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观文献综述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84449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恋爱观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恋爱观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恋爱观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恋爱观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恋爱观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恋爱观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恋爱观文献综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0后与80后大学生恋爱观比较的文献综述指导老师:王维荣小组成员:谢秀娥0707010056何凤莲0707010015夏丹0707010054韩彦芳0707010014邹丽0707010066冯彬0707010009文献综述一、前言在现在的高校中80后和90后大学生并存分属于不同的年级。作为大三学 生也是80后在校大学生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80后与90后大学生在日常行 为方式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而对于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即将成熟的大学生 而言对恋爱的看法和态度无疑是最能体现其群体特点的一个方面。因此把80 后和9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作一比较,目的在于从生理心理上分别了解和把握 他们对恋爱的认识

2、与态度,列举并分析由于不正确的恋爱观而引发的诸多问题, 进而分析处于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未来接班人在观念上的变化趋势以及为当代大 学生恋爱问题的处理及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提供参考。本文我们主要回顾国内 外恋爱观研究的历史过程,并对其整个发展过程研究方向做一个简要的评述,最 后提出我们的研究方向和建议。(一) 对于恋爱观、爱情观、婚恋观的区分1、恋爱观的相关界定:马建青、严立芬L7(1999)认为,婚恋观是人们对恋爱和婚姻基础问题的看 法,如对恋爱目的、择偶条件、婚姻幸福的标准、性行为等的认识、观点、见解。 李平菊10(2003)在其硕士论文在校女研究生婚恋价值观研究一以武汉地区 高校为例中,认为恋

3、爱观是婚恋价值观的核心,将其界定为“主体对恋爱中诸 问题所持有的心理评价和态度倾向”2、婚恋观界定:苏红12(2006)将婚恋观定义为:“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 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人们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其 不但直接影响个体对配偶的选择,还会影响个体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的承担。”杨艳玲13(2007)认为“婚恋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男女两性间的一种 社会关系,包括婚姻和爱情婚恋观是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重要体现,是指人们对男女两性姻缘关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包括人们对爱情的基本观点 (恋爱观),人们对爱人的期望,人们对各种婚姻形式及其变异的看

4、法(婚姻观), 人们对性行为的态度(性观念)等方面的内容。”3、爱情观的界定: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什 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及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 准,如何对待失恋等。婚恋观是人们对待恋爱、婚姻和家庭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从上面对三个不同概念的界定,我们发现:对于恋爱观、婚恋观、爱情观的界定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从中可以肯定的是婚恋观包括了恋爱观,而对于爱情 观所涉及的范畴则有些模糊,爱情观会涉及到婚恋观、恋爱观,但是他们之间的 关系却没有一个很清楚的划分界限。对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研究中出现的种种概 念,一定程度上缺乏明确的操作定义或

5、与其它相似概念的区分,这也是我们所感 觉存在的一个问题。二、研究现状(一)历史背景1、国外背景国外对婚姻、家庭、性心理等相关课题的研究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弗罗伊德 精神分析学说的建立,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马斯洛需求层次提出,人在满足生 理和安全需要后,第三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求。1930年,威廉斯曾提出青春期 的两大任务,一是从精神上脱离家庭,走向独立,二是建立与异性朋友的良好关 系。哈维格斯特的十大发展课题指出:第一大课题是学习与同龄男女之间的新的 熟练的交际方式;第二大课题是学习作为男性或女性的社会任务,区分自己的性 别色,接受自己的性别角色。美国社会学家金西研究指出,社会经济阶层和受教 育程

6、度较高的人,在恋爱和婚前性爱问题上比较保守,而下层社会的态度较为开 放。例如,在金西报告调查中,2/3的大学程度的人在结婚前保持贞洁,而下层 社会的男子几乎人人在恋爱期间发生过性行为。作为人类普遍心理特征的研究, 国外起步较早,己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2、国内背景国内对大学生恋爱观研究起步较晚,在建国初期个人生活要求公开化,因此 谈恋爱成家等均需要向组织上汇报,恋爱的价值取向是以共同的革命理想为指 针。恢复高考招生以来,70 一 80年代各高校对于大学生谈恋爱均有较一致的认 识,禁止或不允许。因此,大学生恋爱变成公开的正式场合及社会性政治性行为 中的一块禁地,学校教育往往对大学生恋爱现象谈虎色变

