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90949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章 支原体 支原体(mycoplas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膜含固醇,能通过0.4m滤菌器;但呈二分裂繁殖,含DNA与A。支原体是目前所知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微生物。过去曾称为类胸膜肺炎微生物(leopneumonia-likranism, PL),由于它们能形成有分枝的长丝,故称之为支原体。第一节 概 述 支原体因其没有细胞壁故归属于柔膜体纲(Molicute)的支原体目(Mycplasmaes)。下分3个科:支原体科(Mycoplasataeae); 无胆甾原体科(cleplasma-taca),生长时不需要外源性胆固醇; 螺原体科(Spiropasmtac

2、e),生长至一定阶段呈螺形。在支原体科中又分支原体(Mycoplasma)和脲原体(Uapama) 个属。支原体属现知有64个种,而脲原体属 仅2个种。其中对人致病的主要为肺炎支原体(Mpnumoniae)、人型支原体(M.hmini)、生殖器支原体(.enitum)、穿透支原体(M.pntru)和 溶脲脲原体(U.urealytcum)。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支原体是原核细胞生物中最小的,大小一般在0.20.3m,很少超过10m。最外层是细胞膜,由蛋白质与脂质组成的三层结构。内、外二层主要是蛋白质,中间层为脂质。在脂质中固醇约占6。凡能作用于固醇的物质,如二性霉素B、皂素、毛地黄苷等

3、能引起支原体细胞膜的破坏而死亡。有的支原体在细胞膜外还有一层由多聚糖构成的荚膜,有毒性,是支原体的一种致病因素。 支原体以二分裂繁殖为主,也见出芽、分枝或由球体延伸成长丝,然后分节段成为许多球状或短杆状的颗粒(图7)。 图17-1 有的支原体有一种特殊的顶端结构,能使支原体粘附在宿主上皮细胞表面。这与支原体在粘膜上的定植和致病有关。有些支原体能运动,在支原体内有许多微丝组织成网,和运动有关。在前进方向微丝成束,向前突出。也有认为顶端结构在表面上呈交替粘附和释放,造成支原体在表面滑动。支原体无细胞壁,具有可塑性,能通过0.4mm滤膜。 支原体和其他原核生物一样,基因组是一个环状双链DNA。分子量

4、较小,只有大肠埃希菌的1,故其合成和代谢很有限。支原体用普通染色不易着色,用ima法染色着色很浅。革兰染色阴性。 培养特性 支原体的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除无胆甾原体外,培养基中必须加入10%20%人或动物血清。血清主要用于提供固醇和其他长链脂肪酸,不但是细胞膜合成需要,且具稳定细胞膜的作用。 支原体一般在pH7.8.0间生长,低于7.0则死亡。但溶脲脲原体最适的 pH为6.065,因在培养时溶脲脲原体分解尿素产氨,可使培养基升高。当培养基指示剂变色即需移种,否则将迅速死亡。支原体一般为兼性厌氧,仅个别菌株专性厌氧。支原体生长缓慢,在含1.4%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上孵育2d(有的需要2周)后出现菌

5、落。典型的菌落呈荷包蛋样,核心较厚,向下长入培养基,周边为一层薄薄的透明颗粒区(图172)。有的整个菌落呈颗粒状。肺炎支原体的菌落较大,直径100150mm。溶脲脲原体的菌落最小,仅104mm,故曾称“T”株(in strai)。支原体的菌落小,宜在低倍镜下观察。图17- 在液体培养基中支原体的生长量较少,且个体小,一般不易见到混浊,只有小颗粒沉于管底。溶脲脲原体在生长量最大时每m不超过106107个菌落形成单位(CU),故液体清亮。支原体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达高峰后,若继续培养,则很快死亡。在低温下可延长存活时间。 支原体是污染细胞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支原体在细胞培养中不一定都引起细胞病

6、变,但可影响这些细胞用于病毒培养。 生化反应 支原体可根据是否能利用葡萄糖、水解精氨酸和尿素来进行鉴别。 表17-1 人类主要支原体生物学性状支原体 葡萄糖 精氨酸 尿素 吸附细胞 致病性 肺炎支原体 + 红细胞 肺炎、支气管炎人型支原体 + 泌尿生殖道感染生殖器支原体 泌尿生殖道感染穿透支原体 + + 红细胞、 多见于艾滋病 C4+T细胞、 巨噬细胞溶脲脲原体 + 泌尿生殖道感染 抗原结构 支原体细胞膜上的抗原结构由蛋白质和糖脂组成。各种支原体均有其特有的抗原结构,交叉较少,在鉴定支原体时有重要意义。补体结合试验取决于抗原的糖脂部分,ELIS试验取决于抗原的蛋白质部分。支原体的血清抗体可用作

7、生长抑制试验(growth ihibontst,IT)和代谢抑制试验(etablic ihbito tst,IT),特异性与敏感性均高。IT试验的操作步骤与药敏试验的纸片法相似,将沾有特异性抗血清纸片贴于划有支原体的琼脂平板表面,若两者相应则纸片周围生长的菌落受到抑制。MT试验是将支原体接种在一个含有抗血清与酚红的葡萄糖培养基中,若抗体与支原体相应,则支原体的生成、代谢受到抑制,酚红不变颜色。应用这二种方法还可将某些支原体分成若干血清型,如溶脲脲原体可分为16型。 抵抗力支原体因无细胞壁对理化因素的影响比细菌敏感,容易被消毒剂灭活,但对醋酸铊、结晶紫的抵抗力大于细菌。在分离培养时,培养基中加入

