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846029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砼质量通病纠正及预防措施一、混凝土工程质量综合症防治措施(一)蜂窝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2、产生的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高度过高,使混凝土离析,造成石子集中。(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3、防治措施(1)认真

2、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蜂窝 坍落度试验(二)麻面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2、产生的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

3、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3、麻面的防治措施(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双面胶,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麻面 墙柱下口贴双面胶带(三)孔洞1、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2、产生的原因(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

4、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高度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3、孔洞的防治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孔洞(四)露筋1、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负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2、产生的原因:(1)在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

5、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3、露筋的防治措施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当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漏

6、筋(五)缝隙和夹层1、现象: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夹层。2、产生的原因:(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未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3)混凝土浇灌高度过高,造成混凝土离析。(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3、缝隙和夹层的防治措施(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 50100mm 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2)在竖向结构中(柱、墙)浇筑混

7、凝土,应采取下列措施:支模前应在边模板下口抹5080mm宽找平层,找平层嵌入柱、墙体不超过10mm,保证下口严密。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底部应先填以3050mm 与浇筑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锹入模,不得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混凝土坍落度应严格控制,底层振捣应认真操作。柱子应分段浇筑,边长大于0.4米且无交叉箍筋时,每段高度不应大于3.5m。墙和隔墙应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应大于3m。(3)混凝土的振捣应分层捣固。(4)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混凝拌合物,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 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

8、。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050mm。(5)混凝土浇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掌握好振捣时混凝土坍落度和振捣有效作用半径的关系。合适的振捣时间也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6)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墙柱接缝处清理、凿毛(六)缺棱掉角1、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2、产生的原因:(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

9、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在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3)在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振捣时经常振捣钢筋和模板。3、缺棱掉角的防治措施()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缺角 (七)强度不足,均质性差1、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2、产生的原因:(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

10、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拌合不匀。(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3、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防治措施(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2)当混凝土强度偏

11、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八)表面不平整1、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板厚不一致,表面不平。2、产生的原因:(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3、防治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

12、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九)砼工程其它部位防治措施住宅的建筑平面应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应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应调整平面或采取构造措施。1、挑出阳台宜用梁式结构;当挑出长度L1.5m时,应采用梁式结构;当1.0mL1.5m且需采用悬挑板时,其根部板厚不小于L/10且不小于120mm。2、板面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0mm。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大于200mm,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大于300mm。建筑物两端端开间及变形缝

13、两侧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 ,其他开间宜设置双层双向钢筋。其他外墙阳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应小于2000mm。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大开洞削弱等易引起应力集中处,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应符合规范要求。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

14、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3、单向板长跨方向底筋配筋量As1.5bh/1000,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直径不宜小于6mm。4、阳台悬挑板长度1.0mLbhw/1000,间距不大于200mm,如图9.3所示。10、悬吊于梁下的外墙混凝土装饰板,不论整浇或后浇,均应设置足够的抗裂纵筋,限制裂缝宽度,如图9.4所示。腰筋设置照片11、钢筋混凝土现浇墙板长度超20m时,钢筋应采用细而密的布置方式,钢筋的间距宜150mm。钢筋混凝土现浇墙板,特别是地下室墙板的竖向开裂的情况经常发生,该裂缝和构件的长度、温度、混凝土的养护措施以及混凝土的特性有关,同时,抗裂钢筋构造措施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配筋率不变的情况下,减小钢筋直径和钢筋间距,对减少该裂缝的效果很好。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有一经验公式如下:pa=0.5Rf(1+p/d)式中:pa 配筋后的混凝土极限拉伸; R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