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网络维护与服务岗位认证教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835549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136 大小:9.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户网络维护与服务岗位认证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客户网络维护与服务岗位认证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客户网络维护与服务岗位认证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客户网络维护与服务岗位认证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客户网络维护与服务岗位认证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客户网络维护与服务岗位认证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户网络维护与服务岗位认证教材(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维护岗位认证教材(客户网络维护与服务岗位)客户网络维护与服务岗位认证教材 分册三专业基础(IP、传输、交换、数据、移动、动力环境、IT)中国电信维护岗位认证教材编写小组编制目 录目 录2第1章 IP专业91.1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9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特点91.1.2 ISO/OSI网络体系结构111.1.3 TCP/IP协议族191.1.4计算机网络拓扑和类型371.2 DNS基本知识471.2.1DNS基本概念471.2.2DNS基本工作原理481.3防火墙基本原理511.3.1防火墙的作用511.3.2防火墙的系统结构521.3.3防火墙的安全控制技术531.4以太网技术551.4

2、.1以太网基础与标准协议551.4.2 LAN原理与组网611.5 xDSL原理与应用711.5.1 xDSL基本概念和主要技术711.5.2影响ADSL速率的主要因素761.5.3 ADSL组网结构与应用761.6 BRAS与认证知识791.6.1 BRAS的基本定义791.6.2 AAA与用户管理801.7初级路由知识841.7.1路由器基本概念与原理841.7.2主要路由协议介绍871.8 PON技术921.8.1 PON技术的概念921.8.2 PON技术的分类以与在FTTx中的应用931.8.3 PON技术在语音+数据+图像接入中的使用96第2章 传输专业982.1传输基础知识982

3、.1.1传输网基础知识982.1.2常用的传输设备、结构1072.2日常维护操作1102.2.1现场维护基础1102.2.2基本维护操作1142.2.3传输常见故障处理方法和技巧1382.3接入网基础知识与PON技术基本原理1472.3.1接入网的基本概念1472.3.2接入网的分类1472.3.3无源光网络(PON)接入技术1482.3.4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接入技术1502.4MSTP原理1552.4.1MSTP概述1552.4.2MSTP关键技术1572.5 技术演进方向 综合业务接入网(IP RAN)1612.5.1业务定义1612.5.2适用X围1612.5.3常见组网方案16

4、12.5.4政企业务承载推荐方案162第3章 交换专业1653.1话务与乎叫处理能力1653.1.1话务量的基本概念1653.1.2话务控制1693.1.3呼叫处理能力1703.2典型应用1753.2.1话务台1753.2.2 4008&955业务介绍176第4章 基础数据1774.1 ATM基础知识1774.1.1 ATM概述1774.1.2 ATM技术基本概念1784.1.3 ATM的业务类型1814.2帧中继基础知识1854.2.1帧中继业务1854.2.2帧中继的基本功能1864.3 DDN基础知识1874.3.1 DDN定义1874.3.2 DDN特点1884.3.3 DDN主要承载

5、业务189第5章 移动通信1905.1移动通信基础1905.1.1移动通信基本概念1905.1.2移动通信的发展与演进1905.1.3 CDMA概述1915.1.4 3G概述1945.1.5 CDMA20001975.1.7移动业务术语介绍1985.2数字移动通信技术2005.2.1多址技术2005.2.3 CDMA技术2025.3 CDMA系统结构2045.4 天翼产品基本知识2095.4.1天翼产品品牌2095.4.2天翼业务的特点与功能2105.4.3天翼行业信息化应用的服务内容2105.5 4G介绍2115.5.1 LTE应用情况2115.5.2 2G、3G、LTE将长期共存2125.

6、5.3 EV-DO版本B2125.6定位技术介绍2135.6.1卫星定位2135.6.2移动定位2145.6.3 GPSONE定位技术2165.6.4 三种技术比较2185.6.5集团定位平台219第6章 动力环境2216.1概述2216.2通信电源系统组成2216.3交流供电系统2226.3.1 UPS2226.3.2交流配电屏:2266.3.3固定(移动)油机发电机:2266.4直流供电系统2276.4.1系统组成2276.4.2整流器:2276.4.3蓄电池:2286.4.4直流配电屏:2286.4.5直流供电方式2296.5接地系统2296.6机房安全供电操作规X2316.6.1不带电

