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风区第十九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831539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风区第十九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风区第十九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风区第十九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2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风区第十九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2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风区第十九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风区第十九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风区第十九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14 C-12 Mg-24 Zn-65 Fe56 Cu-64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 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家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 手工刺绣B. 西瓜切块C. 露天烧烤D. 冰冻凉粉【答案】C【解析】【详解】A、刺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西瓜切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露天烧烤过程中木条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

2、意;D、冰冻凉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2.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用途性质A金属铜导线导电性B干冰制造舞台云雾效果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稀有气体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木炭作燃料可燃性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导线,不符合题意;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制造舞台云雾效果,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不符合题意;D、木炭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不符合题意。故选B。3. 下列

3、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A、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齐平,图示错误;B、取用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图示错误;C、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少于试管的1/3,图示错误;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滴管口位于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垂直滴加,图示正确;故选D。4. 物质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混合物 石油 冰水混合物B. 单 质黄铜 水银C. 化合物 氯酸钾 二氧化锰D. 氧化物五氧化二磷 氧气【答案】C【解析】【详解】A、石油是由汽油、柴油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

4、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B、黄铜是由铜、锌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水银是汞的俗称,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C、氯酸钾是由K、Cl、O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二氧化锰是由Mn、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D、五氧化二磷是由P、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将空气中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B. 铁丝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 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为 12D. 打磨后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5、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答案】D【解析】【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将空气中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不符合题意;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符合题意;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符合题意;D、打磨后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符合题意。故选D。6. 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金属很难被压缩原子间没有间隔B. 压扁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

6、大C. 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D. 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A、金属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原子间间隔很小,错误;B、压扁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正确;C、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因为含有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两种不同种分子构成,正确;D、端午时节粽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故选A。7.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属于同种元素B. 表示的元素常见化合价为+1价C.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4D. 为稳定结构【答案】C【解析】【详解】A、的原子序数都是17,都是氯元素,属于同种元素,正确;B、表示的元素原子

7、最外层电子数为1,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因此常见化合价为+1价,正确;C、硒元素的原子序数是34,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错误;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正确。故选C。8. 雷电交加的天空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可用以下模型图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B.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生成物之间分子个数比为1:1:1【答案】D【解析】【分析】由微观过程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故A正确;B、反应前反应物均为单质,氮元素和氧元

8、素的化合价均为0,反应后生成物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故B正确;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C正确;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生成物之间分子个数比为1:1:2,故D不正确。故选D。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铝比铁活泼,因而铝的抗腐蚀性能比较差B. 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C.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跟任何物质发生反应D. 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答案】B【解析】【详解】A、铝比铁活泼,所以铝的表面极容易与氧生

9、成三氧化二铝薄膜,而氧化铝是性质相当稳定的和致密的,正是它阻止了铝的进一步氧化,而铁氧化后的产物是蓬松状的氧化铁,不能阻止内层铁的继续氧化,所以在大气中铝反而比铁抗蚀,错误;B、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正确;C、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并不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反应,比如高锰酸钾等物质,错误;D、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但石墨是非金属,错误;故选B。10. 工业上用环己胺(化学式是C6H11NH2)与氢氧化钠反应合成甜蜜素。下列对环己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环己胺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B. 环己胺由6 个碳原子、13 个氢原子、1 个氮原子构成C. 环己胺中

10、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 7213D. 环己胺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答案】B【解析】【详解】A、由环己胺的化学式C6H11NH2可知,环己胺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正确;B、一个环己胺分子是由6 个碳原子、13 个氢原子、1 个氮原子构成,错误;C、环己胺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 (612):(131)=7213,正确;D、环己胺碳中碳、氢、氮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612):(131):14=7213:14,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正确;故选B。11. 潜艇供氧的一种反应原理为,其中X的化学式是( )A. NaB. Na2OC. Na2O2D. NaOH【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反应前后原

11、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碳原子个数为2,氧原子个数为4;反应后钠原子个数为4,碳原子个数为2,氧原子个数为8,由于X前的化学计量数是2,则X的化学式是Na2O2,故选C12. 下列对主题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A. 化学与能源B.化学与安全合理和综合利用煤和石油氢气被称为绿色能源,因为燃烧产物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先做灯火实验室内发生火灾时,迅速打开门窗夜晚煤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对环境无污染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C.化学与环境D. 化学与生活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严禁焚烧秸秆可减少空气污染用天然气代替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炉火炒菜时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将煤制成蜂窝煤

12、,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油锅起火立即用水浇灭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A、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不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是一种清洁能源,选项错误;B、室内发生火灾时,迅速打开门窗,室外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室内氧气的浓度增大会增大火势,夜晚煤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会造成电火花引燃煤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造成气体燃烧甚至引起爆炸,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错误;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焚烧秸秆会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所以严禁焚烧秸秆可减少空气污染,煤燃烧时,其中的硫元素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污染环境,用天然气代替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选项

13、正确;D、油锅起火时,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立即用锅盖盖灭,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有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会造成火势蔓延,选项错误,故选C。13.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中错误的是A. 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B. 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D.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答案】C【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干冰是

14、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是一氧化碳,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故选C。14. 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中小花变红,实验、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 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C. 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 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答案】D【解析】【分析】可得出稀醋酸能是紫色石蕊小花变红,、可得出水、二氧化碳不能

15、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由可得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它们反应后生成了酸性物质。【详解】A、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实验、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故A正确;B、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故B正确;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故C正确;D、实验说明碳酸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和醋酸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D。【点睛】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15. 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