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沉模规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839159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1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振动沉模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振动沉模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振动沉模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振动沉模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振动沉模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振动沉模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振动沉模规程(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振动沉模(双模板法)超薄防渗墙技术规程(内部试行)山东华水水电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1月修订稿目录名词解释前言1总则2资料搜集3设计4施工5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6概预算附录(一)各种土基的水平段和出口段容许坡降值表 附录(二)渗透破坏坡降试验成果表 附录(三)防渗墙抗压强度确定方法 附录(四)防渗墙材料性能试验成果参考表 附录(五)防渗墙所需材料计算附录(六)振动沉模超薄防渗墙单元质量评定参考表名词解释振动沉模防渗墙用振动的方法将模板沉入地层,然后向空腹模板内灌注防渗材料而形成的防渗墙。双模板法用两块空腹钢模板,分 A、B 板。造墙时,二者一前一后,一块板作另一块板的导向,互相连扣,互换B板位置

2、保证防渗墙完整连续。与此相对还有单板法。单板法仅- 用一块钢模板造槽,然后灌入墙体材料,板与板连结一般采用套接。超薄防渗墙目前尚无明确划分防渗墙厚度标准本。工法超薄防渗墙厚指 8-20cm。防渗墙的抗渗坡降在防渗墙前后最大可能水头差作用下保证防渗墙能正常工作的并具有一定安全度的水力坡降。防渗墙的破坏坡降在防渗墙前后最大可能水头差作用下防渗墙不能正常工作的水力坡降。目前渗透破坏坡降的概念有两种机械 破坏,即断裂或有物质带出渗流量突然增大即水力 坡降与渗流量成非线性关系的转折点的渗透坡本降工。法 在作室内渗透破坏试验时,取第种。容许坡降渗透破坏坡降除以安全系数,安全系数视工程重要性取值。振动打拔桩

3、机组由桩机、振动锤、液压夹头三种设备组成能,完成行走、沉板、提升等工序。空腹钢膜板为本工法专用设备,包括:板尖、板体、板头、翼板、注浆管、高压水管等装置。作业平台振动沉模防渗墙机械施工作业,时沿防渗轴线修建的临时道路,宽度应满足桩机移动所需宽度地,面应保持水平,必要时可垫枕木或钢板。施工槽沿防渗墙轴线,开挖的沟槽。槽的宽度与板厚有关,一般0.4-0.5m深度0.3-0.4n。导向槽还起返浆储积作用。拌和料指胶凝材料、细骨料、掺合料、水、外加剂按比例拌制而成的处于流动状态的混合材料。拌和料比重指拌和后的混合材料的单位体积的重量,一般用砂浆比重计测定。以此指标判断流动性和材料的配合比。取样检评取样

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现场钻芯取样:径5-10cm必要时取一块墙体在室内取芯试验取。样时间一般在防渗墙浇注28d后进行,必要时可在d后进行。土层贯入击数N-标准贯入试验的击数。标准贯入器锤J重3.5kg,落距为30cm。新旧定额新定额指水利部2002年颁布之定额,以工时计。其它定额以台班计,台班定额为8 小时的定额。亡 A前言振动沉模防渗墙(双模板法)施工技术,是我公司1999年研制成功的一项新 设备、新技术、新工法。主要应用于江河、水库、湖泊堤坝垂直防渗加固工程。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振动锤带动空腹钢模板,连续完成造槽、固壁、灌注浆液, 建造水泥砂浆和砼连续防渗墙。省略了传统工法繁琐的工序,避免了

5、影响墙体质 量的诸多因素。该项技术已通过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组织的鉴定,评定为“国际 先进水平”,国家专利局授予一项发明专利四、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主要优点如下:1技术先进、质量可靠。该工法建造的防渗墙墙体垂直连续厚、度均匀、无 接缝、无缩墙、无断墙和无纵横向开叉缺陷,板墙的物理力学性质满足防渗设计 要求。2. 工效咼。一套机组每日可造墙00m2左右。3利用空腹钢模板的导向、造槽、灌注、振密等多项功能,一次连续成墙, 质量易于控制。4该工法采用振动挤压成槽墙,两侧一定范围内土体被挤密不;用泥浆固壁, 灌浆材料能够充填堵塞与墙体连通的洞穴、漏水通道、水平透水层,大大提咼了 堤坝的整体防渗能力。5设备