8、一定量醋酸铊可除去杂菌生长。脲原体例外,对醋酸铊敏感;但因其培养基在pH6.0左右,亦能抑制许多杂菌生长。抑制真菌可加mgml两性霉素B。支原体对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耐药,但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强力霉素、氯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链霉素等敏感。近年来国内应用强力霉素较普遍。99年有报道15的溶脲脲原体与1/4人型支原体对强力霉素已产生耐药。耐药株对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仍敏感。二种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均高度敏感。由于它们大多携带耐四环素基因M,故大多对四环素耐药。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性 支原体广泛存在于人、动物体,大多不致病。对人致病的主要有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溶脲脲原体、

9、人型支原体和生殖器支原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不育症。肺炎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及穿透支原体以其顶端结构能与宿主细胞上受体结合而粘附于细胞上。除穿透支原体外,一般为表面感染,大多不侵入血液。其致病性可通过不同机制引起细胞损伤:从细胞膜获得脂质和固醇作为养料; 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如神经毒素(外毒素)或产生过氧化氢和超氧离子。溶脲脲原体有尿素酶可水解尿素放出大量氨,对细胞有毒害,且可促使结石形成。溶脲脲原体有粘附精子作用,影响精子动力;且与人精子膜有共同抗原,可因免疫损伤而致不育。穿透支原体能粘附并侵入CD4淋巴细胞引起免疫损伤。 免疫性 在小鼠体内腹腔巨噬细胞可以杀灭支原体,Ig

10、G1和Ig2抗体有调理作用可加强巨噬细胞对支原体的杀伤作用。粘膜产生的SIgA具有保护作用。肺炎支原体可作为超抗原,吸引炎症细胞浸润,同时释放细胞因子。开始为TNF-a和IL1,随后为IL-6。这些因子可进一步清除病原体。细胞免疫缺陷的小鼠对支原体易感,可引起弥散型感染。穿透支原体可粘附、入侵人类红细胞、CD4+T细胞与单核吞噬细胞,损伤红细胞及破坏细胞免疫,诱发严重感染与加重艾滋病。三、与细菌L型的区别 细菌在一些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溶菌酶、抗体和补体的作用下可变成细胞壁缺陷的L型。型因缺乏细胞壁,其致病性与无细胞壁的支原体和病毒相似,主要引起间质性炎症。动物实验和临床呼吸道型感染或败血

11、症患者常出现间质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相似。支原体和L型 都能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现已证明溶脲脲原体和细菌L型均能吸附精子,与不育有关。细胞培养时常加青霉素抑制杂菌的污染,但支原体仍能生长,并有诱导污染细菌变为型的可能。而支原体与L型的生物学特性极为相似,如变为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呈荷包蛋样或颗粒状,故在进行支原体的分离鉴定时应当注意。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L型在脱离诱导因素后常可回复为原来的细菌型,而支原体则是一种独立的微生物,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表17-2 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 支原体 L型1.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 1.与原菌相关,常可以回复2细胞膜含高浓度固醇 2.细胞膜不

12、含固醇3.在一般培养基中稳定 3大多需高渗培养4.生长慢,菌落小,直径0.0.3m 4.菌落稍大,直径0.51mm液体培养混浊度极低 .液体培养有一定混浊度,可粘 附于管壁或管底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支原体一、肺炎支原体 从正常人和动物呼吸道粘膜上可分离出多种支原体,其中肯定能引起人类肺炎的只有肺炎支原体一种,引起的肺炎占非细菌性肺炎的1/2左右。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以间质性肺炎为主,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prima atyical pneumoia)。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症状较轻,仅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近年来经C技术证明有些喘息性哮喘、支气管炎与之有关。有时见有呼吸道以外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症

13、状、神经症状和皮疹。这可能与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自身抗体的出现有关。支原体肺炎主要经飞沫感染。大多发生于夏末秋初,但一年中任何时间都可发生。发病率以15岁的青少年最多。 肺炎支原体的诊断方法靠分离培养和血清学检查。肺炎支原体生长缓慢,早期诊断有赖于寻找抗原。 1.分离培养 取可疑患者的痰或咽拭接种在含有血清和酵母浸膏的培养基中,用青霉素、醋酸铊抑制杂菌生长。初分离时生长缓慢,需要观察较长时间。长出的菌落没有明显周边。多次传代后生长加快,菌落成典型荷包蛋样。分离的支原体可经形态、血细胞吸附、生化反应以及特异性抗血清作生长抑制试验(GIT)进行鉴定。培养阳性率差,血清学诊断阳性者培养仅64阳性。 2.血清学检查 临床上常用冷凝集试验,但仅50%左右患者出现阳性。此反应为非特异性,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腮腺炎、流感等也可出现冷凝集素效价的升高。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等抗体测定方法仅在初次感染时出现阳性,再感染时则不出现,原因是该试验主要检测的是IgM抗体,再感染时IgM不升高。 临床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