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春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1节-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847951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春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1节-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春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1节-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春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1节-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春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1节-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春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1节-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春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1节-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春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1节-Word版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春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1节,Word版含答案20XX春人教版地理必修3检测: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1节,Word版含答案 xxxx 第三章第一节 基 础 巩 固 一、单项选择题 (20XX山西太原一模)陕西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读图,回答12题。 1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有(C) 煤、气、盐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科技力量雄厚国家政策支持 A B C D 2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D) 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 增加能源输出,消

2、除贫困现象 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 A B C D 【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榆林没有水路交通,该地处于陕西,科技较落后,故说法错误。第2题,发展重化工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完善基础设施; 但重化工业属于严重污染的产业,会加剧当地大气污染。 3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B) 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B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C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D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解析】炼铝厂是动力导向型工业,因此应靠近能源丰富的地区布局。 4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D)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省内环境污染 【解析】变输煤

3、为输电,燃烧发电,会造成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因此不能降低山西省内的环境污染。 (20XX江苏泰州高二检测)读“内蒙古山路煤炭集团光伏发电产业链模式图”,完成56题。 5产业链模式图中的分别为(A) A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厂 B供气、液化气站 C供水、农田灌溉 D钢材、轧钢厂 6关于此产业链各环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煤矸石和秸秆等废弃物用于热电厂锅炉燃烧 B热电厂的蒸汽可用于多晶硅的生产 C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用作热电厂冷却水源 D热电厂发电作为多晶硅生产的动力 【解析】从产业链模式图中可以看出,热电厂以煤炭和农业秸秆为燃料发电,发电产生的粉煤灰可以作为新型建筑材料厂的原料。 (20

4、XX湖南六校模拟)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读图完成78题。 7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C) A市场 B劳动力 C原料 D交通 8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B)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 【解析】第7题,图中显示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是煤炭开采,同时利用煤炭作为原料发展焦化、液化等产业链,利用煤炭作为能源发展炼铁、发电等产业链,故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原料。第8题,煤炭外运对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用煤炭发电后,输送电能可有效缓解交通运输压力,但这样

5、会使本地大气污染更严重。 二、综合题 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三地形区的名称:A_内蒙古高原_,B_黄土高原_,C_华北平原_。 (2)B地形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主要是哪种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要说明其成因。 (3)图中B地形区内的著名引水工程是_引黄入晋_。为防止该区域煤炭资源的开采引发生态环境问题,在煤炭开采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_(2)该地形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自然原因: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地面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不合理采矿、过度樵采。 (3)要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矿区土地复垦,避免由于煤炭开采而引起水土流失。 【解析】

6、第(1)题,考查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图中的A地形区为内蒙古高原,B地形区为黄土高原,C地形区为华北平原。第(2)题,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其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回答时要从两个方面回答。第(3)题,山西省水资源缺乏,特别是煤炭的开采与加工必须要消耗大量的水,所以,引黄入晋引水工程可以缓解山西省的水资源紧张问题。该区域在开采煤炭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是会引起水土流失,所以在开采煤炭时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止引起水土流失。 能 力 提 升 一、单项选择题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其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

7、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13题。 1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A) A水资源 B铁矿石 C水陆交通 D煤炭资源 【解析】德国鲁尔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沛,且有莱茵河流经,故水资源丰富,而我国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较少,所以水资源匮乏。 2山西省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C) 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交通 D劳动力素质 【解析】山西省与鲁尔区相比,市场、交通和劳动力素质都欠缺,但最主要的还是交通。 3为尽快使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下列整治措施正确的是(B) A增加原煤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

8、产业的发展 C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D增设水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解析】单纯靠增加原煤的产量,是不能很好地提高经济效益的。 (20XX淮南质检)山东海阳核电厂址距烟台市93公里,距青岛市107公里。2号核岛主厂房基本完工,目前1号、2号核岛及相关机组进入移交调试阶段,投入运营后,年发电量将达175亿千瓦时,全部建成后将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核能发电项目。据此回答45题。 4在海阳市建设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B) 核能资源丰富核能开发资金与技术有保障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 B C D 5开发利用核能资源的主要优点是(A) A清洁,为山东半岛良

9、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B投资成本低廉 C技术先进 D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解析】第4题,核电站的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山东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资源短缺。第5题,核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安全生产使用的情况下对环境的污染很小。 由于对煤炭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东北、山西等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虽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和资源支撑,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生命和后续发展能力的代价。下图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图”。据此回答67题。 6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段为(C) A B C D 【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滞后于资源

10、产业生命周期,故资源型城市的最佳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应处于资源开采开始走向衰退阶段、城市经济增长还维持着高位时期,故图中阶段符合题意。 7下列措施中,不适合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路径选择的是(D) A将煤炭产业的重心由开采转为深加工,延长开采周期 B增加科技投入,改造传统工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C大力扶植机械制造业和生物制药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D利用区位和市场优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削弱第三产业 【解析】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带动就业,故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应该削弱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综合题 8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鲁

11、尔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调出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材料二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 材料三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 (1)山西省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产业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的是(B) A煤炭工业全部向气化、液化、电化产品方向发展 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品系列方向发展 C建材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化学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 (2)有关山西省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一直呈上升趋势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3)山西省

12、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急需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此,正在建设引黄入晋工程,其中最大的水利工程是(B) A小浪底 B万家寨 C三门峡 D龙羊峡 (4)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D) A露天开采 B过度开展土地复垦 C小煤窑过度采煤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5)改革开放初期,山西产业结构特点是_产业结构单一_,不仅效益低下,还带来了严重的_生态环境_问题。 (6)你认为山西省应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 (7)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其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6)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关键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领先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快经济的发展。 (7)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