7、,视为且事和违规行为。 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研究仅限于要对大学生进行无产阶级恋爱观教育。这个现象在 某些普通高校甚至持续到90年代。某校98级新生入学后,建工系一个班组织了 “大学生谈恋爱的利与弊”为主题的辩论会,学生辩论的异常热烈,而这项活动 却受到了学校有关部门的严肃批评,认为这个内容是不能辩论的,一致的观点是, 大学生谈恋爱只有弊没有利。90年代以来,尤其在进入新世纪之后,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思想和观念更大程度地开放和更新,大学生恋爱问题已是再也不能回避的领域 了。(大学生恋爱观现状与对策)(二)现状研究1、理论现状研究由于本文将大学生的恋爱观分为恋爱动机、择偶标准、依恋方式和

8、性行为取 向四个维度进行探讨,所以依恋理论就成为我们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的理论基础。由著名临床心理学家 Dr. John Bobby最先提出来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所谓依附(attachment),就是指一个人对一另特定他人的情感连结。依 附具有识别性与特殊性,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对婴儿来说,最早的依附发生于婴 儿和主要照顾者之间(通常是母亲)。有三种典型表现:安全型、逃避型、焦虑 和矛盾型。而这三种典型的依恋类型又形成了孩子成人后在恋爱过程中的不同的 依恋方式。安全型的依恋类型的孩子在成人后恋爱中多表现为与对方的良性互 动、相互信任,很容易的和爱人接近,并且可以非常惬意的

9、依靠他们的爱人。他 们不会担心被抛弃,也不担心别人和他们太过接近,较有信任感。较少感到孤独, 倾向于和别人保持长期的关系。喜欢享受性爱的乐趣,尤其是和长期的伴侣间的 两性关系。逃避型的孩子在恋爱中多表现为对自己评价很高,即“高自尊,而对 别人却很失望,很不信任,即“人际不信任”。不会因为与伴侣的亲密而感到舒服, 并且会因为和他人太过亲密而感到不安。不允许自己依赖他们的伴侣。尽量减少 人际交往、避免亲密关系,以保护自己免于承受被人抛弃的痛苦,他们往往缺乏 耐心听别人把事情说完就要开始表现出愤怒和敌意,与未来的恋人相处时,也很 少感到亲密和幸福。在和伴侣做爱时,心中还会幻想其他人,在两性关系上比较

10、 随便。焦虑矛盾型的孩子多表现为尽管在恋爱关系中陷的很深,但以失败告终的 几率仍然相当高。在失去之后于吓跑了潜在的浪漫同伴。对于正处于青春期恋爱 的大学生来说,依附理论更好的解释了大学生恋爱中出现的依会极度悲伤。相对 性爱而言,更喜欢被拥抱的感觉。低自尊,而对别人期望却很高,即较高的“人际 信任”,对自己采取否定态度,对别人却寄予厚望,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喜欢、 爱和接受。他们对同伴的爱缺少安全感,以致过于苛求对方,太希望受到注意以 致恋方式、亲密程度。(婴幼儿依恋理论 程蓉吕培华 中外健康文摘2009 年第30期供稿)亚伯拉罕马斯洛是国际上著名的心理学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重要创 始人,他提

11、出了动机理论。它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 重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七个层次。当前两种需要得到基 本满足时,对爱和归属的需要就开始支配人的动机和行为了,在这一需要层次的 人,把友爱看得非常可贵,希望能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渴望在一定的社会团体中 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如果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强烈地感到孤独、寂寞, 感到在遭受抛弃,内心会产生极其痛苦的体验。大学生在恋爱中追求爱的归属, 寻求爱的依靠,大学生面对学业、就业等压力,在心理上会出现一种孤独、空虚 寂寞之感,这就形成了大学生对异性的注意,从而分担自身的压力负担,需求对 方的支持,这就形成了恋爱的需求。(