6、性能稳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咼,便于操作,设备费用低。6单价便宜。 该项咼新技术适宜于砂性土、流沙、粘性土、淤泥质土及小粒径薄层砾卵石 地层施工,目前造墙深度可达0m左右,适宜墙厚820cm。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以国科科1(999)53 号文向全国水利系统推广该 项新技术;国家科学技术部将该项新技术列入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 划指南项目(六),以国科发计字(1999)378 号文推荐全国,以期为我国江河 堤坝除险加固作出贡献。1999年我们编写了“振动沉模(双模板法)防渗墙设计施工技术规程”作为 振动沉模防渗墙设计施工的技术参考文件曾,在内部试行。至2005年该工法经过5 年11个工程建

7、造防渗墙25多万平方米的实践取,得较为丰富的经验今,对1999年编写的规程进行修改和充实。新规程有以下几点说明:1规程名称:将原来设计施工规程改为技术规程;2提高了适用范围和技术指标的准确性;3补充了防渗墙施工提高质量的新经验;4参照国标新规范概预算定额编制的通用办法修,改和充实了有关概预算的 内容;5增加了附录5:防渗墙所需材料计算;附录6:振动沉模(双模板)防渗 墙定额参考表;附录7:振动沉模防渗墙单元质量评定参考表。在国家未正式颁布有关振动沉模防渗墙规范之前,修改后的技术规程 仍作为有关设计施工的参考性文件,内部试行。今后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再进一步补充完善本规程,希望提出宝贵 意

8、见。1 总则11 为在江河、水库、湖泊土质堤坝和地基应用振动沉模(双模板法)防 渗墙技术的设计施工,特编制本规程。12 本规程适用于堤坝防渗加固已建、新建、续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初 设和施工图设计以及堤坝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和指导现场施工。1 3该项技术一般造墙深度0m左右,厚度820cm,为超薄防渗墙。1.4适用于砂性土层(流砂、砾质土)粘性土层(淤泥质土)小粒径砂 卵石薄层以及它们的互层。1. 5本工法适宜在堤坝顶和坡脚外平整滩地施工,设备要求工作面宽不小 于 5.5m。当堤坝局部有障碍物:高压线、通讯线、涵管以及其它建筑物,宜局部采用 高压喷射灌浆等技术补充。16 本工法的设计施工除参照本规

9、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本规程的解释权归本公司,知识产权属我公司所有,不得翻印复制。2 资料搜集21 堤坝防渗墙工程属隐蔽工程,要十分重视资料搜集和设计施工的准备 工作,地质勘探工作应满足相应设计要求。对特殊地质条件和特殊堤坝段,资料 搜集工作更要细致。2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做,到地层结构分布和深度清楚土,的工程 分类和性质明确,防渗段清楚。23 已建堤坝加固工程除完成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探工作外,要注意搜集堤 坝施工记录、观测成果,隐患存在的范围和隐患的性质,分析成因和危害程度以 及历次处理情况。堤坝内部建筑物(包括已废弃的建筑物)的位置和型式。24 交通、动力、材料供应和供水等条

10、件以及施工障碍物(高压线、通讯 线、管线)情况等。25 建筑材料、劳动力、交通运输、电力和柴油等当地市场价格。26 施工场地和土地迁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料。27 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相应的其它资料。3 设计31 防渗墙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不产生危及堤坝安全的渗流破坏和减少渗 透流量,以达到堤坝安全可靠运行的目的。工程设计必须在综合分析各种有关资 料的基础上优选方案,符合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32 设计书的内容包括:工程的基本情况,基本资料分析,勘探试验报告, 工程技术方案比较和确定,渗流稳定计算,工程总体及防渗设计的平面布置图、 纵剖面布置图、与其它分部工程结合的设计图,观测设备布置图、

