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843645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2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建省202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福建省202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福建省202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福建省202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2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2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福建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三)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1)越明年,政通人和,_。(范仲淹岳阳楼记)(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范仲淹岳阳楼记)(3)山水之乐,_。(欧阳修醉翁亭记)(4)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5)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6)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不应有恨,_?(苏轼水调歌头)(8)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9)春蚕到死丝方尽,_。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明新事物会取代旧事物,社会会朝前发展的句

2、子是: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逄席上见赠)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顾的爱莲说。B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人称山中宰相。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C雨果,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D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茨威格在为那些他所推崇的杰

3、出作家创作传记时,往往(甲)_(A别有用心 B自出心裁)地选择一些典型的事件和场景,进行细致描写。他擅长进行细腻的心理分析,斟酌素材的选取,将注意力放在一些看似(乙)_(A轻描淡写 B粗制滥造),其实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情节上,运用xin sh的技巧进行生动的描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用这样的手法惟妙惟肖地表现那些伟岸的人物,_。(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xin sh (_) 惟妙惟肖(_)(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2分)(甲)_ (乙)_(3)请在横线处写入一个句子,让文段更完整。(2分)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4、,完成下列小题。(5分)定风波苏 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全词以风趣幽默的笔调,抒写词人和朋友出游时突遇风雨的所感所思。B“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徐”字刻画出词人在风雨中高声吟咏、悠然行走的形象。C“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词人经历风雨之后的喜悦。D整首词于简朴中见深意,内蕴丰富,景、理、情水乳交融,历来为人们所称道。5词中

5、“风雨”隐喻什么?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请概括。(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6分)(甲)崇祯五年十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

6、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袁中道夜雪)(注)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敲戛:敲打。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鲁直:即黄庭坚。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3)辄复不遂 (4)鲁直所谓7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3分)A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B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C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D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7、3分)(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2分)9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两点。(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22分)浓浓麦香情东方天际的一点亮还没有出来,父亲已经窸窸索索起床了。母亲朦胧中翻个身,眼睛都没睁开:“早起来干啥?”父亲回一句:“睡不着!”村子还睡着。昨天一个晌午,田里就变得苍黄。父亲站在村口,嗅觉因了眼前的朦胧而异常灵敏。在微明的清光里,田野里成熟的麦香浓郁醇厚,让父亲突然感觉胸腔里满满的。十八岁那年,饥荒逼迫着他走向离村子十几里远的河滩寻找野菜。一阵风带来一丝久违的麦香!父亲拔腿向前跑去。只见一小撮麦子,长在河滩

8、里!那个晚上,弟弟妹妹们躺在被窝里,一人几根麦穗,咀嚼了大半夜。如今六十五岁的父亲,想起那撮麦穗,胸腔里那满满的东西溢出来,润湿了松弛的脸。父亲在地头蹲下,拿出儿子给他的纸烟抽起来。父亲很少抽烟,只是最近几个月,抽得特别凶。儿子,是个好儿子。村里人都羡慕父亲。有几个做儿子的会花十几万元在城里买一套房子送给老父亲呢,儿子是十里八村独一个。父亲不喜欢弯腰割麦,他蹲着。身子跟麦棵子一般高,麦穗就在他的鼻尖前方,浓浓的成熟的气息把鼻腔灌得满满的,父亲忍不住打了一个香香的喷嚏。左手满满握着干爽的麦秆,右手轻轻握着熟稔的镰刀,一镰一镰,“嚓嚓嚓”六十五岁的父亲割得缓慢而富有韵律,不像在忙麦收,倒像在享受。

