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靖边县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虽有佳肴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83919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靖边县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虽有佳肴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陕西省靖边县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虽有佳肴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陕西省靖边县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虽有佳肴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陕西省靖边县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虽有佳肴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陕西省靖边县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虽有佳肴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靖边县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虽有佳肴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靖边县第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虽有佳肴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虽有佳肴 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相关文学常识。2初步学会用串译整合法翻译全文, 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3. 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4.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自主学习,思考问题【温故互查】一、字词积累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 )自强()兑命()学学半()2重点实词(l)弗食,不知其旨也( ) (2)虽有至道( )(3)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5)教然后知困( ) (6)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7)故曰( )(8)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9)教学相长( )(10)学学半( )2一词多义(1)其(

2、2)学(3)然后3通假字兑命曰( )4古今异义(l)然后:古义: ;今义:(2)困:古义: 今义:(3)强:古义: 今义:(4)旨:古义: 今义:二、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 )书籍。礼记一书的编定者是西汉礼学家( )和(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成为世人必读之书。礼记的内容主要是(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

3、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三、素材积累礼记名句积累并翻译(l)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译文】能知道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做个好臣下,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人。(2)贤者钾

4、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译文】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优点。(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4)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译文】君子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养成良好的风俗,他一定要从教育人手。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二.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使用文言直译-疏通文意。(不理解的提出来小组交流,最后班内共同解决)三

5、. 预设问题问题一 文言词语与现代词语最大区别在于,文言词语以单音节构成。文言词的意思,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解释,如“弗食,不知(知道)其旨也”;有的用换字的办法解释,如“弗(不)学,不知其善(好处)也”。你能否选用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句子?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问题二 这篇短文给我们讲述了怎样的道理?探究 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我收获,我快乐)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

6、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达标检测一、积累与运用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与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记录 等的问答,记述 。二.课外延伸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3.教学九原则;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衡,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讴:唱歌。饯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喝酒送行。抚节:打着节

7、拍。遏:阻止。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薛谭学讴于秦青饯于郊衢 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A与相同,与不同 B与不同,与相同C与相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5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阅读礼记中的哲理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l)或失则多( ) (2)或失则寡( ) (3)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7下列“而”的用法属于顺承关系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 B俄而雪骤 C人不知而不不愠 D长善而救其失者也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l)此四者,心之莫同也。(2)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9本文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