11、施工组织设计 和环境评价,以及经济效益分析和概预算等。33 根据防渗工程要求,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指标,以达到技术可靠、质 量好、造价低、工效高的目的。振动沉模防渗墙(双模板法)可达到的技术指标:1)防渗墙深度20m左右;2)厚度815cm为宜,最厚20cm;3)墙体技术指标主要设计参数有8d抗压强度、渗透系数和抗渗坡降可以调整材料配比满足工程要求。参见第79条和附录(四)。34 防渗墙平面布置。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结构,结合该 项技术的特点合理布置。341 防渗墙轴线一般布设在堤顶轴线附近也,可以布设在滩地上距堤坝坡脚大于3.0m的地方。342 遇有障碍物,例如:高压线、通讯线、地

12、下管线以及其它建筑物, 要考虑振动机械穿越高度,防渗墙平面布置应与障碍物保持一定距离。空出的防 渗墙可用高压喷射灌浆工法或其它工法连接。35 防渗墙立面布置。防渗墙的立面布置要依据渗流计算。选择有代表性 的断面进行计算,可以用水力学法和有限元法以及其它方法。防渗墙渗透计算应 得到以下成果:1)坝基和坝体渗流的水平渗流坡降和出逸坡降;2)坝体和坝基代表性断面的单宽渗流量和估算总渗漏量;3)坝体的浸润线位置和出逸点位置;4)根据渗流计算结果,结合土质判断渗透破坏的可能性、破坏形式、发生 位置,提出防渗结构立面布置,并验算防渗效果和可靠性等。36 防渗墙深度要求。根据地质条件和渗流计算结果以及渗漏隐

13、患实际情 况,按设计经验和原则进行布置。1)当在振动沉模防渗板墙技术可达到的深度内有相对不透水防层渗,墙深度 应插入相对不透水层一定深度,力求做到全封闭。2)对比较深厚透水地基,可以做成悬挂式防渗墙,也可以应用高压喷射灌 浆法或与其它防渗措施结合,接深防渗墙或做成全封闭。3)透水地基的水平段和出逸坡降应满足允许坡降要求见附录(。一)4)在地基中有承压强透水层,其渗流出逸点和渗透破坏区可能在距坝很远 的地方,应结合其它防渗措施(例如高压喷射灌浆)力求全封闭。5)防渗墙嵌入相对不透水层深度按下式估算:A AHA式中AH 为作用在防渗墙上下游面上的可能的最大水头差单位:m),其 max值一般由渗流计

14、算确定;;为嵌入土层的接触允许坡降,粘土层可以68。37 防渗墙的渗透系数,根据工程需要和技术上可能及单位造价等因素确 定。本工法建造的防渗墙由于没有接缝开叉缺陷,所以渗透系数只取决于墙体质 量,一般以iX10cm/s为宜(i为19)。3. 8防渗墙厚度d按下式估算:max式中AH为作用在防渗墙上下游面上可能的最大水头差(单位::J 一max容许抗渗坡降;为抗渗坡降的安全系数; 为防渗墙渗透破坏坡降。max3.8.1 渗透破坏坡降一般由室内试验测定,试验方法参照有关渗透试验 规程。水泥及水泥砂浆系列的防渗墙渗透破坏坡降可1达000以上,试验须用较长时间,所以一般仅试验作到大于500或700可不

15、继续作了。参见附录(二)、(四)。3.8.2 渗透破坏坡降除以安全系数为容许抗渗坡降。考虑到防渗墙的不均匀性安全系数取53。所以该工法的防渗墙容许抗渗坡降一般1取00150。3.9 防渗墙的强度是由地下连续墙结构产生应力和变形条件决定的。在以 防渗为目的的防渗墙设计施工中,应满足防渗和适应变形要求。3. 9. 1防渗墙设计强度指标确定的影响因素:1)防渗墙的用途。以防渗为主则强度可以低一些有支护和支撑要求的则强 度要高一些。2)防渗工程的工作水头。水头低,强度可以低一些,水头高,强度要高一 些。3)施工条件。防渗墙属地下工程,受土层和水的影响很大,以及取样试验 的保证率等因素,施工配制强度比设计强度大,所以没有特殊要求,设计强度不 应很高,否则不够经济。4)气候条件。在严寒地区防渗墙要考虑冻害的影响,抗压强度可适当提高。5)抗地震和生物破坏的要求。前者宜降低强度,提高柔性;后者宜提高强 度。6)防渗墙的抗压强度应与弹性模量指标综合考虑。7)经济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