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化思潮研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910799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文化思潮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当代文化思潮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当代文化思潮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当代文化思潮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当代文化思潮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文化思潮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文化思潮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文化思潮研究论述题1、简论五四期间启蒙主义文化思潮在第一次社会转型的意义?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文化传统, 所以我 们有必要弘扬五四新文化的价值传统。 五四新文化批判封建旧文化, 开辟了中 国人思 想解放的道路进行了阐释。 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的破除旧思想、 树立新思 想即不断解 放思想的过程中前进的。中国近代以来,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时期打破对孔学的千年教条,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在中国文化面对突如其来的西方挑战而日益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中,中国现代史上的新文化运动作为一个举世公认的伟大启蒙运动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在 社会文化思想方面带

2、来的广泛解放与深刻震撼乃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新起点,在这个意义上,“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确实是划时代的。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 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但事实上宜到“五四”前后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 思想的全面危机感才真正到来。事实上五四”文化运动既具有启蒙运动的积极特征,同时也更突出了这样一种文化变革的反传统性。 从纯粹学术的观点看,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面 抨击多充斥着激进与偏颇,但“五四”反传统思潮 真实反映了一个事实:救亡为目的, 启蒙为途径,反传统为形式,构成了 “五四”的整体基哪进了爱国主义的勃兴,乂凸显出新思想观念的冲击,也导致了反传统思潮的高涨。由此看来,不管是“五四” 前

3、的“中学为体S还是“五四” 时期的“全盘西化都源出于一个共同的民族主义 意识。这种激烈否定民族文 化传统正是基于强烈要求复兴民族国家危机的意识。新文化运动对尊孔思潮和封建礼教发动了空前激烈的急风暴雨式的抨击,并大力侣导“文学革命”和提侣口话文。新文化运动激化了中西之争, 加速了中国 哲学近代化的步伐五四”时期是各种思想流派自山争鸣的时期。新文化运动 促进了学术思想发展的空前高涨,“五四”以后,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各种思想理论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西方的各种思潮也蜂拥而入。至于科学和民主两面旗帜,当然包括多方面的意义,但就哲学的近代化来说, 就 是要求在思维方式上用科学方法取代经学方法, 在价

4、值观念上用近代的自山原 则取代 封建的权威主义。历史已经向世人昭示:以“科学”和“民主”的热烈呼唤为标志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真正取得了震撼社会的空前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大意义的 结果之一,“是把对儒家文化的批判与否定树立为一个不言自明的正面价值,使之成为整个二十世纪文化运动的主题和基调, 从而也使得反传统主义成了后来知 识分子的共同精 神遗产事实上,我们无论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持什么样的观点,我们都无法否认其历史地位及其对今天和明天的深远而沉重的现实意义。 以批判和继承的心态去 重新审 视历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2、简单建国初期体制化整合的内容。答:1、主要的思想资源:解放区经

5、验:边倒5从建国起,文学始终保持了向政治靠拢的倾向。文学界的许多理论问题和思想问题都得到了及时注意,并进行了认真讨论。但在讨论中,左的思想和做法逐渐渗入到文艺领域,干扰了文学艺术的正常发展。 在电影界关于武训传的讨论之后, 文学界展开了对红楼梦研究和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在这三次较大的文艺论争中, 政治化色彩渐浓,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一是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这次批判围绕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展开。在毛泽东号召下,批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此次批判深刻地分析了美国杜威实用主义观点在红楼梦 和其他研 究领域的影响,指出了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中的偏颇之处,有助于提 高学术研究界 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但同时,高度

6、政治化的批判和群众性的圉攻却 助长了文艺界”左 倾思想的发展。二是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胡风文艺思想有其独到之处,核心是强调主观战斗精神,坚持主体的自我扩张和自我斗争。与胡风这一观点的论争, 早在30 年代的左联时期就已存在,建国后仍旧继续。随着 左”的倾向的加剧 和政治实用 主义的抬头,胡风文艺思想越来越被看作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对立面而受到批判。三是50年代初,文艺界在整风学习运动中,就开始了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3年初,林默涵、何其芳先后发表文革,从根本上否定胡风文艺思想。胡风不服,于1954年6月向党中央递交长达30余万言的关于儿年来文艺实践 情况的报告, 即意见书1955年1月3

7、0日,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将意见 书印成专册,并于2月 对胡风文艺思想展开全面批判,后批判不断升级。6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必须从胡风事件吸取教训,胡风完全被视为异己。有关文艺理论的论争演变成了政治上的对敌斗争。胡风等人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胡风本人由此入狱达 20年之久,株连人数众多,后果极为严重。宜至1980年9月,中共中央才正式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平反。2、体制化整合。一是高度统一的政治制度的建立;二是“一化三改造”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 心内 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 路线