9、割了两个钟头,身后躺下的麦子整整齐齐地码在草绳上。父亲回头看看,把镰刀插进地里,开始捆麦。不一会,身后就有了一溜一般大小的麦个子。太阳升高了,他站起身,眯着眼向河对岸望去。那里一片炫目的苍黄,苍黄的成熟的麦子挺起丰满的胸膛,骄傲地站成一片金色的海洋。让他想起村里四十年前的大丰收。他带着队上的小伙子们,一个晌午,就把河滩里十几亩麦子收割完了。对岸也有一队收麦的人,队伍里的母亲,正是被那时的父亲吸引了。此时,父亲突然冲动地脱下了上衣,光着膀子加快了镰刀的挥舞。干爽的麦子在镰刀和手臂间舞蹈,整整齐齐地倒在新鲜白亮的麦茬上,而汗珠,也在父亲的后背和脸上欢快地流淌。成熟的麦腥味和着干燥的土腥味,田里的气

10、息更浓了母亲送午饭来了,“你咋像个小青年啦!今天你是发疯了么!”母亲的嗔怪里含着欢喜,父亲这几个月,从来没有这么酣畅过。她似乎又看到了当年公社里那个“割麦突击手”的影子。父亲拿几个麦个子,做成一个舒服的麦床躺下:“以后,再光膀子就没机会了。你说到了城里住,六月里不割麦,不流汗,忙种还过个啥劲?要那样,我们住城里,不是等死吗?”母亲恼了:“你个榆木疙瘩。儿子孝顺你,你不知道好歹,难道你儿子给你买了房子,就是接你去等死的?你个老不死!”骂完了的母亲哈哈笑了。父亲也跟着“嘿嘿”笑。午后,母亲没有听从父亲的催促回家,她想最后捆一次麦子;父亲在麦床上满满地睡了一觉,本来半天割完的麦子,直到天黑透,才把最

11、后几垄放倒。他们直起腰,站在地头,默默地看着自家的麦田。也许,还望着所有的麦田。昏黄的月亮升了起来。“还是跟儿子再说说吧,好不?”在父亲商量的口气里,母亲听出了乞求和难过。要是前些日子,她早就要骂死老头子了。今天,在月光下凝视着麦田的母亲没有反驳,轻轻地应一声:“嗯。”夜,有了凉意。父亲和母亲,一前一后,在清亮的月光里走着,在浓浓的麦香里走着 (选自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有删改)10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父亲一天的劳动,中间插叙了父亲年轻时的经历。B开头用“村子还睡着”,与父亲“睡不着”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内心的不平静。C父亲最近几个月

12、抽烟很凶,是因为儿子叫他进城,他害怕自己不适应城里的生活。D小说与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一样,都表达了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11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写出两点即可)(4分)12作者写母亲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1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5分)(1)苍黄的成熟的麦子挺起丰满的胸膛,骄傲地站成一片金色的海洋。(赏析句子)(2分)(2)干爽的麦子在镰刀和手臂间舞蹈。(赏析加点词)(3分)14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题目“浓浓麦香情”蕴含着父亲哪些情感。(6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一年多来,面对美方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政府坚决维护

13、国家核心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当前,舆论战已成为贸易战的一部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显得尤为重要。爱国主义精神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性,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史和中国共产党近百年之奋斗史,书写了中华民族奋进途中的艰辛与血泪。可以说,中华民族奋进的历史进程,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形成,积聚与升华的历史进程。历经岁月洗礼,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深深地镌刻在华夏文明的血脉中,铸刻在每位华夏儿女的心灵中。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描述抗击外侮的中国人民:“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为民族而战, 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

14、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由此可见,爱国主义精神在国家遭受危机时能够引领思想、集聚力量、凝聚人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面对美国霸凌主义,我们决不会屈服与退缩,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出强大而深远的感召力。爱国主义精神还具有坚韧性、顽强性与理性,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中华民族日益强大。中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引领下,用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汗水与出类拔萃的智慧干出来的。美方发起贸易战不会阻断中国发展之路,只会激发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勇气、砥砺奋进的士气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硬气。中国人民在中美贸易战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理性、成熟的心态。面对美方不断升级的对华经贸摩擦,素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怀的中国人民在言论和行动上同国家的立场和行动高度一致。同时,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这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维护民族尊严之表现。此外,面对美方打压,中国政府特别强调要“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人民并没有出现情绪化、排外性的行为。毫无疑问,中美经贸摩擦是一场持久的综合角力。我们需坚持以爱国主义为引领,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