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发展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914356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发展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发展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发展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发展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发展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发展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发展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发展报告摘要:为加深对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发展状况的了解,本文通过图表,数据,举例等方 式,对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其产业现状,市场特征,竞争优势,存 在问题,发展趋势等因素,以加深对该地区微电子产业的了解。关键词:长三角 微电子 发展一、引言:微电子产业在当今高科技产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 比重也不断加重。微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对微电子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 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该产业,也有助于它更好地发展。二、发展概况(一)、行业简介1. 微电子技术简介 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起来的一

2、门新的技术。它包 括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的技 术,是微电子学中各项工艺技术的总和。微电子技术就是在电子电路和系统的超小型化和微 型化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核心是集成电路,即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 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容、电阻等无源器件,按照一定的电路互联,采用微细加工工艺, 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上,并封装在一个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与传统电子技 术相比, 其主要特征是器件和电路的微小型化。它把电路系统设计和制造工艺精密结合起来, 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批量生产, 因而成本低, 可靠性高。微电子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

3、学科,其中包括了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工艺和 集成电路及系统的设计、测试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了固体物理学、量子力学、热力学、统 计物理学、材料科学、电子线路、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测试与加工、图论、化学等 多个领域。2. 微电子发展历史 微电子的历史开始于1947年晶体管的发明,理论基础是19世纪末到20 世纪30年代期 间建立起来的现代物理学。在此之前,电信号处理工业始于由 Lee Deforest 在 1906 年发现的真空三极管,空三极 管使得收音机、电视和其他消费类电子产品成为可能。但是真空管有一系列的缺点,如体积 大,连基础容易变松导致真空泄漏、易碎、要求相对较多的电能来运行,

4、而且元件老化很快。 1947年12曰23日,贝尔实验室的三位科学家John Bardeen, Walter Brattin和WilliamShockley,演示了由半导体材料锗制成的电子放大器件。这个器件不但有真空管的功能,而 且为固态(无真空),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低并且寿命长的优点,最后命名为晶体 管。晶体管的发明也拉开了电子时代的序幕,从1947 年开始,半导体工业呈现出在新工艺 和工艺提高上的持续发展。至今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已提高了500 万倍,特征尺寸缩小200 倍,单个器件成本下降100 万倍。(二)、行业现状1. 全球发展状况电子产品的半导体含量逐年提高;而且,现在半导体主要

5、应用领域将逐渐从最初的国防 政府向消费电子转化;硅片直径已经实现从50mm到300mm的过渡,目前正在向400mm发展; 市场规模方面,据世界主要预测机构数据,作为推动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动力,到2010年, 全球半导体市场已经达到3056亿美元。2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概况一览T9F5牟,丘粘50-150-1OO1-96S-= IS 厲0了5= 4-02 SO 1 9551*;-= 1440卫 口06毎= 24772O1O|i.= SOSfi自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第一只晶体管发明以来,半导体产业经历了集中的增长。特别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信息时代技术创新的基础,半导体芯片从不同层面全面影响

6、了世界 的经济繁荣。在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以及其他电子应用的进步过程中,半导体产业生产 高性能、低价格的芯片能力一直是核心竞争力。特别值得一提额是,芯片产业成为美国经济 扩展最重要因素,计算技术的大幅推动,美国经历了90年到00年快速的经济增长,当然,也 因为过度热衷也导致了 00年开始的互联网泡沫破裂。2. 市场增长及规模从增长速度来看,世界半导体市场1976-1985年间的年均增长率曾高达26%, 1985-1995 年间为18%,而1995-2004年间则降到了 8%,已进入了个位数增长的时代。进入21世纪后, WSTS预计2001-2008年世界半导体市场将从1390亿美元增长到27

7、9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 仍接近8%,以后将维持个位数增长。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单位:百万美元)50403020100-10-20-30-403. 微电子技术的应用目前,推动全球半导体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仍然是三大领域:计算机、消费电子和通讯, 这三方面占据应用结构从的85%。计算机方面,以存储器(MPU)为主要产品; 消费电子方面,用量最大的是微控制器(MCU);通讯方面近年来发展最快,以网络、专用 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图形处理器为主要产品。3. 微电子产业世界格局在全球半导体公司和半导体生产工厂结盟、重组、兼并加速,加上亚太地区影响日益增强,美国半导体公司目光开始投降亚太地区,加工和设

8、计等产业环节向该地区迁 移,该地区外包增加,设计型公司的增加也日趋加快。当今,全球半导体产业继续由西向东 转移,转移路线为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台湾-中国大陆。全球半导体产业向我国转移的理 由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条:首先,巨大的需求市场并持续高速发展;其次,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再次,良好的投资环境(国务院18号文件含);以上条件使得世界顶级半导体公司纷纷在中国建线办厂,中国的信息化日益增强,潜力不可小觑。34. 我国现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分布在沿海、沿江和中西部一些产业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区 域化特征十分明显,产业集群逐步显现,初步形成了以深圳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以上 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以北

