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AG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84809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质量评价AG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境质量评价AG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境质量评价AG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环境质量评价AG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环境质量评价AG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质量评价AG》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质量评价AG(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男老师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水南京水域指数计算完全混合/一维模型/ST模型第三章土壤污染物在土壤中预测 每公顷/2000吨 每公顷总/两千吨 污? /年第四章噪声环评报告书简答:土壤评价因子的选择计算题水环境评价三级标准:根据拟建项目的废水量、废水组分复杂程度、废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和衰减变化特点以及受 纳水体规模和类别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级。地表水水质量五类: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 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m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到、水产养殖区等

2、渔业水域及游泳区;w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稀释分散公式:S 甲 + qq0Q + qC0:废水与河水完全混合浓度mg/lC1:排污口上游河流中污染物浓度mg/lQ:河水流量m3/sC2: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mg/l4:排入河流废水流量mg/l零维水质模型:在稳态条件下+ = 0tc=-=q1 + k(Y)1+k1t i QC0:污染物入流浓度mg/lC:废水与河水完全混合浓度mg/lK:污染物衰减系数_v_Q:理论停留时间一维水质模型:对于非持久性或可降解性污染物,给定x=0时,C=C0u4kECQ + C qC =

3、 C0exp立(1一#)1Co = Q7TE:扩散系数忽略扩散项x(t)= ut C(x(t) = C expL(kx/)01Q:河流流量m3/sC河流中污染物背景浓度mg/lq:污水流量m3/sC2:污水中污染物浓度mg/lu:河水平均流速m/st:理论停留时间BOD-DO:L = L exp (-k x/u)0exp(-k x/u)-exp(-k x/u)12C = C -(C -C )exp (-k x/u)+ 1 +七S S 02 k - k12u:河水平均流速K1: BOD衰减(耗氧)速度常数k2:河水中复氧速度常数L:河段中距起始点距离为X的BOD浓度mg/LL0:河段起始点的BO

4、D浓度mg/LCS:河流中饱和溶解氧值mg/LC。:河流起始断面处的溶解氧值mg/LC:河流中溶解氧值mg/LC = 468/(31.6 + T)分级型水环境指数: 罗斯水质指数BOD氨氮 悬浮固体DO的权重分别为:3 3 2_ 分级值2 布朗水质指数W&= 权重WQI = WPi iW值水质评价法(举例说明)数学模型848N0N22N2表示:检测总项为8项,得10分的有4个指标,得8分的有1 个指标,得6分的有0个指标,得4分的有2个指标,得2分的有1个指标,超过地表水质 标准的有三项。加权均值性指数法(南京水域质量):计算公式:I水=1/nZ W.Pi P = CJSj评价参数:砷酚氰铬汞

5、水质分类:2.0严重 污染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在研究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按一定原则、标准和方法对土壤 污染程度进行评定。区域土壤背景值:是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土壤中各种化学元素或化学组成的背景含量、分布类 型及其变异规律。土壤评价因子:金属元素汞、铬、铅、铜、锌及非金属毒物有机毒物主要包含有机氯和 有机磷两大类土壤PH、全氮量、硝态氮量、全磷量有害微生物肠细菌、炭疽杆菌放 射性元素评价因子选择:单因子评价;多因子评价(a.等权综合指数b.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盐碱化:(次生盐碱化),人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发展灌溉和农业措施不当而引起的土 壤盐化碱化。污染物累积残留量:W=K(B+R)W :污

6、染物年累积量mg/kgB:背景值mg/kgR: 土壤污染物年输入量mg/kgK:污染物年残留率农药残留量预算:W = BKn + RKK)R=CektR: 土农药残留量mg/kgK:降解年数C:施肥量mg/kg土壤环境容量计算:Q = (Ci - B ) x 2250q:污染物容许含量g/tB;污染物背景值g/t2250:每公顷表土计算质量t/ha污染源:通常是指向环境排放或释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污染源调查的目的和主要调查方法目的:污染源调查是环境评价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调查,弄清污染源的类型、数量 及其分布;掌握各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方式、途径

7、及随时间变化规律。在调 查基础上,经过数据计算、分析,对污染源作出评价,确定一个区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为环境评价作准备,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污染控制和治理方案。调查方法:区域污染源调查方法,采用的方法是社会调查,包括印发调查表,召开座谈会, 现场调查、访问、采样和监测。具体项目的污染源调查,类似详查。为什么要进行污染源评价?污染源评价的目的是要把标准各异、量纲不同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的排放量,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变成一个统一的可比值,从而确定出主要的污染物和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物料衡算法Z G投入 G产品+Z G流失M. = P.+ B. + R. + W. 排污系数法已知某行业某产品的

