为特点:对他人的感受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忽视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义务,长期地行为不负责任,如不承担经济义务、家庭责任,不抚养小孩,不赡养父母;他们认知完好,但行动无计划,不考虑后果,并

12、常有冲动和暴行;损害别人的利益而无内疚感,不能从经验中吸取教训;不能维持长久工作,爱责怪他人,或为自己粗暴行为进行辩解、撒谎。 (4)冲动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情绪具有明显冲动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其行为特点:对事物往往作出暴发性反应,不能控制的发怒,易与他人争吵或冲突;行为有不可预测和不考虑后果的倾向;反复无常;生活无目的,事先无计划,做事缺乏坚持性,强烈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有自伤行为。 (5)表演型(癔症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其行为特点:感情用事、戏剧性地、过分夸张地自我表演;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影响,自我中心,强迫别人符合他的

13、需要和意愿,稍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说话夸大其词,甚至掺杂幻想情节;情感反应强烈易变,易受损害;渴望他人关注;表扬和同情自己,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在外貌和行为上表现过分。 (6)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其行为特点:刻板固执、做事循规蹈矩、墨守陈规、要求完美无缺,反而影响工作效率;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办,对别人做事不放心;办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反复考虑,反复核对检查,唯恐疏忽和差错;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否则就不安,重做;不能体验工作之后的愉快、满足感,相反易悔恨和内疚;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和道德

14、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乞啬、缺少友谊往来。(7)其它人格障碍:指依赖型人格障碍,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心理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的一种情绪状态。应激2.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威胁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包括刺激物、应激反应及刺激与个体的互动作用这三个方面。应对方式3.应对方式又称应对策略,是个体在应激期间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二、简答题:1.建设性心理防御机制有那些主要类型?(1)升华 指个体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冲

15、动或欲望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衡。(2)合理化 又称文饰作用和理性化,指潜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这种理由为自己接受,其目的是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个人的自尊。 (3)补偿 指个人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躯体或心理缺陷时,通过代偿而得到:非常有效的纠正,即个体意识到在某方面较弱时,便针对该薄弱环节做出更大的努力来克服自卑感和相应的焦虑。 (4)抵消 指以某种象征性活动或事情潜意识地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好像那些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似的,以此来减轻心理的不安。 (5)替代 当个人所确立的目标与社会的要求相矛盾时,或者受到条件限制而无法达到时,他会设法制定另一目标,取代原来的目标。(6)认同 指把别人具有的而自己感到羡慕的品质在不知不觉中加到自己身上。(7)鼓励 亦称增强努力,指发现目标难以达到时,鼓起勇气,增加努力,克服困难,从而实现动机。(8)幽默 是一种以奇特、含蓄、双关、讽喻、诙谐、巧合等行为表现形式的良性刺激,常与乐观相联系,以此在不知不觉中化解挫折困境和尴尬场面,并赋予生活以情趣和活力。2.破坏性心理防御机制有那些主要类型? (1)压抑 指把为社会道德规范所不接受的冲动、欲望、思想、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