9、京为龙头的环渤海地区以及以重庆、西安、成都、武汉、 长沙为重点城市的中西部地区的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回顾2001年到2010年这10年间,我国集成电路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5%,集成电 路销售额的年均增长率则达到23%。2010年国内集成电路产量预计将达至到640亿块,销售 额预计将超过1430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10倍和8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经由2001 年不足世界集成电路产业总规模的2%提高到2010年的近9%。中国成为过去10年世界集成 电路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在过去10年也得到 了全面提高。随着国内数条12英寸生产

10、线的建成量产,国内芯片大生产技术的主体已经 由5、6英寸,0.5微米以上工艺水平提升至8、12英寸,0.18微米至90纳米的水平,其中 中芯国际、大连INTEL等企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已经到65纳米的水平。但是,从与国际先进水平的相对差距来看,受西方国家对集成电路技术出口限制的 制约,近10年中国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技术始终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2个技术节点。目前 以INTE L、三星半导体、台积电等为代表的世界领先半导体企业的32纳米集成电路芯片 生产线已纷纷建成投产,相对于国内65纳米的最高技术而言,依然领先了45纳米和32纳 米两个世代。5. 长三角地区微电子产业现状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

11、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带,从上海到苏州的科技走 廊,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投资地区,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 产品制造业正在大规模移入,一个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新经济产业带已经形成。(三)、市场特征长三角区域科技资源丰富,拥有国内一大批重点大学、高素质人才,校企之间的密切合 作成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某些技术领域实现了一定突破,产业链条完 整,区域特色明显,产品档次高、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并以工业园区和基地为载体, 形成了以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为特色的产业集群:上海形成了通信设备制造、数字音频、 集成电路、计算机设备、软件产业集群;江苏在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封装、光

12、通信产品、数字 视频产品、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软件产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浙江则逐步形成了以投 资类为主体的产业结构,造就了软件产业、微电子产业和光电子产业、移动通信及其配套产 业等产业集群。另外,处于国际产业体系价值链的低端,附件值较低。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是国 际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的重要特征。长三角地区从以满足国外订单为主的委托加工制造作起, 长期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国际代工”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成长模式,同时也由此带来一些不 可避免的问题,主要是技术层次普遍偏低,产品增值程度很小。从长三角电子信息产品结构 来看,长三角地区的企业一般只具有低技术的加工能力,自身缺乏产品设计和研发优势,主

13、 要的优势集中在传统整机和中低端零部件产品的大规模加工、组装上。在高端计算机网络设 备、专用生产设备和测试仪器、系统集成及服务、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关键产品领域仍 然薄弱,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协同效应,制约了产品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和 提升,从而成为电子信息产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障碍。虽然面向国际市场的加工组装产品拥 有巨大的市场规模,但是身处国际分工最低端的地位使长三角地区加工制造企业长期处于最 严重的竞争状态,利润也日益微薄。(四)、发展环境“长三角”在全国7个国家IC设计业产业化基地中占3个,即上海、无锡、杭州;在全国国家级IC设计人才培训基地中,区内也占5个,即上海交大、复旦

14、、东南、浙大、同 济。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出台了包括土地、跟进投资、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一系列 优惠政策。上海设立金桥、张江、外高桥等高科技园区。江苏省的苏州工业园和无锡主要发 展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南京的江宁开发区的江宁微电子产业园也在着手建设国家级集成电路 产业园。杭州高新区成为第七个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浙江省宁波保税区成为第五 个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上述状况表明,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 制造地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长三角地区具有人才密集、技术密集、产业密集的优 势,并且电子产业基础、交通物流等都可以为长三角地区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 持,随

15、着政府对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强,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发展将会越来越好。(五)、竞争优势该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基本是后向关联度高的产业,地区内部具有更多的竞争性而互补性 不够,易导致过度竞争,地区之间的协调机制也未很好建立,整体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电子信息产业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仅仅在2005年,电子及通信设备 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两个产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占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 业的比重就已经超过85%。目前,长三角已经形成以上海为龙头,以江苏、浙江为两翼特色 明显的信息产业集群,其整体和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处于领先的水平。1. 上海市综合优势明显的长三角产业龙头。

16、目前,上海市已经形成以集成电路产业、通信产业为龙头的专业化优势产业部门。以集 成电路为例,这里汇集了我国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封装、测试最为完善、规模最大的产业 链。其中,芯片产量占全国的70%。这里也是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 其中浦东微电子产业带投资总额在全国已占半壁江山,中芯、宏力、茂矽等大项目也纷纷落 户上海浦东,包括高达30亿美元的中芯国际和10亿美元的泰隆等重量级项目。另外,该区域 有复旦大学国家微电子实验室和国家微电子分析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冶金所等中国一流的微电子研究机构,共同构成了该地区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支撑 体系。从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上看,上海科研实力强大,人才资源丰富,科研院所、大专院 校集中,制造业基础坚实,综合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