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跨江景观步行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843882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牡丹江跨江景观步行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牡丹江跨江景观步行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牡丹江跨江景观步行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牡丹江跨江景观步行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牡丹江跨江景观步行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牡丹江跨江景观步行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江跨江景观步行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 录一、 工程概况二、 编制依据、原则及目标 三、 施工准备工作 四、 施工方案 五、 施工进度计划 六、 人、材、机需用计划及进场计划 七、 施工平面布置图 八、 施工组织机构 九、 季节性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十、 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的组织保证措施 十一、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十二、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附: 施工平面布置图 施工工艺框图一、工程概况 牡丹江跨江景观步行桥工程位于牡丹江市八女投江广场附近的公园内,桥位处于牡丹江两岸均为已开发多年的园林环境,桥址区河床较宽阔平缓,岸边坡均为稳定老河床、低漫滩、较平坦。 桥梁连接牡丹江左岸与规划建设中的江心岛北岸,主桥平面采用双“V”组合而成的异

2、形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标准宽度8m,两端各通过两处4m宽的分岔支路与1:10折返坡道相连,折返坡道在单侧河岸处相对布置,中间设置与亲水平台等高度的连续段。 桥梁主桥段全长59.411m,单处分岔支路全长32m,1:10坡道单跑长15.25m两跑折线布置,坡道下设置扁圆形亲水平台。 亲水平台对称与桥梁中心线共设两处,标准宽度4m,标准跨径10m。 根据甲方及设计要求, 为了使景观桥尽早便于使用,所以本工程开工日期定为:2013年11月7日、竣工日期:2014年6月30日。由于工期紧张,北方气候寒冷,平均温度达到零下5,故本工程在2013年 11月7日2014年4月15日为冬季施工。 二、编制依据、

3、原则及目标 1、编制依据 2.1.1牡丹江跨江景观步行桥工程的施工招标文件 2.1.2、施工合同 2.1.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2.1.4、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 CJJ 69-95; 2.1.5、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 2.1.6、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1-90; 2.1.7、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2.1.8、当地的水文、气象及本项目的地质资料; 2.1.9、业主对本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要求。 及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技术规程及验收标准。2、编制原则 以编制施

4、工组织设计文件为准则, 发挥企业施工管理优势,选用先进的施工技术,配备较为先进的施工设备,制定先进、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实现优质、安全、按期或提前完工的目标。本设计仅以现有图纸为依据编制,待剩余正式施工图下发后,不当之处再作以调整。3、目标 2.3.1质量目标 在公路、桥梁施工生产中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确保竣工工程优良品率100%。 2.3.2进度目标 结合指挥部总体计划安排,制定相应“旬保月、月保年”,在有效施工天数内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设备,确保整体计划实施。 2.3.3安全目标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谁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落实好安全生产责

5、任制,加大事故的超前预测、预控、预防工作,达到“火灾、交通事故、重大伤亡事故为零”的目标。三、施工准备工作一)施工技术准备 3.1.1、施工前组织技术、生产、材料人员熟悉施工图设计文件、招标文件、检验评定标准及技术规范,进行图纸会审。 3.1.2、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报请甲方、监理工程师审核,并形成开工报告。 3.1.3、建立测量控制系统 在工程开工前进行恢复定线,复核水准点并加密,核对工程量,并对所有测量进行记录,整理成资料交监理工程师核查。按施工需要布设满足精度要求的测量控制网,并将定桩位置加以妥善保护。 3.1.4、建立试验控制系统(1)建立工地试验室,进行桥梁工程主要控制指标的检测和

6、试验,完成砼试验配合比的试配工作。并根据主要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标、材料数量编制检、试验计划。计算出检测频率,部分材料进行外委检验。(2)计量器具检定:开工前,到国家承认的计量器具部门进行测量、试验仪器及施工计量器具检定,并按照检定周期按时复检。 3.1.5、根据技术规范及驻地监理要求,确定施工原始记录、检测记录等施工内业资料的填写范围及填写方法。 3.1.6、重点部位、重点工艺的施工方案质量控制措施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3.1.7、对工程部、物资部、设备部、安全部、财务部等部门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各部门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施工材料准备 3.2.1、工程开工前,按已批复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材

7、料计划。由项目部统一组织各种材料的采购和供应,并利用本身及当地的运输力量,购置材料。原则是:所购材料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就近购置、择优选用” 3.2.2、完成各类结构物的模板加工、验收工作。3.2.3、重点材料如预应力材料、锚具、桥梁支座、伸缩缝等按图纸规定及规范要求定购。 三)临时设施准备 临时设施的布置以方便施工、少占地、利于管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美化驻地环境为原则,并能确保施工人员和防洪防汛要求。3.3.1、施工营地 项目部设在牡丹江江心岛内,均为板房搭设,内含项目经理部、各管理职能部办公、会议、住宿、生活等设施。 3.3.2、临时用电 本工程生产、生活用电采用动力电,由业主提

