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84135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五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五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五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五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五年级下学期地方课程教案 一教时教学内容 治家格言 教学目的: 1、喜欢典型文章,感受中华优秀老式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本。 2、初步掌握典型诵读的措施,能用一般话对的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基本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常常诵读这些典型,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并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

2、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规定: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协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引,协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浮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引。 (2)同桌互读。互相评价长处与局限性,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同桌合伙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与

3、否对的、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收集资料,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教师、同窗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协助了你后来,你怎么做? 二教时教学内容 名贤集(一) 教学目的 1、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性。 教学流程: 一、背景简介: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由于她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她,并承

4、袭为临川王。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涉及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末儿 2)重点句子: 3)翻译: 4)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三、总结: 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性。 三教时教学内容 名贤集(二) 教学目的 1、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性。 教学过程 同窗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

5、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一、课文分析 、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涉及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1)重点字词: 2)重点句子: 3)翻译: )课文知识的补充)小结: 三、知识的扩展 、有关隐语的简介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毕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四教时教学内容 逢老人 教学目的:理解诗句意义

6、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隐恋。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后两句写了老人走路时艰难的神态。这首诗以简洁通俗的语言刻画了一位老人的形象。 2.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小结 五教时教学内容 声律启蒙 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声律启蒙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典型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六教时教学内容 续小儿语 教学目的:让

7、学生理解吕坤及其续小儿语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典型回放。 、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吕坤的哪些诗? 五、成长阶梯:认真填写。 七教时教学内容 增广贤文(一) 教学目的: 1、能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纯熟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渐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窗

8、们,刚刚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教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规定人们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教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教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正音。 齐读,读对的流利。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刚刚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质疑:有无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反复朗读,纯熟背诵。 小结。教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

9、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措施:反复朗读;小组合伙学习。查字典;请教教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无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人们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干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具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懂得某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诸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颖,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

10、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八教时教学内容 增广贤文(二) 教学内容: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不说自己桶索短, 但怨人家箍井深。 教学目的: 1、能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纯熟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渐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窗们,刚刚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教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规定人们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教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教师讲故事。

11、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指名读,正音。 齐读,读对的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通过刚刚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质疑:有无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反复朗读,纯熟背诵。 小结。教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措施:反复朗读;小组合伙学习。查字典;请教教师、父 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无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人们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如何才干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