7、作业安全操作规X2316.6.2带电作业安全操作规X2326.7常用工具仪表使用2336.7.1万用表:2336.7.2接地电阻测试仪2356.8通信机房的环境要素2366.9机房环境的“三度”2366.9.1温度2366.9.2相对湿度2376.9.3洁净度2376.10机房环境的一些其他要素2376.10.1温度变化率2376.10.2电磁干扰2386.10.3噪声2386.10.4静电干扰2386.11机房环境关键要素的测量方法2396.11.1温度检测2396.11.2相对湿度检测2396.11.3洁净度检测2406.11.4噪声检测2406.12用户机房环境的综合测评2406.13用

8、户机房环境的日常主动性维护243第7章 IT技术2447.1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与功能2447.1.1 计算机系统2447.1.2 主机系统2447.1.3 输入输出系统2457.1.4 总线系统2467.2 计算机软件系统基础2467.3操作系统的定义、分类、常用命令2477.3.1 操作系统定义与分类2477.3.2 WINDOWS操作系统2497.3.3 UNIX和LINUX操作系统254第1章 IP专业1.1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特点在计算机网络出现的前期,计算机都是独立的设备,每台计算机独立工作,互不联系。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对计算机系统的组织方式产生了深

9、远的影响,使计算机之间的相互访问成为可能。不同种类的计算机通过同种类型的通信协议(protocol)相互通信,产生了计算机网络(puter network)。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用通信信道把拥有信息、硬件资源的计算机相互连接起来,共享网上的各种资源。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的结合,可以使众多的个人计算机不仅能够同时处理文字、数据、图像、声音等信息,而且还可以使这些信息四通八达,与时地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信息进行交换。 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可以提供以下一些主要功能: (1)资源共享 (2)信息传输与集中

10、处理 (3)均衡负荷与分布处理 (4)综合信息服务 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向全社会提供各种经济信息、科研情报和咨询服务。其中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的环球信息网( World Wide Web)服务就是一个最典型也是最成功的例子。还例如,综合业务数字网络(ISDN)就是将、 机、电视机和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纳入 计算机网络中,提供了数字、语音、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的传输。 计算机网络目前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进一步扩大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X围。除了前面提到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等基本功能外,计算机网络还具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应用。 (1)远程登录 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

11、的计算机以与专门的外部设备利用通信线路互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信息资源。(注:我们给出一个如此广泛的定义是因为IT业迅速发展,各种网络互连终端设备层出不穷,像计算机、打印机、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手机、PDA(Personnal Digital Assistate)、网络等等各种支持网络互连的设备。远程登录是指允许一个地点的用户与另一个地点的计算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进行交互对话。(2)传送电子 计算机网络可以作为通信媒介,用户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把电子(Email)发送到世界各地,这些中可以包

12、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 (3)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EDI)是计算机网络在商业中的一种重要的应用形式。它以共同认可的数据格式,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代替了传统的贸易单据,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提高了效率。 (4)联机会议 利用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通过个人计算机参加会议讨论。联机会议除了可以使用文字外,还可以传送声音和图像。 总之,计算机网络的应用X围非常广泛,它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以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1.1.2 ISO/OSI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依层次结构来划分: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13、layer);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通常,我们把OSI参考模型第一层到第三层称为底层(lower layer),又叫介质层(Media Layer)。这些层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送,网络互连设备往往位于下三层。底层通常以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OSI参考模型的第五层到第七层称为高层(upper layer),又叫主机层(host layer)。高层用于保障数据

14、的正确传输,通常以软件方式来实现。如图1- 1所示。图1- 1 OSI参考模型各层介绍图1- 2 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如图1- 2所示,物理层涉与到在通信信道(channel)上传输的原始比特流,它实现传输数据所需要的机械、电气、功能特性与过程等手段。物理层涉与电压、电缆线、数据传输速率、接口等的定义。物理层的主要网络设备为中继器、集线器等。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对物理层的控制,检测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使之对网络层显现一条无错线路,并且进行流量调控(可选)。流量调控可以在数据链路层实现,也可以由传输层实现。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地址、网络拓扑、线缆规划、错误校验、流量控制等有关。数据链路层主要设备为以太网交换机。网络层检查网络拓扑,以决定传输报文的最佳路由,其关键问题是确定数据包从源端到目的端如何选择路由。网络层通过路由选择协议来计算路由。存在于网络层的设备主要有路由器、三层交换机等。 后面您将学习到更多关于网络层的知识。传输层的基本功能是从会话层接受数据,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把它分成较小的单元,传递给网络层,并确保到达对方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传输层建立、维护虚电路,进行差错校验和流量控制。会话层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间的会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