8、的主 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这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 产力和改革生产关 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的路线。三是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确立与文艺领域的“体制化”在阶级社会,为争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主导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化总是与边缘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化进行着相互渗透与消解。这些边缘的意识形态,既包括在这一社会中因多种因素而滋生的新意识,也包括前社会遗存的旧意识。 相较刚滋生的新意识,旧意识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从受众面来分析,这些旧 意识既存在于普通 民众的头脑中,也植根于一部分思想文

9、化领域的传播者一一知识分子群体的心灵深处。而对后者的消解则其是费力。因为阻碍消解后者的因素具有复杂多样性,一方面存在于思想文化领域的旧意识与哲学社会科学纠结在一起,往往呈现出所谓的“科学性”、“超前性S以致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另外,这一领域的主体一一知识分子群体 所具有的个性化特征与批判性思维,也造成了对主导意识形态有着一种天然的“排拒 性S建国初期,主导意识形态即马克思 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政治社会化,就遇到了这一绕不开的境地与难题。 而这一境地与难题的破解与否, 关乎其主流意识形态 地位的能否确立。因为它是衡判断主导意识形态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准,“当莫种意识形态能够包容并引导 哲学社会科学

10、的时候,这种意识形态就具有作为社会核心价 值的先进性S同样它也影响、决定着发挥知识分子这一独特的政治社会化媒介作用的 程度,以及整 合边缘意识形态、促进社会政治文化趋同主导意识形态的效度。1949-1956年,党对存在于思想文化领域的旧意识并没有采取回避和妥协的态度,而是借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极地进行渗透与消解,并在此基础上重构新的科学化意识形态。这种科学化的意识形态,既体现在奠定、实现马克思主义对各理论学科的总体指导性地位,以及自觉树立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开展具体学科层面的闸释、探究这一基本性范式方面; 也表现为从学理层面运用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中 国社会现实问题,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话

11、语理性权威上。第一,从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层面,开展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清除 旧意识影响,以确立和巩固马克 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统治地位。从1951年 起党先后开展了对电影武训传中唯心史观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批判和对梁漱溟新儒学的批判以及对胡风文 艺思想的批判等等。尽管这些批判运动存在着 将学术问题简单化、政治化的倾向,但思想文化领域批判运动的开展,表明了新政权的执掌者一一中国共产党人彻底 的革命性,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 决裂,还要在自己的发展进 程中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另外,山于这些批 判运动的开展始终贯彻着在思想文

12、化领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反马克思主 义、如何应用马克思 主义”这一主题教育,极大地清除了旧的意识对人们尤其是对知 识分子的影响,为树立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在全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也为新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践起到了 思想前导和智力支持的作用。“没有这个思想战线上的胜利, 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 义改造的任务就将受到严重阻碍。”第二,从壮大马克思主义队伍和中国化的主 体层 面,开展知识分子改造旧政治文化、习得新政治文化的教育活动。“对知识分子,要办各种训练班,办军政大学、革命大学,要使用他们,同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改造。要让他们学社会发展史

13、、历史唯物主义等儿门课程总体来说,山于党坚持了团结而不是打倒的立场、采取了温和而不是粗暴的态度以及实施了自愿而不是强迫的方法,广大知识分子踊跃投身到思想改造活动中,并分别在1931年马寅初向中央领导提出学习的请求之后的一年时间以及 1955年社会主义 改造运动掀起热潮之后达到了两次 高潮。经过“系统学习一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提高认识、转变思想”等环节,广大知识分子基本上实现了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的新旧替代,即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新政治文化替代资产阶级思想等旧政治文化。 这种新旧替代,增强了知识分子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 感,也促使他们更能自觉地投身 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以及充分发挥知识分子这一独特 的政治社会化

14、媒介作用,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化进程。笫三,从 激发和夯实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创新活力与科学基础层面, 开展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思考中国社 会现实问题的学术讨论活动。 意识形态与哲学社会科学关系错综复 杂,从一定意 义上说,莫种意识形态的确立离不开对相关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进行学理 探究所获 理论成果的支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也不例外。 因为“哲学社会科学是意 识形 态的思想库,意识形态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合力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 的扎实推进及其最新成果的产生,就与一批专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对中国 化所遇到的现实世界环境的心理反应及其基础上的理性加工与升华密不可分,而有

15、关的学术讨论就是其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此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 讨论活动非常活跃,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力,也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如1949 1950年开展的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1952年和1956 -1957年开展的关于过渡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问题的讨论、1950-1952年和1956 -1957年开展的关于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问题的讨论、1951年开展的对半无产阶 级也是领导阶级观点的讨论、1953 年开启的关于过渡时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问题的讨论等等。从政治社会化视域来看,这些讨论所取得的成果, 既是回 应当时思想理论界对日益变化的中国社会现实 所引发的思想困惑,达到引领政治 社会化前进方向的U的;也反映了边缘意识形态正 被不断内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 主导意识形态理性权威所消解和整合。3、请在文革和改革开放 30年的历史比较中阐述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的意义答:“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它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从反面为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道路提供了历史借 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近 30个年头。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取得了举世瞩 H的成就。邓小平理论,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