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84583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一 一、学习目标: 1、能解释文中重要的实词、古今异义词,识记通假字,准确指出文言现象。 2、梳理文脉,明确文旨,并学会运用本文的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手法。 3、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学习观。 4、背诵全文。 二、自主学习资源: 1、课本注释与工具书。 2、网络资源(查阅荀子及荀子的相关知识。) 三、学习任务: 阅读链接 (要求能说出荀子及荀子的相关知识,并背诵名句。) (1)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

2、,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

3、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2)“劝”是“ ”的意思。 (3)名句分享: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荀子劝学 【聚焦目标1】基础知识整理。 方法:“你”出题,“我”来答,生生互查。 通假字: 重点实词: 古今异义词: 特殊句式:(在文中勾出) 【聚焦目标2】文本研习 理脉明旨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有声有色地讲述本文各段的意思。(疏通字句,翻译文本) (二)精读文章,把握文旨。 1、本文共三段,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请简要概括各段论述的核心内容。 “学不可以已” 第一段:论述学习的意义:改变自己。

4、提高自己(学习、参省) 第二段:论述学习的重要作用:弥补自己的不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第三段:论述学习的作用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即学习需要积累、坚持不懈、用心专一) 2、本文主要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比喻共达20句之多。你能找出几处?分别论证了什么道理? 第一段用了五个比喻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第二段用了五个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只有摆正“学”和“

5、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推论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 第三段用了十个比喻 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跌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

6、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楔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3、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请结合文旨进行分析。(指出对比的双方主体,阐明分别论证了什么道理。) “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

7、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聚焦目标3】拓展深化 表达交流 同学们,学习了本文,你认为荀子老先生劝勉我们要向谁学习,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学习与人生”为主题,运用比喻或对比论证手法,写两句话。 1、学习犹如农民耕作,汗水滋润了种子,汗水浇灌了幼苗,没有人瞬间奉送给你一个丰收。 2、学习好似一片沃土,只要辛勤耕耘,定会有累累的硕果;如若懒于劳作,当别人跳起丰收之舞时,你已是后悔莫及了。 3、藏书再多,倘若不读,只是一种癖好;读书再多,倘若不用,只能成为空谈。 4、不渴望能够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够

8、前进一步。 学习成就辉煌人生 闻名于世的约翰霍普金斯学院的创始人威廉.奥斯勒在年轻时,也曾为自己的前途迷茫。一次,他在读书时看到了一句话: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事,而是做手边清楚的事。对此他对人生有了另外一番诠释: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天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明天再美好,也不如抓住眼下的今天多做点实事。是的,生活本就是学习的过程,只有在不断工作中学习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生活只有变化才会绚烂多姿,学习只有不断增进才会有厚积薄发的机会。 现在睡觉的话会做梦,而现在学习的话会让梦实现! 哈佛大学图书馆管训 观点“我平凡却自豪” 我特别平凡?,?又平凡得特别。?我是无数颗星中的一颗?,?可我为

9、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我是苍茫大地上的一株花蕾?,可我为将要到来的开放而骄傲。?我平凡?,?却平凡得有价值?;?我平凡?,?却平凡得有尊严?! 1、“人要坚守良知”:在我们的心里总有一盏灯,时时闪耀着温暖的火花,照亮我们心底的仁慈。 2、“有双赢才能共辉煌”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能显示大海的壮阔。 在这世界上总有一群人,时时守望着那盏

10、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让它照亮冰冷的角落。 3、“双赢的重要性” 自私利己?,?愚者之见?;?打造双赢?,?智者之举?.?双赢?,?那是信心的基点?,?那是力量的源泉?,?那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双赢?,?使你我共辉煌?. 【聚焦目标四】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四、个体学习疑点: 五、小组合作交流(个体疑点): 六、自主学习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din( )青? 虽有go( ?)p( ?)金就l( )则利 ?cn(? )xng(? ) 乎己 xi( )六跪而二o( )q( )而望矣 ?闻者zhng( )假y( )马者 假舟j(? ? )者风雨兴y

11、n( )ku( ?)步q( )j()一跃 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二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关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比喻的论证方法。 3.借鉴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指引学生前行的道路。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学情分析 该班是西餐烹饪的高二学生,他们的基础相对一般,但部分同学思维较活跃,有独立思考精神。大多数人喜爱学习小说、散文类课文,对文言文的学习不太感兴趣。 教材处理

12、 与资源整合 整合学测相关文言文考点。 主要学法 与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竞赛法、小组展示 课前准备 PPT 音频 教学实施过程(含评价) 导入: 以三字经中所提到的“性本善”衍生到荀子所提出的“性本恶”,从而引出劝学这篇文章。 二、课堂检测(小组比拼): 1.通假字:輮、有、知、暴、生。 2. 其他易写错读错字:中、砺、参、省、跂、臾、楫、跬、螯等。 3 古今异义:博学、 爪牙、跪等 4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三、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老师进行讲解的方法。 结构:分别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 主要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四、拓

13、展训练 劝学高中语文教案设计三 设计思路: 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抓住提示论点的关键语句和用以论述的比喻,明确本文论点和论证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写作特点。同时,落实重、难点与分析段落层次相结合,以利于学生理解论述的角度和设喻的几种形式。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文言虚实词,先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以及熟读、背诵,切实掌握。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文言实词的古字通假、古今异义、单音词和双音词等现象。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策略性知识。从必修教材整体模块安排线索看,第一册第二单元是古代叙事散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是古代写景散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是古代议论散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是古代传记,第五册第二单元是古代抒情散文。 劝学位于必修三第三单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古人的襟抱与睿智,体会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宝贵。同时要有质疑问难的精神,要大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提高思考能力和议论能力。 2.知识结构体系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朗读课文和梳理翻译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思想内容进行探讨,正如单元教学目标所要求的,阅读时要多琢磨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