8、供的输电线路引出。架设输电线路到桥位自设的变电室,经变电设施变压后输送到生活区及生产区。变电室配有发电机组等自发电设备,以保证停电后能维持正常生产、生活。 3.3.3、临时用水 本工程生活用水使用业主提供的自来水,生产用水采用牡丹江水自建深水井。3.3.4施工便道1、路基开挖开挖前在路基上放样,撒好道路边线,使路基施工范围一目了然。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清表厚度20cm。若路槽开挖后遇淤泥质土,则需清淤换填,采用废方换填,换填厚度不低于80cm。2、建筑废方施工摊铺:将建筑废方用自卸汽车运到现场用挖掘机进行摊铺。从路口依次往前推进,摊铺厚度控制在50cm左右,遇到淤泥土质采用废方回填至实际高程。

9、整平:采用机械整平方法,用挖掘机初步整平,用振动压路机来回进行碾压,每层不少于五遍。碾压:碾压采用16T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由中心向两侧碾压。碾压过后,表面不平整处,及时用挖机将建筑垃圾补填平整。3、面层整平基层的建筑废方施工完成后,因建筑垃圾块体较大,表面总有突出的棱角及较大空隙,采用20-40mm的砂石料填充找平,砂石料厚度约30cm。4、临时施工便道高程表:桩号(m)原地面高程(m)清淤泥后高程(m)回填废方高程(m)回填砂石料高程(m)0230.298230.093230.600230.91850230.265230.050230.503230.805100229.997229.7602

10、30.295230.658150229.869229.650230.158230.498200229.732229.432230.097230.418250229.698229.280230.060230.408300229.814229.329230.132230.518350230.762229.890230.359230.768400230.265230.123230.558230.928450230.136229.952230.469230.818500229.897229.432230.298230.688550230.684230.134230.976231.358600231.0

11、32230.972231.369231.758650231.653231.416231.986232.378700232.205231.621232.496232.978750232.534232.056232.879233.228800232.674232.449232.906233.258850233.056232.895233.395233.7585、施工便道简图四、施工方案 (一)、围堰施工 4.1.1、施工测量1、测设前根据图纸和业主提供的测设基准资料和测量标志点,平面控制测设采用G102N拓普康全站仪控制,标高控制采用DS3 水准仪控制。2、测设根据原有导线点,并满足通视要求,当不

12、能满足施工要求时进行导试点加密处理,并形成闭合导线;测量精度控制:角度闭合差为16 N(N 为测点数),坐标相对闭合差为1/10000。3、水准测量,根据已知水准点采取每50M 设立一临时水准点,采用往返闭合法测设,根据场地平整图标高进行标高控制。4.1.2、施工围堰、筑岛围堰、筑岛工程的主要作用是截流、挡水,为景观桥桩基础创造施工条件。严防涌水,避免堰堤坍塌是围堰成败的关键,为此,特作如下要求: 1、堰堤及其位置符合设计规定,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实施,以利排、降水,堰堤的加固。 2、筑岛的施工流程:直接采用山皮土回填至超过正常水面高度1.5米,沿江心岛岸边开始筑岛直至8号桩基位置;0号桩至7号桩

13、采用砂石料围堰筑岛,筑岛高度超过正常水面高度1.5米。筑岛回填山皮土、砂石料平均宽度为55米;平均深度为5米;长度为150米。3、 围堰的施工流程:打木桩用编织袋装土垒堰堤填筑堰体铺迎水面五彩布往五彩布上铺两层编织袋装土。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图纸所示基础为独立桩基础,为保证施工进度、质量、作业面我单位准备采用土石方围堰施工,土石方配比为:1:1,上游回填宽度上口为15米,下口为30米,1:1.5放坡,下游回填宽度上口为15米下口为25米,1:1放坡。回填高度高于水面1米,平均水深4为米,填方量约为:4万立方米,为保证围堰的质量及稳定性,有效抵抗河水的压力,在迎水面加设两道木桩间距1米,排距1

14、.5米,木桩直径不小于10cm,并且使用五彩布做防水材料,在五彩布上使用编织袋装土进行防护,每道五彩布使用2层土袋压实。因靠近桥体北侧驳岸、码头、平台等施工完毕,机械设备已无法通行,我单位拟考虑从江心岛向河道北侧岸边方向施工围堰,岛内修筑1条8米宽双向临时便道,岛内临时便道基层采用500厚废方、300厚砂石料,初步定于850米,实际长度根据现场需要进行调整。筑岛围堰前河底高程与筑岛围堰后填筑砂石料高程如下表:编号桩号河底高程(m)填筑顶面高程(m)高差(m)宽度(m)10#桩227.613230.5692.9568021#桩227.567230.5322.9658032#桩227.543230.5633.028043#桩227.131230.1673.0364054#桩225.893230.2314.3383565#桩225.132230.2465.1142876#桩224.564230.1985.6342887#桩224.465230.3635.89835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