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832450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岳阳楼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岳阳楼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岳阳楼记(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岳阳楼记1)为什么藤子京被贬官仍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为何愿为他作记?因他俩都能以百姓利益为重,不是太看重自己的得失2)“洞庭天下水,如此壮观的美景,作者却寥寥几笔,为什么?因为“前人之述备矣,故不必详述,再者,此文写景是为下文议论、抒情效劳的3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

2、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4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呼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表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引导要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

3、景象伏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根底。行文前顾后盼,文理绵密。3小结:第二课时一、细品3、4段,体味“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怀:1导入:迁客骚人会聚岳阳楼欣赏洞庭景色,心情会否不同呢?清代文学评论家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迁客骚人各自的境遇不同,心情当然也各有不同,欣赏自然景物的感触自然也不同了。2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讨论:1这两段写的是实景还是想象中的虚景?为什么?虚景。因为一,范仲淹只到过岳阳楼一次,而本两段显然不是描写一次之景;二,“假设夫一词不似实写2重点词语点拨:1).要重点理解的句

4、子。“那么有者矣是一长定语句。“者指代“览物之情。以第3段末句为例,从“去国怀乡到“感极而悲都是“者的定语。第4段末句的结构相同。这两句可分别译为“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一种离开国都,思念家乡,忧虑谗言,惧怕讥讽,满眼凄凉,感伤到极点而悲哀的心情了。“就会产生一种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誉和屈辱一齐忘记,端着酒杯面对和风,充斥喜悦的心情了。景“日光。锦鳞鳞,指鱼,是借代局部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浮光跃金这句写月夜有风时湖面上的景色。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造成了一种动态美。静影沉璧这句写月夜无风时湖面上的景色。它写的是静态美:

5、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跟上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把动词,持,握。其喜洋洋洋洋,众多或盛大貌,这里形容喜的样子。朗读时“喜字后要稍顿一下。这句可译为:那喜悦真是到达了极点。2)学生试译,要求在直译的前提下,译成优美的写景片段。10分钟小组交流3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那么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是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氛围。细读这两段写景的局部,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氛围的?引导要点: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为例:雨是“霪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

6、“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耀“潜行“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第4段的特点与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体会。4迁客骚人在欣赏不同的景色时,感情有如此大的反差?为什么?不具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则,作者是否赞同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呢?请观赏文章最后一局部。第三课时三、思考与讨论。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

7、帮忙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层层启发,设问:1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学生讨论、归结: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那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则跟什么有关系呢?学生讨论、归结:他们“居

8、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的悲喜是和民生疾苦和国家命运相关的。3古仁人有没有高兴的时候呢?学生归结:有。在天下人感到高兴后古仁人才会高兴。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时机,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说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叙述,自励励人,委婉含蓄。四、朗读全文。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领会“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以及具有音乐感的语言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