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与彼岸读后感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845739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此岸与彼岸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此岸与彼岸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此岸与彼岸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此岸与彼岸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此岸与彼岸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此岸与彼岸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此岸与彼岸读后感(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岸与彼岸读后感 第三篇:此岸与彼岸大学读后感此岸与彼岸是贲友林老师的数学教学手记。书一共有四部分组成:前行中的瞭望,摆渡中的回首、跨越中的智慧、探索中的课堂。充分展现了贲老师的课堂教学观和学生观。 我深深地被贲老师那富有人性的教育思想所震撼,为他奇妙的教育方法所吸引。它们像夏夜的星空一样深远、动人。我也为自己在平常的教育中曾经一些过失而惭愧,也为自己偶尔的一些成功的教育方法而高兴,因为它竟然与贲老师的方法相同,但遗憾的是我没有把它们记录下来。贲老师的书中引用了许多名人名言,他自己也说:”当我对一些问题窘迫之际,我钻进书堆。 “我想,正因为贲老师广泛地读书和思考,才成就了他的年轻有为。我想,这

2、也是我以后的教育生活中必须转变的,将读书和反思进行到底。我们常常鼓励孩子,凡事要多问为什么,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其实对于我们教师何尝不需要如此呢。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想法,是抱着”让它去”的态度,还是针对问题进行诊断、反思、改进呢。这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的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头输进的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不会是甘甜的蜜汁。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相反在情绪低落、

3、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把他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许多被认为没有天赋、天生比其他孩子差的孩子,其实并非如此,只是教育方法不得当。 阅读了他的数学教学手记此岸与彼岸,我感觉字里行间流淌的是贲老师的从容,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作为教师职业的幸福。没有对学生那么挚热的爱,怎么会有书中与孩子精彩的互动;没有对教育事业挚热的爱,怎么能做到天天坚持写反思呢。以前听他说过,他欣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的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优秀与

4、平庸,最根本的差别,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有了目标,才有积累;有了积累,才有优势;有了优势,才有突破。回想自己,为人师也有十年了,在这虽是短暂却感漫长的教育生涯中,不知多少次由于感触教育的烦琐、苦涩、艰辛,疲劳、困惑常常萦饶着我。有老师说,现今的老师,不仅要承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各级各类的检查验收,还要承受学校内部各项指标的量化考核,在学校每天像个上了弦的陀螺,钻研教材,备课、上课,光是这些就弄得你头晕脑花,脚踉跄,回到家又忙着照顾家庭,哪有什么快乐和幸福可言。 但贲老师的此岸与彼岸让我感受到教育、研究竟也如此的快乐和幸福。人们常说:知足常乐,不知足常进步。作为教

5、师,那要看你如何把握这个进退的尺度,如何看待这个”知足”和”不知足”,我们常说要用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虽然教师的职业是清贫而寂寞,是艰辛而坎坷,但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释放,自我定位。最后我要说的是快乐是自找的,幸福是自己争取的。带着抱怨去工作,那你就永远也不会快乐、幸福,如果你带着一颗善良、美丽的平常心,就会发现世界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 第四篇:此岸彼岸.读后感d此岸彼岸-28国教育改革进行时读后感 上海市实验学校国际部沈喜丽 每学期陈慧主任都会推荐一本好书给全校的老师共勉,这次的书名是此岸彼岸-8国教育改革进行时,他特意将重要章节影印下来供大家共同学习,以

6、下我就美国小学教育见闻结合我校小学国际部浅谈我的想法。 一、多姿多彩的环境布置 走廊和教室是美国学校的一大两点,先讲令人眼花缭乱的走廊,墙壁艺术和主题随时更换,因时而异;教室是个小图书馆、活动室、教师办公室等多功能的场所,学生的桌椅的形式多样,甚至饲养宠物,精心呵护它们。我们国际部在这一方面也在逐步转变着,去年的木制中庭的设计和三渔楼的大厅设计我很欣赏,木制中庭的设计既关注孩子的安全和方便,时尚又不失耐用;三渔楼的大厅设计把学校的重要地段彰显出来,爱国华侨林三渔老先生的雕像在大厅中明亮而又庄重;今年的大门口的改造同时解决了多年的面子问题。学校正在不遗余力的完善着,作为班主任,我在教室布置一块也

7、想了一些办法,养了绿色植物,用鲜艳的色彩不知公告栏和一大四小块壁报,我们也培植过绿豆,养过小蝌蚪,深受大家的喜爱,在具体的壁报布置中我还要多参考和学习。 二、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 在美国,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基本课程设置和中国差不多,有些学科较为综合,对于传统学科没有统一教材,教师会组织学生阅读、游戏、争论等。我们国际部的教材比较丰富,语言教学中外教的成分不断增加,每天一外教课以及美周的科学外教和体育外教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课程,传统的学科作业比较刻板,评价方式也在逐步完善中,外教力量的增强也正悄然地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教育格局。很高兴看到学校在英语这一块进行分层教学,这样老师们的劳心费力,却能换来学

8、生的因材施教,或许在以后的将来也和美国一样走班和不固定课堂,更利于学生的发展要求,这一切的前提也学要强大的教育资源设施和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三、学校、社区、家庭的综合教育 美国的课堂里经常出现一些老人和志愿者,他们义务帮忙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参加一些学校活动。家长会的议题不只是学习,运动如比赛和各个节日的筹划可能就是议题,目的是让学生更全面和快乐的成长。让家长融入学校教育中来,我们国际部的家长各有专长,在他们有空时参与孩子们的快乐成长。学校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惊喜连连。我们班的家委会成员王毛毛和张青虞家长热心全力关心班级,使我们班团结在一起。在春花盛开的日子,我们在毛毛家全班联谊,居然发

