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卫生防护知识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913356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卫生防护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传染病卫生防护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传染病卫生防护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染病卫生防护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卫生防护知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卫生防护知识一传染病的传播流行途径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播散以及最后终止的过程即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三条件缺一个传染病都不可能流行起来。只要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流行便可停止。 二发生甲类传染病时,医疗机构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三在传染

2、病病程中的哪个时期,传染病病人的传染性最强 传染病的病程一般可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和恢复期。 临床症状期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最多,因此该期是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恢复期传染性逐渐消失,但有些传染病如伤寒、痢疾、乙型肝炎等在恢复期仍排出病原体。四、呼吸道传染病容易在冬春季节发病。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两季,传播迅速、流行性强,是最常发生的疾病,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防治呼吸道传染病应注意以下事项:1、避免受凉。2、净化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3、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4、增加营养。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6、讲

3、究个人卫生。7、免疫预防。8、早发现、早治疗。五、常见呼吸道传染性疾病。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多在每年10月至第二年3月中旬。起病急骤、传播快、发病率高,传染率可达50,常可引起暴发流行。人患流感后产生的免疫力强,可维持812个月。2、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该病的症状:突然高热,剧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者突发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

4、痛、喷射状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3、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学校容易发生局部流行。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本病一般预后良

5、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4、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对2-15岁的儿童威胁严重,常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流行。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6-18天,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肿大,触之有弹性,并有轻度触痛,局部皮肤肿胀发亮,表面发热,但不发红,不化脓,张嘴、吞咽和吃东西时疼痛,吃酸性食物时局部更疼。患儿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严重者伴有发冷、恶心、呕吐、嗜睡、颈部发硬、昏迷或抽筋等。肿胀在3-4天可达高峰,再持续4-5后逐渐消退,6-

6、7天后体温逐渐下降,经治疗,症状十天左右即可消失,并获得终身免疫。应用潘生丁、病毒唑,疗效显著。六、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常见传染病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腮腺炎、痢疾、水痘、流感等。它们均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寒、暑假有着密切的关系。寒、暑假过后的两次开学,所伴随的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不仅仅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季节吻合,更重要的是在寒、暑假中,学生的走亲访友的流动和活动,可能将接触的外地传染病带到本地。1、甲型H1N1流感我国已将其定为乙类传染病,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

7、道传染病,通过飞沫、气溶胶、接触传播,病人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少数病情可迅速进展,出现肺炎、合并呼衰,多器官损伤,严重者导致死亡。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目前报道以青壮年为主。多数在2545岁之间。潜伏期17天。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腹泻等。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情可迅速进展,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可加重。疑似病例:1、病前7天内与疑似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2、病前7天内曾到过有此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3、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

8、毒检测阳性,但已排除既往存在亚型确诊病例: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从标本中分离到特定病毒;RTPCR检测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两次血清抗体滴度4倍升高。预防措施:(一)控制传染源对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隔离,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二)切断传播途径,收治病人的门诊和病房做好消毒隔离,标本按要求进行运送和处理。(三)保护健康人群1.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于锻炼,足够营养2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3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6尽可能频繁开窗,增进

9、居住空间的空气流动。7正确使用口罩并做好处置,以确保其效力。正确做法:将口罩带系牢,尽可能减少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空隙;在口罩受潮或沾染湿气后,换上新的洁净和干燥的口罩;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口罩在每次使用后应丢弃处理。在触摸用过的口罩后,用肥皂和水或使用酒精、洁手液洗手。8.一旦发现染病,立即就诊,并尽量避免接触他人,控制传染范围。9.食用处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烹制猪肉时将猪肉烹制内部温度达到71,可杀死细菌和病毒。10、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2、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

10、感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型肝炎五种。其中以甲、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乙肝病毒携带率为10.09%。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隐性感染较常见。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关节炎(12%27%),肾小球肾炎(26.5%),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少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脂肪肝、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胸膜炎、心肌炎及心包炎等,其中尤以糖尿病和脂肪肝值得重视。少数患者可后遗肝炎后高胆红素症。乙型,尤以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极少数病例可呈重型肝炎的临床过程。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迁延,如得