12、论马斯洛的动机理论赵国祥河南大学教 育系副教授2001年10月30日)2、已有调查研究据潘绥铭教授2000年调查显示:大学生性态度逐渐开放。50%以上的大学生 同意发生性行为、未婚性行为,认为只要一对男女彼此相爱、同意就可以有性行 为。此外,有12%到18%的学生竟同意已经有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的人和别人发 生性关系、为了钱和别人发生性关系、为发生性关系而付钱给对方、“包二奶” 及与同性发生性关系。调查披露,在有性行为的学生中,2.44%的男生与同性发 生过性关系,1.25%的男生有双性性关系257%的女生与同性发生过性关系, 0.82%的女生有双性性关系。且存在少量商业性行为。而在性开放的同时,

13、大学 生的性知识、危险意识却“明显不够”。调查显示,70%左右有性行为的学生认 为自己或性伴侣怀孕、自己通过性行为感染性病、艾滋病“基本不可能”。另外 据浙江省疾控中心丛黎明主任领衔的课题组2006年对浙江全省两所综合性大学 一至四年级的大学生开展的大规模问卷调查表明: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2712名学 生中,90%的大学生认可婚前性行为;13.1%的大学生有婚前性行为,大学生的首 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9岁,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27.4%有两个及以上性伴侣。 此外,大学生性伴侣中用安全套的只有16%。学生普遍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 态度,相当一部分学生(37.4% )并不认为婚前发生性行为与道德有

14、关,对于婚前 性行为更倾向于“只要双方感情基础好,是真心相爱,发生婚前性行为不算错, 并不违反道德”。有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纯属个人问题”是“个人自 由和私生活”。认为婚前发生性行为“不道德”的比例女生高于男生。大学生性 观念开放程度较高,而性心理却不成熟,性道德水平没有跟上。王福贵试析大学生恋爱观中在调查中回答“和一个有钱但自己不喜欢的 人恋爱”时,有33%的同学认为不好,认为不太好、可以、非常好的同学占67%, 在回答“你希望嫁或娶一个名人吗?”时,54%的学生不希望,有46%的学生希望, 可见大学生恋爱目的的功利性还是比较严重的。功利主义和享乐纵欲是少数思想 动机不纯或道德品质恶

15、劣者的病态恋爱心态。他们把恋爱视作为达到实现自己某 种目的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刻意追求那些家庭条件(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好的学 生。他们袭读了本应纯真的感情。舒湘珍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分析建议调查表明大学生恋爱现象比较普遍, 在接受调查的460名同学中,有101名谈过或者正在谈着恋爱,占总比例的22%。 大学生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与异性交往相当重要,对自己的社交能力的发展会 产生重要影响,58. 9%的同学有要好的异性朋友。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8.5%的 同学认为大学生在校谈恋爱对学习没有负面影响,大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恋爱, 是应该予以正确引导和控制的。在对恋爱目的的调查中,90.2%的同学表示是

16、为 了追求真爱,也有一部分同学是为了追求体验和自我满足。只有12.9%的同学谈 恋爱是为了打发时间,只有27%的人选择恋爱是为了将来能够在一起。71.2%的 同学表示希望校方进行正确恋爱观的引导教育,建议学校加强异性交往的教育, 希望能限制恋人们在公开场合做过分亲密的动作,理解和尊重同学和异性的友 谊,多组织一些男女生交流活动。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恋爱是一种很常见的 事情,恋爱的权利增强,恋爱的方式公开化,然而爱的责任意识降低,大学生急 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培养恋爱中的道德意识,了解爱的真谛,正确处理爱情与 友谊的关系,正确对待恋爱。刘明聪、黄辉浅谈大学生的恋爱观中调查显示,1275名学生只把父母 的意见作为参考占80.2%。以父母意见为主的学生,只有270人,仅占17%。在 调查中,我们发现,如果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你会征求哪方面意见,认为应征 求家庭亲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