9、现有两个爸爸是同学,我们分享着快乐和倞喜。从邀请函、确认函、游戏、活动项目、午餐直至结束,我和几位家长全程参与,这次活动的成功策划给大家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让我感动的是圣诞节的活动中,海生妈妈为全班每位同学准备了礼物,化妆、发型、服装、摄影、摄像、刻光盘,全程有各位家长的参与。师生间真诚换真心,家长们爱着每一位孩子,宽容大爱的紫罗兰班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开辟了我向爸爸妈妈学本领的活动,向孩子们传递密封技术、风力发电等这些科技知识。 四、宁苦而不娇,家富而不奢。 欧美的儿童少年,从小就从事送报、打工等劳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 的磨炼。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

10、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去了。这对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是难以接受的,甚至可能认为这是“残忍”的。西方国家的家庭平均收入比中国多几十倍,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绝不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目的是教育孩子懂得,他们努力学习完全是为了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才。对孩子的零用钱,美国家长更为“苛刻”,据调查发现,美国5%的青少年学生没有零用钱,而且年令越大越不可能拿到零用钱。 更令人惊叹的是美国首富洛克菲勒,其子女的零用钱却少得可怜。他家帐本扉页上印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岁每周30美分;111岁每周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记清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洛克菲勒认为“过多的财

11、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 美国教育制度和大多数其它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主要不同点,是美国的教育为社会上每一个人而办,不是专为少数人而设。用税款兴办的免费教育,除了设立一般学校的科目如数学、历史、语文外,还有缝纫、打字、无线电与汽车修理等科目。学生可依自己的兴趣、个人未来的计划和才能,从许多科目中自行选修。美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每个孩子的才能,不管它高或低到什么程度,同时给每个孩子灌输公民意识。 美国的教育制度,整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那就是:(i)学前教育(pre-sooleuation);(ii)初等教育(elemetaryedution);(ii)中等教育(ecory eucin);

12、(i)高等教育(hghereductio)。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都是属于大学前(preoleg)的教育,包括保育学校(nursershool)及幼儿园(kindergarden)、小学、初中(uniorhighcho)及高中(hghschol)。 美国法律规定,任何学龄儿童均应进入学校就读,并提供义务(免费)的中小学教育,当然进入私立学校就读的话,便要缴付相当昂贵的学费。有些公立中学,也录取外国学生就读,并会发给留学生签证,但这些外国留学生,却要缴交学费,情况与其它进入私立中学的学生大致相同。至于小学与中学的学制,在配合上也有几个不同的形式,因每州、每个城市或乡镇的不同情况而有异(

13、例如有些是六年小学及六年中学制,亦有些是学分为二或三年制的初中及四年制的高中等等形式),但无论何,原则上在学童十八岁时,应该念完中等教育。由于美国的养务教育普及,大约有3的适龄儿童接受中等教育,而70%可完成学业,其中大部分再进入大学或专上学院继续升学,开始他们的高等(专上)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对专才的培训,主要是在研究院与高等专科学院的教育及训练上。而也是在这个层次上每年吸引了千万以上的留学生到美国接受高深的训练,其中不乏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而来的华人学生。事实上,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的热潮,从二十世纪初叶以来,即从来没有间断过。 美国教育制度和大多数其它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个主要不同点,是美

14、国的教育为社会上每一个人而办,不是专为少数人而设。用税款兴办的免费教育,除了设立一般学校的科目如数学、历史、语文外,还有缝纫、打字、无线电与汽车修理等科目。学生可依自己的兴趣、个人未来的计划和才能,从许多科目中自行选修。美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每个孩子的才能,不管它高或低到什么程度,同时给每个孩子灌输公民意识。 美国的教育制度,整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那就是:(i)学前教育(pr-shoolducatin);(ii)初等教育(elementryeduca);(ii)中等教育(ecary education);()高等教育(higheducn)。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都是属于大学前(

15、pre-lle)的教育,包括保育学校(nureyshl)及幼儿园(kindegarde)、小学、初中(junohiscol)及高中(highchoo)。 美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一直领先,而大学教育的普及,亦是鲜有其它国家可与相比。相据权威性的(高等教育纪事)(troileofhir ucaon)的amacise(1995年9月1日出版)的统计资料显示,全美国的各类大学已达3632所。而就读的大学本科生(ndrgduae)人数高达一千二百多万人,研究院学生人数亦几达一百七十万,加上专科(例如医学院及法律学院)的三十万学生,可以证明及看到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 在这三千六百多所大学之中,它们之间如何分类。分别在甚么地方。重要性如何。 美国教育制度,以研究院及高等专科学院为最高的阶梯及顶点。顾名思义,研究院的重点是在研究方面,研究生攻读的课程均为高级教育学位如哲学博士(h.d,涵盖很多科系而不单只是哲学)及硕士(.a.或s.)。而不少留学生越洋到美国,就是要接受高深的研究所训练。有一些著名的研究院,从事高深的学识及尖端科学的训练,甚至罗致曾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坐镇,名气斐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