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的当下语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832340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不逢时的当下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生不逢时的当下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不逢时的当下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不逢时的当下语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不逢时”的当下语文自贡市第十三中学校 罗军旧时代的人学语文,可以凭借自己的诗文取得声名,然后进入仕途,也就取得了生活保障。写诗作文成了每一位学子必须努力的功课。那时候,写对联,写祭文,写日常公文,写信等等,都是日常生活所需,都是大众所需,做这一切是经常性的事情。这些自然也就成为每一位学子都必须掌握的本领,也是每一位学子走入社会后的通行证。所以那时候的读书人,都会不同程度地舞文弄墨。但今天,写诗作文,除非成为作家,否则就很难混得一个饭碗,如果去企业打工,企业恐怕首先不会选择语文水平如何,而会选择如会计、电工之类的技术。对联、祭文已不再通行了,日常公文已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代理,书信已被电话电脑

2、之类代替。既然不是日常生活或工作所必需,谁还会去锻炼这些能力?作为一个读书人,如果不是干这方面工作的,不懂这些于生活并无妨碍。今天,尽管学校还要求写作,作文还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在大众的心中除了高考,一切都显得矫情和多余。没有了相应的语文运用环境,学生的学习无论是学习阶段还是将来就没有了真正的实践运用意义,等于没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犹如学习一门社会不需要的技术,谁还有兴趣花力气去学习呢! 曾几何时,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学子们参政议政,多通过自己的文章传达。那时一篇妙文一出,几度洛阳纸贵。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文学也还几度出现轰动效应。那时整个社会对于语文都有一份热情,一份关注,一

3、份投入,文学道路上行走的人曾一度拥挤不堪。但今天随着语文大众实用性的减弱或消失,大众对语文的关注情怀也在减弱或消失。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于自己的职业与休闲有了更多的选择,任何一个人更多关注的是与自己的职业本身相关的本领,这样除了从事与语文有关的工作的职业者外,语文已经很难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对于名著的了解,大多是通过电视获得的。有人说现在是快餐文化时代,人们乐于阅读如读者故事会一类的刊物。 再者,古代学习内容单一,没有数理化政史地等科目。在某些时期,其“语文”内容也很单一,比如读“四书五经”。 但今天,学生的学习任务异常繁重,面对中考、高考,语文要学,数理化政史

4、地也得学,外语更得学,没有哪一科敢掉以轻心。并且哪一科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分学生就会多时间地学习哪一科,哪一门知识对自己求职有好处,学生就会多时间地学习哪一门知识。数理化外语成了最热门的学科,学生花时间最多的学科,语文彻底地被边缘化。可以说,语文正受到现实社会环境因素的巨大冲击,其地位与功用正日趋下降和减弱,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语文教育的效果无法得以真正提升,任务无法得以真正完成。语文教育在现代社会里,正如一只离开了羊群迷失在旷野中的羊羔,正如一位离开了铠甲和武器不被任用而赋闲在家的武士,显得多么孤独和无奈!过去是语文(文学)在关照人类的命运结局如何,但今天人类得要关照语文的命运结局如何!说这些,不是为了渲染对语文教育的悲观和绝望。没有对语文教育生存意义的追问,没有对语文教育的执着,哪里会有深刻的领悟。能够在滚滚红尘中给我们以支撑的是希望,即使是最不现实的希望。对语文教育现实的不满和怀疑,恰恰证明了我们追寻理想境界的热情和决心,或许我们凭着这种心态就能找到语文教育的希望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