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846995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历史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历史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九年级历史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九年级历史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授课)【理论支持】把教学方法的一般原则和历史知识的具体特点相结合,是探索历史教学规律和研究历史教学方法的出发点。由此可见,历史专业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知识,以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都是一个历史教师要很好地完成任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抓好历史教学的标准是,使学生对所学的史事不但记得住,而且能从现象看到本质,从观念上升到概念,进而能够分析判断;同时培养学生的品德、意志,使学生牢固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本着这样的理念,运用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必须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的知识是通过理解得来的,而不是教师灌输

2、得到的,需要利用必要的信息,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新知识的。基于这样的理论支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教案设计,力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础知识。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地叙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

3、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预习思考题及答案: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查阅搜集有关材料的基础上,讨论苏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分别采取的什么重大举措?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重大举措,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重大举措。2、想一想:苏俄在国内战争结束后为何要实施新经济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当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人民

4、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因此,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的国情决定的。3、认真研读教材,上网查阅搜集有关材料, 试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基础知识填空及答案: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时间:1921领导人:列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

5、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苏联的成立:时间:1922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最初成员: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后来发展的加盟共和国个数:15。阅读“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子目,思考下列问题,完成填空。1、苏联怎样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放弃新经济政策,转而进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集中力量重点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2、苏联的工业化与英国的工业化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点?项目时间开始时的重点部门社会制度经济体制资金来源英国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轻工业(棉纺

6、织)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殖民掠夺、举借外债苏联1928年到1937年重工业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建设运用行政手段高积累多投资基础知识填空及答案: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苏联的一五、二五计划时间:19281937年领导人:斯大林重点:重工业作用:苏联也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2、斯大林模式背景: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形成的标志:新宪法的制定。特点: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评价: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弊端:第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调;第二,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7、第四,经济发展粗放,效益低,浪费能源。设计意图本环节指明了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与诊断,以了解学情,为课堂上学生的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课内探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温故知新(教师提问)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这一政策如果长期存在下去,对社会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但是,也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设计意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

8、挥过巨大作用,为何又要实施新经济政策呢?容易使学生自然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该问题的分析,培养了学生运用辨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思考问题,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检查课前预习成果:(在讲授中穿插进行)将几个知识板块的“预习思考题”及“基础知识填空题”分到不同的小组进行检查,以教师提问为主。本小组其他学生可以对本小组成员的回答进行补充,其他小组学生可以进行纠错。设计意图通过检查提问,一是掌握学生预习状况,利于教师把握学情,及时对点拨内容及策略进行调整;二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氛围。三、组织学生课内探究:课堂探究1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

9、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2)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点拨方法:明确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1)四年世界大战和内战使苏俄的经济频于于崩溃,恢复和发展经济成为首要问题。(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加剧了国内的各种矛盾。参考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的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诸

10、多限制,日益引起不满。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3)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了世界大战前的水平。课堂探究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为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上述材料中说的是苏联什么事情?(2)毛泽东评价“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

11、苦”的依据是什么? (3)中国也曾出现过“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的事件,它是什么?这件事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点拨方法:分析苏联不同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分别是什么,再分析这些政策分别采取了 哪些主要措施,对人民的影响是什么,这几个问题来分析本题。参考答案:(1)农业集体化;(2)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一些地方甚至把农民的家禽和家畜等完全收归公有,富农阶级成了集体化过程中的打击和消灭对象;(3)“大跃进”运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农业生产有所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 设中,出现了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冒进倾向。课堂探究3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

12、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1)“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2)“后来苏联的模式”也被称为什么?(3)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4)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5)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点拨方法:理解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特点: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参考答案:(1)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

13、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2)斯大林模式。(3)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4)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领导国家的权力需要集中起来,才能有效对付外部的挑战。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比较容易产生个人崇拜,导致个人专断。(5)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不能从农民手中拿走太多东西; 大力保护环

14、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设计意图课内探究题的设计要聚焦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力求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探究五的第五问意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更是促进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真正把握学习历史的精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四、教师总结拓展提高:教师在组织好学生课内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的分析,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从而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斯大林。通过所学所学的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5、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设计意图初中学生的心理特质和认知水平决定了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掌握一般停留在一个个孤立的历史要素上,较难形成整体的知识网络,学习目标的达成往往局限于知识层面。教师通过言简意赅的概括总结,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升华本课主题、达成三维目标。课堂反馈训练课堂反馈训练11928年后,苏联为实现工业化重点发展的是( B)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 D商业2苏联的成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时间和标志是(C)A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 B1922年苏联成立 C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D1937年农业集体化3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用一种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指的是( B ) A农民向国家交纳固定的粮食税 B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C实行余粮收集制 D建立集体农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4下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