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竞赛-动量量能习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83048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竞赛-动量量能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竞赛-动量量能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竞赛-动量量能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竞赛-动量量能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物理竞赛-动量量能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竞赛-动量量能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竞赛-动量量能习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竞赛动量、能量习题一、动量定理还是动能定理?物理情形:太空飞船在宇宙飞行时,和其它天体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但是,飞船会定时遇到太空垃圾的碰撞而受到阻碍作用。设单位体积的太空均匀分布垃圾n颗,每颗的平均质量为m ,垃圾的运行速度可以忽略。飞船维持恒定的速率v飞行,垂直速度方向的横截面积为S ,与太空垃圾的碰撞后,将垃圾完全粘附住。试求飞船引擎所应提供的平均推力F 。模型分析:太空垃圾的分布并不是连续的,对飞船的撞击也不连续,如何正确选取研究对象,是本题的前提。建议充分理解“平均”的含义,这样才能相对模糊地处理垃圾与飞船的作用过程、淡化“作用时间”和所考查的“物理过程时间”的差异。物理过程

2、需要人为截取,对象是太空垃圾。先用动量定理推论解题。取一段时间t ,在这段时间内,飞船要穿过体积V = Svt的空间,遭遇nV颗太空垃圾,使它们获得动量P ,其动量变化率即是飞船应给予那部分垃圾的推力,也即飞船引擎的推力。 = = = = = nmSv2如果用动能定理,能不能解题呢?同样针对上面的物理过程,由于飞船要前进x = vt的位移,引擎推力须做功W = x ,它对应飞船和被粘附的垃圾的动能增量,而飞船的Ek为零,所以:W = Mv2即:vt = (n m Svt)v2得到: = nmSv2两个结果不一致,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分析动能定理的解题,我们不能发现,垃圾与飞船的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的

3、,需要消耗大量的机械能,因此,认为“引擎做功就等于垃圾动能增加”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在动量定理的解题中,由于I = t ,由此推出的 = 必然是飞船对垃圾的平均推力,再对飞船用平衡条件,的大小就是引擎推力大小了。这个解没有毛病可挑,是正确的。(学生活动)思考:如图1所示,全长L、总质量为M的柔软绳子,盘在一根光滑的直杆上,现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以恒定的水平速度v将绳子拉直。忽略地面阻力,试求手的拉力F 。解:解题思路和上面完全相同。答:二、动量定理的分方向应用物理情形:三个质点A、B和C ,质量分别为m1 、m2和m3 ,用拉直且不可伸长的绳子AB和BC相连,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2所示,AB和B

4、C之间的夹角为()。现对质点C施加以冲量I ,方向沿BC ,试求质点A开始运动的速度。模型分析:首先,注意“开始运动”的理解,它指绳子恰被拉直,有作用力和冲量产生,但是绳子的方位尚未发生变化。其二,对三个质点均可用动量定理,但是,B质点受冲量不在一条直线上,故最为复杂,可采用分方向的形式表达。其三,由于两段绳子不可伸长,故三质点的瞬时速度可以寻求到两个约束关系。下面具体看解题过程绳拉直瞬间,AB绳对A、B两质点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为I1 ,BC绳对B、C两质点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设为I2 ;设A获得速度v1(由于A受合冲量只有I1 ,方向沿AB ,故v1的反向沿AB),设B获

5、得速度v2(由于B受合冲量为+,矢量和既不沿AB ,也不沿BC方向,可设v2与AB绳夹角为,如图3所示),设C获得速度v3(合冲量+沿BC方向,故v3沿BC方向)。对A用动量定理,有:I1 = m1 v1 B的动量定理是一个矢量方程:+= m2 ,可化为两个分方向的标量式,即:I2cosI1 = m2 v2cos I2sin= m2 v2sin 质点C的动量定理方程为:I I2 = m3 v3 AB绳不可伸长,必有v1 = v2cos BC绳不可伸长,必有v2cos() = v3 六个方程解六个未知量(I1 、I2 、v1 、v2 、v3 、)是可能的,但繁复程度非同一般。解方程要注意条理性,

