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常用知识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846993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常用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常用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常用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常用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常用知识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常用知识点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知识点译文:一个人单独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注释: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佳节:美妙的节日。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茱萸(zhy):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十七

2、岁时写下。王维当时单独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土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三年级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反思九月九

3、日忆山东兄弟是唐朝诗人王维在重阳节因思念家乡亲人而作。游子在外,举目无亲,正逢佳节,百感交集。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非常自然。“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单独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根底。“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借助课本注释理解诗题。采用这样的方法导学:谁在什么时候忆哪里的什么人?接下来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采用同桌反复对诗的策略。几分钟之内,大局部学生都能背下来。然后指名学生按自己的体会理解诗句,我引导补充。在理解诗句的根底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学习预习较充分,思维较跃,所以,在教学时,学生学习兴致比拟浓重。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