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过关高分练(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84135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2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过关高分练(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202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过关高分练(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202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过关高分练(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202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过关高分练(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专版)202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过关高分练(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2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过关高分练(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过关高分练(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专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过关高分练(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专题过关高分练(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时间:45分钟满分:59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南京盐城一模)韩愈原道载:“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明太宗实录载:“(明成祖)人恒言,以不治治夷狄。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据此可知()A古代史料中关于夷夏观的叙述缺乏可信度B孔子和明成祖蛮夷观的宗旨有着本质区别C春秋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形成D研究历史上的民族观仍需要其他史料佐证解析:选D题干大意是:孔子在创

2、作春秋时,对于采用夷狄礼俗的诸侯,就把他们列入夷狄;对于采用中原礼俗的诸侯,就承认他们是中国人。明成祖的言论,意思是蛮夷之人与中国人没有差异,都有是非善恶之心。由此说明,对华夷观,孔子和明成祖的看法不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更多的史料来论证,故D项正确;A项表述本身错误。B项错在“本质区别”,表述不合史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在封建社会不断演变中形成的,故C项错误。2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从一种纯朴的道德观念出发,希望把仁爱精神推广到整个社会,号召人们互相帮助,同时他主张不分亲疏贵贱,把“尊贤”“举贤”普遍化。该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解析:选D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他主张不分亲疏贵贱,

3、把尊贤举贤普遍化”,这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道家政治理念的核心是“无为而治”,故A项错误;孔子、孟子并未提出兼爱思想,故B、C两项错误。3(2019江苏原创模拟一)某思想家主张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其政治观的最高原则是效法、奉行自然之道。该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李斯D王阳明解析:选B材料的关键信息是“效法、奉行自然之道”,这是道家学派的思想核心,故B项正确;儒家、法家都强调入世、积极有为,故排除A、C、D三项。4(2019南通一模)中国通史写道,他曾经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宫长,其主张在儒家中显得非常另类,认为需要礼

4、仪来教导民众,还需要法令来制约民众。虽然他不能配享孔庙,但他的思想却融入中国古代的统治术中。这里的“他”应是()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解析:选B首先通过题干中的“他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宫长”判定他生活在战国,通过“礼仪教导民众”“法令来制约民众”判定他主张隆礼重法,通过“他不能配享孔庙”判定他不是孟子、董仲舒、朱熹,综合上述判定,这位思想家应该是荀子,故B项正确。5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B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C克己复礼的思想D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解析:选D题干指出了当时思想家针对国家混乱的

5、现象,则建议统治者要尚贤,国家贫困的现象出现,则建议统治者要节俭,这说明了这位思想家主张国家出现什么问题,就要给出怎样的建议,这体现了一种务实治国的精神,故D项正确;题干并未涉及君王与民众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主张的是尚贤与节俭,不是精神自由的问题,故B项错误。C项是孔子的思想,故C项错误。6(2019盐城三模)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举贤良”“用天下之贤人”等改革措施。董仲舒的这些主张()A传承了先秦教育与用人体制B适应了郡国并行的政治要求C有利于强化国家“大一统”D使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解析:选C董仲舒建议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普遍设立学校来

6、教化人民,任用有才华的人为官,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打破贵族对仕途的垄断,推动贵族政治进一步走向瓦解,从而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因素,推动国家统一,故C项正确;董仲舒主张任人唯贤,这与先秦时期的用官标准并不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教育措施主要在郡县范围内,故B项错误;D项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后的结果,故D项错误。7(2019南京学情调研)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D鼓吹

7、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解析:选C萧公权在言论的最后,指出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学说真实目的是“重革命而轻受命”,即通过对这种思想宣传,来警告统治者不要实施暴政,否则引发动荡,最终不利于其统治的巩固,因此,这种思想可以起到防止专制弊端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是对天人感应思想的解读,而不是批判,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思想更多是限制君权,故B项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本质上顺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故D项错误。8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宋明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当时()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理学已渗入日常生活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天理观念已深入人

8、心解析:选B宋明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故家具设计体现理学这一特征,说明理学思想社会化趋向,故B项正确;材料和君主专制无关,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繁荣发展应该体现追求物质享受,和题意相反,故C项错误;材料无关天理观念,故D项错误。9(2019无锡一模)宋元至明清,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变化如下表。这突出反映了()时期宋元明清形象特点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A佛教融入中国,影响艺术形象塑造B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重视物质享受C市民阶层扩大,个性解放要求增强D儒家思想发展,封建伦理纲常加强解析:选D结合所学可知,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

9、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个人重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而另一方面,封建伦理纲常中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都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所以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向佛,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能完全体现题干主旨,均排除。10(2019苏锡常镇二模)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些做法()A推动中外文明融合B增加理学思辨色彩C扩大儒道思想影响D冲击传统道德观念

10、解析:选B依据题干中“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的信息,可知理学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故B项正确;理学并不是中外文明融合的结果,故A项错误;题干未体现儒家思想的影响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现象有利于维护传统道德观念,故D项错误。11李贽在容与堂本水浒传回评中有“各有家数、各有身份”和“同而不同处有辨”等说法,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指出:“只是贪他三十六个人,便有三十六样出身,三十六样面子,三十六样性格。”“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价()A继承和发展了李贽的观点B完全背离了李贽的思路C推

11、动了小说创作蓬勃发展D为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解析:选A“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与“三十六个人,便有三十六样出身,三十六样面子,三十六样性格”等信息可推断A项正确,B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材料信息,均可排除。12(2019南京盐城一模)罗仲辉印刷史话中记述:“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B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C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D书坊实为

12、朝廷控制的官营手工业解析:选C结合题干信息可知,书坊在印刷书籍时,往往会增加有关节历和农事的内容,这有助于提升书籍的销售量,因此,这种印刷内容的改进,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从而体现了当时印刷业商业化和市场化的趋向,故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雕版印刷,故A项错误;B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书坊以盈利为目的,属于民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13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A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B世俗文学成为文化主流C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13、解析:选D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来,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收入增加,相应的世俗文化兴起,说话艺术逐渐成为市民阶层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于是出现了以此为生的专门的说书人,故D项正确;唐代已经出现“说话”艺术,故A项错误;在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古代中国,世俗文学不可能成为文化主流,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而是强调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化发展,故C项错误。14(2019泰州一模)阅读学者杨庆红制作的两宋小说家籍贯统计表,此表反映了()江西四川浙江河南安徽江苏河北山东湖北湖南山西陕西福建广东总数北宋21181924611414733811149南宋2

14、17281410181343101120A.江南始终主导古代文化B小说起源于宋代的河南C政治、经济状况影响文学发展D地理环境决定小说发展解析:选CA、B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两宋时期政权更迭、都城南移,经济重心南移,故南宋时期浙江、江苏等地小说家逐渐超过北方,这体现了政治、经济状况影响文学发展,故C项正确;地理环境并不是小说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D项错误。15乾隆南巡时,徽商曾在扬州将自己所养的戏班供乾隆欣赏。其时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乾隆六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出,逐渐形成一个新剧种。该新剧种的形成()A是官方、民间共同影响的结果B促使徽派艺术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C是乾

15、隆皇帝大力提倡的产物D得到徽商重金扶持而使其闻名全国解析:选A据“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这体现了民间交流,据“乾隆六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出”,这体现了官方推动,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徽派艺术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只是给乾隆皇帝祝寿,没有体现他大力提倡,故C项错误;D项曲解了题干主旨,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2分)16(12分)(2019常州一模)民族精神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周易乾卦象传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