8、产量、产值和原材料消耗量,乘以相应的排污系数即为污染物排放量。M (kg污染物/年)=K (kg污染物/吨产品)X W (吨产品/年)m = m (1 - k)t-t0K:单产排污量的年削减率T:年限1:目标年的单产产生的排污量m0: t0年单产产生的排污量 实测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已投产的污染源)废水中污染物的排放量M (kg/h) =C (kg/m3)XQv (m3/h)二氧化硫排放量计算对于煤:G=BXS%X80%X2对于油:G=BXS%X2G:二氧化硫排放量kg/hS:燃料中的含硫量80% :可燃硫占全硫量的百分比B:耗煤量kg/h烟尘排放量的计算G烟尘=BXA%XdfX(1-n )A

9、%:煤中灰分df:烟气中烟尘占灰分的百分数h:除尘效率G:烟尘排放量kg/hG烟尘=QXC0X(1n )Q:锅炉排放的烟气量m3/hC0:烟气中烟尘浓度mg/m3n:除尘效率等标污染负荷法确定主要的污染物和主要的污染源P = Q 10-9i C i 0i牛 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t/d;C;:某污染物的实际浓度,mg/m3;c0i:某污染物工业排放浓度标准与Ci同单位的数值,为无因次量;Q含i污染物的废气量,m3/d。P;是某工厂所排若干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Ki某污染物占某厂的污染负荷比P = P K = Px100%n i i P干绝热递减率: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

10、高单位高度所造成的温度下 降数值。气温垂直递减率:温度层结:温度层结:静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简述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与影响评价的程序现状评价:(1)准备阶段,根据评价任务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气象条件,确定评价 范围;拟定评价区的主要空气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通过空气污染源调查与气象条件分析, 拟定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物、发生重污染的气象条件等;确定监测时间、频率采样与分析方 法(2)污染监测阶段,按照监测计划进行大气污染监测。在大气污染监测的同时配合同步 气象观测,同时进行污染生物学和环境卫生学监测。(3)评价分析阶段,运用大气质量指 数或其它评价方法对大气污染程度进行描述,分析时空变

11、化规律,并对大气污染进行分级。(4)成果运用阶段,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综合防治大气污染的对策。影响评价:思考题大气预测模型(高架连续点源预测模型)无界空间连续点源扩散模式c (x, y, z):下风向某点(x, y, z)处的空气污染物浓度,mg/m3;X:下风向距离,m;Y:横风向距离,m;Z:距地面高度,m;q:气载污染物源强,即释放率,mg/s;u: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m/s;o y、o z:分别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扩散参数W、2b 2b 2yz -1,高架点源地面浓度:C(x, y,0, H )=exp -兀ub byC G,0,0, H )=沿x轴线分布:qnub b地面浓度最大值

12、:Cmax2q b =z neuH2 b最大浓度值离源的距离Xmaxb = H / J2z x=xmax什么是有效源高?高架有效源的高度由两部分组成,即H = h+A h,其中h为排放口的有效 高度,h是热烟流的浮升力和烟气以一定速度竖直离开排放口的冲力使烟流抬升的一个附 加高度。如何确定烟气抬升高度?霍兰德(Holland)公式如下:(适用于中性大气状况)1.5vD + 0.01Q h( T -T 1.5 + 2.7 -,rr D Tks Jvs:烟流出口速度(m/s)D:烟囱出口内径(m)U:烟囱出口的环境平均风速(m/s)Ts:烟气出口温度(K)T::环境平均气温度(K)Qh:烟囱的热排

13、放率(kW)当大气处于不稳定或稳定状态时,可在上式计算的基础上分别减少或增加10%20%烟气的热释放率Qh= CpATQNAT:烟气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QN:烟气折合成标准状态时的体积流量(NM3/s)Cp:标准状态下的定压热容(=1.298 KJ/度,NM3)。当烟气以实际出口温度Ts (K)时的排烟流量Qvm3/s表示时,热释放率的计算公式为:Q = 3.5P ATQ Pa表示大气压力(KPa )。 hr T vs不同高度风速计算公式:Z 200m,u = u (4)p Z200m,u = u (200)p21 Z 21 Zu:烟囱出口平均风速m/sZ】:测风仪高度,通常为10米叫:气象

14、站Z1高度平均风速m/s我国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方法I有风时,中性和不稳定条件热释放率Qh N2100KJ/s,且烟气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AT35 K时AH = n0Qi H 勺 u 一1n。:烟气热状况及地表系数;%:烟气热释放率指数;n2:排气筒高度指数;Qh:烟气热释放率,KJ/s;Hs:排气筒距地面几何高度,m,超过240m时,取Hs=240mu :排气筒出口处平均风速(m/s)当热释放率Qh W1700kJ/s,或者 TV35K时AH = 2(1.5VD + 0.01Q. U-1Vs: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排出速度m/sD:排气筒出口直径m当 1700Qh2100(KJ/s )时AH =吃 +(AH2 -吃)Q1000AH1=2队匕 D+0.01Q 为-1 0.048(Q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