11、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预防1切断传播途径,例如重点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粪便等管理。2急性期病人应隔离。3防止血液污染,尽量减少输血及使用血制品等。4、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目前最常用的效果较好的疫苗有甲肝疫苗、乙肝疫苗,防止母婴垂直传播的有乙肝免疫球蛋白,另外如丙种球蛋白等也可增加抵抗力。 3、结核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在人体抵抗力低落情况下因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是全身性疾病,以肺结核最多见。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咯血或血痰、胸痛。低热、体重减轻、乏力、盗汗等全身症状。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异常(可进一步做痰涂片和结核菌素试验检查确诊

12、)。预防措施1、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和结核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增强病意识。2、可对感染结核菌的人给予抗结核药物进行预防性服药从而防止发生结核病(指感染的重点人群和特殊对象)。3、已患结核的病人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服从治疗管理,不要当面对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讲话。咳嗽、讲话时要用手帕捂住嘴;不要随地吐痰,吐的痰要及时处理;少参加聚集性活动。4、病人用的物品可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或放在太阳下暴晒。5、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卫生行为习惯,居住场所保持干燥,经常开窗通风。6、了解结核病有关知识,一旦有结核可疑症状,立即上报校医院,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所规范化治疗。4、狂犬病又称恐水症,为狂犬病病毒

13、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一旦发病,死亡率达100%。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预防接种在本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染源:病犬和无症状带毒犬是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病猫、病狼等患病动物。值得注意的是,“健康”带毒动物作为狂犬病的传染源,其危害大,给预防工作带来了困难。传播途径:患病动物唾液50%90%含狂犬病毒,通过咬伤、抓伤人体皮膜、粘膜而传染给人,也可由染毒唾液污染外环境(石头、树枝等)后,再污染普通创面而传染。人群普遍易感,被病兽咬伤后如未进行预防免疫,发病率达15%6

14、0%。流行特征:本病全年都有发生,但冬季发病率略低。患者以接触家犬或野兽机会多的农村青壮年和儿童居多。狂犬病的预防1.管理传染源:家中尽量不养猫、狗之类动物。2.切断传播途径:重要的是防止猫、狗咬伤。3.保护易感人群:要紧的是被咬伤后预防注射和及时正确的处理。4.免疫接种:凡被猫、狗以及其他兽畜咬伤的当天,以及其后的3、7、14、28天各肌肉注射1支狂犬疫苗。狂犬病的急救一是洗。被咬的伤口赶快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液(两者不能同时使用)或清水反复洗伤口20分钟左右,然后再用清水冲洗,把含病毒的唾液、血水冲掉。二是挤。能挤压的地方,边冲水边往伤口外挤,不让病毒吸收到人体内。或用吸奶器或

15、火罐将伤口内的血液吸出,随之把毒素也吸出。三是消毒。冲完后,马上用75的酒精或碘酒擦伤口内外,尽可能杀死狂犬病毒。四是注射抗体。以抗狂犬病毒的免疫球蛋白,在伤口周围皮下肌肉浸润注射,以中和狂犬病毒。五是注射狂犬病疫苗。被咬后,尽快注射狂犬病疫苗,越早开始效果越好。七、学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一)宣传教育。针对不同季节的传染病,校医院要开展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管理措施1、坚持卫生检查检制度。2、学校要组织师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3、学校要创造条件,解决学生的洗手问题。4、学校要采取措施,让学生喝到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

16、水。5、建立消毒制度,定期对教室、宿舍等学生活动场所进行通风、消毒。6、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必须确定1-2名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7、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学校环境卫生的清洁。8、严格掌握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时间,患传染病的教师职工、学生返校上课时,必须提供医师开具的无传染性的证明。(三)发生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理。1.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时,要对学校师生员工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监测体温,每日进行晨检。师生居住的工作室、人群集中的场所要加强通风和消毒。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机体抵抗力。一旦发生疫情,要对学校实行封闭化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对从传染病疫区返校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