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洋务运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833509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洋务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5课洋务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5课洋务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5课洋务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课洋务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洋务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洋务运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办洋务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进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虽未达到富强,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使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中国,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

2、来的“国际化”意识。通过了解洋务运动中近代企业的创办、新式学堂的设立和留学教育的开始,培养学生“求实、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评价、辩论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科学价值观念和人文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留下的历史经验和教训。4、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

3、而告终。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重点分析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要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必须较全面地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因而洋务运动的概况是本课重点。重点突破方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阅读课文中有关“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经小组讨论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之后,各组学生派代表展示本组所做的表与图,大家共同讨论,制定最为合理的表与图。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难点分析

4、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洋务运动也不例外。虽然洋务运动的兴起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进行的,具有消极影响,但是,它对中国近代历史所起得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评价洋务运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难点突破方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慈禧支持洋务派的原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洋务运动中的成就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新式学校的兴建会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使学生能正确的评价洋务运动以及分析出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教学方法1.总括法。本节是本单元第一节,首先应把这一单

5、元的主要内容概括介绍给学生。2.比较法。对洋务派与顽固派可采用此法。3.归纳法。对于洋务运动的概况,可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归纳。4.逻辑推理法。对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关系,以及企业与培养新式人才之间的关系,可用常理推导。5.分析法。对于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用此法。6.讲解法。这一节对于初学历史的八年级学生来说,不好理解的东西过多,需用讲解法解决问题。教具准备常规教具、投影仪、图文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本单元主题:近代化:指的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它的内容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以及思想自由、民主化。近代化的过程是一个由点到面、由浅到

6、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从本单元4篇课文的标题可以看出,它有一个技术层面上(洋务运动)到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的演变。我们今天首先就来了解一下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我们在技术层面上的探索。近代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板书:第5课 洋务运动导入语:师问:同学们知道长安面包车吗?知道长安福特小轿车是哪里生产的吗?生: 长安集团/师: 对,是长安集团生产的,而同学们又知道这个集团以前是生产什么的吗?生产兵器的,它以前是个兵工厂(上海洋炮局金陵制造局南京雨花台金陵兵工厂第21兵工厂后来逐步从军用工业转为民用工业性质的过程中发展为今天的饿长安集团),

7、那么有同学知道我国第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究竟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1840年一场血与火的鸦片战争,叩开了中国的国门,在侵略与反抗的碰撞中,从开始的大刀长矛对抗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到甲午战争时的以炮还炮,在血与泪的教训中,我们军事装备也在升级,而这源于一场向西方学习技术的洋务运动。板书:一、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师问: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局势?(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启发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让学生从中提炼概括出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内忧外患)师:内忧是什么?外患又是什么呢? 内忧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外患指清政

8、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均遭到失败。在失败的严酷现实面前,不得不承认英国、法国“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显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清政府中的一部分官僚意识到再也不能照老样子统治下去了,他们认为持旧式武器的中国绿营、八旗兵,根本不是外国军队的对手,他们不得不承认应该向西方学习,应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清朝的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这部分人中有的成了后来的洋务派,在他们的努力下,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于中国大地上。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洋务运动的概况。板书:二、洋务运动的概况1.什么是“洋务”,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指一切涉外事务,包括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陆、海军,

9、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许多涉外事务。“洋务运动”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2.洋务派的形成及其代表人物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的第一段话,从中找出洋务派的形成和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学生看书学生回答洋务派的形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其代表人物在中央是恭亲王奕、文祥(军机大臣和总理衙门大臣),在地方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10、、张之洞等人,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地方掌实权的督抚。当时洋务派中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汉族大地主,属于实权派,慈禧太后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且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也暂时采取了支持洋务派的策略。在这样的情况下,洋务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了起来。3.洋务运动的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使自己更加强大。师问:那么他们究竟学习西方什么技术呢?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他们是否学习呢?我们根据一下两则材料了了解一下:材料一: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

11、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材料三: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材料四:“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4.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5.洋务运动的时间、阶段及旗号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前期:60年代70年代 自强 军事工业 后期:70年代90年代 求富 民用工业5.洋务运动的内容1)创

12、办近代军事工业; 2)创办近代民用工业;3)筹划海防,创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六十年代初,他们所看到的“长技”,仅仅是船坚炮利,因此大力引进军事装备和军工生产,创办制造局,船政局等。后来,由于军事工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只供国家自用,而并不销售盈利,所以原料、交通、燃料等资金越来越困难,他们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力量是军事力量的基础,“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着手建立一系列近代民用工业。他们没有提出而且也不可能提出把学习西方的运动推向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方面的改革。现在,我们一起来搞个小型知识竞答,我们以我们班学习小组为单位,当我读题后,喊“开始”,最先举手的同学回答,答

13、对一题为本小组赢得10分,答错题不扣分,小组累积得分第一的,所有组员可给平时成绩加分,请两同学到讲台为大家服务,记录每组的得分情况。1. 洋务派创办的最早的近代兵工厂是哪个厂?安庆内军械所2. 福州船政局是谁创办的?左宗棠3.近代第一艘木壳轮船叫什么?黄鹄号4.洋务派兴办的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是哪个,由谁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5.自办的第一条铁路是哪条啊?唐山到胥各庄运煤铁路。清朝洋务运动时期,在清政府洋务派的主持下,为了方便运输,矿务局于1881年开始修建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1879年,洋务派首领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

14、路。为避免机车震动寝陵,决定由骡马牵引车辆,直到第二年才以由锅炉改造的蒸汽机车牵引。这条长约10公里的运煤铁路,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它的建成通车,虽比西方最早修建的铁路英国斯托克顿至达林顿的铁路晚了半个世纪,但却给中国朝野和各省绅商创办铁路带来不小影响。但由于清政府的昏庸愚昧和闭关锁国的政策,到1894年,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仅修建约400多公里铁路。6.运动时期亚洲最大的钢铁厂是哪个?汉阳钢铁7.在洋务派代表中,谁是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的?李鸿章企业名称创办时间地址创办人安庆内军械所三 1861安庆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局 1865上海李鸿章福州船政局一 1866福建马尾左宗棠天

15、津机器局所 1867天津崇厚轮船招商局三 1873上海李鸿章开平矿务局局 1877滦州李鸿章湖北织布局一 1888武昌张之洞汉阳铁厂厂 1890汉阳张之洞【教师总结】同学们都答得不错,没有机会回答的同学也不要气灰心,后面还有机会,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刚才我们总结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特点是什么样的?材料 洋务派在办洋务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机器主要靠进口,技术人员主要聘请洋工洋匠,他们在受聘期间挟技居奇,惟利是图,如崇厚筹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他不懂洋务,委托英国人总管筹备了三四年,耗资不少,但进展不大。奕訢批评洋匠唯利是图时说:“洋匠与中国立合同,订明若干年造船若干号,因恐成船太速,不能久留以食薪饷,往往派华匠造一器,有先期而成者必以为不中程式弃之,华匠相率缓级延遂成锢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