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电极开路输出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836917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电极开路输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集电极开路输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集电极开路输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集电极开路输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集电极开路输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集电极开路输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电极开路输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电极开路的特点是:1.可以实现线与功能,即两个或多个输出端可并联在一起,然后接 上拉电阻至高电平。这样,只要有一个输出是低, 那么结果就是低,即实现了与的功能。2. 跟上面的有点类似,那就是多个门输出端接在一起时,不会导致损坏。3. 可以用来控制较高的电平。典型应用可以看看ULN2003。4. 跟3类似,当输出断开时,为高阻态,这样就可以做输入口使用了。典型应用请看8951 单片机的 IO 口结构,置 1 时即为输入口。旋转编码器的集电极开路输出、电压输出、互补输出和线性驱动输出之间的区别是什么?集电极开路输出是以输出电路的晶体管发射极作为公共端,并且集电极悬空的输 出电路。一般分为NPN集

2、电极开路输出(见图1)和PNP集电极开路输出(见图 2)。DC5 s24Vis-E6B2主回路NFN晶体管35mA|以下1 | DC30V以下o黠白,橙输出信号骗A臥白:瞩證:ZM)DC12 m24V 15E6B2主回路0霖啟揖输出悟号0V电压输出是在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电路基础上,在电源间和集电极之间接了一个上 拉电阻,使得集电极和电源之间能有一个稳定的电压状态,见图3。E6B2 至回路拉阻 上电NPN 晶休管20mA以下D C吕 _ 5昶”-12V+w。黔白,樽输岀偕号(黒:加目、白:BtS,険色:时目源 号 电 悟OV互补输出是输出上具备NPN和PNP两种输出晶体管的输出电路。根据输出信号的

3、 H、L, 2个输出晶体管交互进行ON、OFF动作,比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电 路传输距离能稍远,也可与集电极开路输入机器(NPN、PNP)连接。输出电路见 图4。线性驱动输出是采用RS-422标准,用AM26LS31芯片应用于高速、长距离数据传 输的输出模式。信号以差分形式输出,因此抗干扰能力更强。输出信号需专门能 接收线性驱动输出的设备才能接收。输出电路见图5。o黑,白、橙 I廠2卜黑腮,白: LS31 黑、白. (相当播選虹边1E682主回路DC5V s,反转输出 黑ffl: Jffi,白险目相._ 樹红:zffi)ov图知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OC门(理解)上一篇/下一篇2006-11-21

4、11:10:24 /天气:晴朗/心情:高兴/个人分类:杂项查看(3041 ) /评论(7 ) /评分(18 / 0 )我们先来说说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如图1所示,右边的那个三极管集电极什么 都不接,所以叫做集电极开路(左边的三极管为反相之用,使输入为“0”时,输出也为“0”)。对于图1,当 左端的输入为“0”时,前面的三极管截止(即集电极C跟发射极E之间相当于断开),所以5V电源通过1K 电阻加到右边的三极管上,右边的三极管导通(即相当于一个开关闭合);当左端的输入为“1”时,前面的 三极管导通,而后面的三极管截止(相当于开关断开)。我们将图1简化成图2的样子。图2中的开

5、关受软件控制,“1”时断开,“0”时闭合。很明显可以看出,当开 关闭合时,输出直接接地,所以输出电平为0。而当开关断开时,则输出端悬空了,即高阻态。这时电平 状态未知,如果后面一个电阻负载(即使很轻的负载)到地,那么输出端的电平就被这个负载拉到低电平 了,所以这个电路是不能输出高电平的。再看图三。图三中那个1K的电阻即是上拉电阻。如果开关闭合,则有电流从1K电阻及开关上流过,但由 于开关闭和时电阻为0(方便我们的讨论,实际情况中开关电阻不为0,另外对于三极管还存在饱和压降), 所以在开关上的电压为0,即输出电平为0。如果开关断开,则由于开关电阻为无穷大(同上,不考虑实际 中的漏电流),所以流过

6、的电流为0,因此在1K电阻上的压降也为0,所以输出端的电压就是5V 了,这样 就能输出高电平了。但是这个输出的内阻是比较大的(即1KQ),如果接一个电阻为R的负载,通过分压 计算,就可以算得最后的输出电压为5*R/(R+1000)伏,即5/(1+1000/R)伏。所以,如果要达到一定的电压 的话,R就不能太小。如果R真的太小,而导致输出电压不够的话,那我们只有通过减小那个1K的上拉电阻来增加驱动能力。但是,上拉电阻又不能取得太小,因为当开关闭合时,将产生电流,由于开关能流 过的电流是有限的,因此限制了上拉电阻的取值,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当输出低电平时,负载可能还会给 提供一部分电流从开关流过,因

7、此要综合这些电流考虑来选择合适的上拉电阻。如果我们将一个读数据用的输入端接在输出端,这样就是一个IO 口了(51的IO 口就是这样的结构,其中 P0 口内部不带上拉,而其它三个口带内部上拉),当我们要使用输入功能时,只要将输出口设置为1即可, 这样就相当于那个开关断开,而对于P0 口来说,就是高阻态了。对于漏极开路(OD)输出,跟集电极开路输出是十分类似的。将上面的三极管换成场效应管即可。这样集 电极就变成了漏极,OC就变成了 OD,原理分析是一样的。另一种输出结构是推挽输出。推挽输出的结构就是把上面的上拉电阻也换成一个开关,当要输出高电平时, 上面的开关通,下面的开关断;而要输出低电平时,则刚好相反。比起OC或者OD来说,这样的推挽结 构高、低电平驱动能力都很强。如果两个输出不同电平的输出口接在一起的话,就会产生很大的电流,有 可能将输出口烧坏。而上面说的OC或OD输出则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因为上拉电阻提供的电流比较小。 如果是推挽输出的要设置为高阻态时,则两个开关必须同时断开(或者在输出口上使用一个传输门),这样 可作为输入状态,AVR单片机的一些IO 口就是这种结构。+ 5V写1时畐史平写。眩低走孚1 kOhfflk Ghm11当开罢新 开时掃出 电压?轲出 kjQhin输出圉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