6、否则易造成混乱。建议采取如下步骤1、先用式消掉v2 、v3 ,使六个一级式变成四个二级式:I1 = m1 v1 I2cosI1 = m2 v1 I2sin= m2 v1 tg I I2 = m3 v1(cos+ sintg) 2、解式消掉,使四个二级式变成三个三级式:I1 = m1 v1 I2cosI1 = m2 v1 I = m3 v1 cos+ I2 3、最后对式消I1 、I2 ,解v1就方便多了。结果为:v1 = (学生活动:训练解方程的条理和耐心)思考:v2的方位角等于多少?解:解“二级式”的即可。代入消I1 ,得I2的表达式,将I2的表达式代入就行了。答:= arc tg()。三、动

7、量守恒中的相对运动问题物理情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一辆车,车内有一个人和N个铅球,系统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现车内的人以一定的水平速度将铅球一个一个地向车外抛出,车子和人将获得反冲速度。第一过程,保持每次相对地面抛球速率均为v ,直到将球抛完;第二过程,保持每次相对车子抛球速率均为v ,直到将球抛完。试问:哪一过程使车子获得的速度更大?模型分析:动量守恒定律必须选取研究对象之外的第三方(或第四、第五方)为参照物,这意味着,本问题不能选车子为参照。一般选地面为参照系,这样对“第二过程”的铅球动量表达,就形成了难点,必须引进相对速度与绝对速度的关系。至于“第一过程”,比较简单:N次抛球和将N个球一

8、次性抛出是完全等效的。设车和人的质量为M ,每个铅球的质量为m 。由于矢量的方向落在一条直线上,可以假定一个正方向后,将矢量运算化为代数运算。设车速方向为正,且第一过程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1 第二过程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2 。第一过程,由于铅球每次的动量都相同,可将多次抛球看成一次抛出。车子、人和N个球动量守恒。0 = Nm(-v) + MV1 得:V1 = v 第二过程,必须逐次考查铅球与车子(人)的作用。第一个球与(N1)个球、人、车系统作用,完毕后,设“系统”速度为u1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运动合成法则,铅球对地的速度并不是(-v),而是(-v + u1)。它们动量守恒方程为:0 = m(-

9、v + u1) +M +(N-1)mu1得:u1 =第二个球与(N -2)个球、人、车系统作用,完毕后,设“系统”速度为u2 。它们动量守恒方程为:M+(N-1)mu1 = m(-v + u2) +M+(N-2)mu2 得:u2 = + 第三个球与(N -2)个球、人、车系统作用,完毕后,设“系统”速度为u3 。铅球对地的速度是(-v + u3)。它们动量守恒方程为:M+(N-2)mu2 = m(-v + u3) +M+(N-3)mu3得:u3 = + + 以此类推(过程注意:先找uN和uN-1关系,再看uN和v的关系,不要急于化简通分),uN的通式已经可以找出:V2 = uN = + + +

10、 + 即:V2 = 我们再将式改写成:V1 = 不难发现,式和式都有N项,每项的分子都相同,但式中每项的分母都比式中的分母小,所以有:V1 V2 。结论:第一过程使车子获得的速度较大。(学生活动)思考:质量为M的车上,有n个质量均为m的人,它们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在车上的人以相对车大小恒为v、方向水平向后的初速往车下跳。第一过程,N个人同时跳下;第二过程,N个人依次跳下。试问:哪一次车子获得的速度较大?解:第二过程结论和上面的模型完全相同,第一过程结论为V1 = 。答:第二过程获得速度大。四、反冲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定式物理情形:如图4所示,长度为L、质量为M的船停止在静水中(但未抛锚),船

11、头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人,也是静止的。现在令人在船上开始向船尾走动,忽略水的阻力,试问:当人走到船尾时,船将会移动多远?(学生活动)思考:人可不可能匀速(或匀加速)走动?当人中途停下休息,船有速度吗?人的全程位移大小是L吗?本系统选船为参照,动量守恒吗?模型分析:动量守恒展示了已知质量情况下的速度关系,要过渡到位移关系,需要引进运动学的相关规律。根据实际情况(人必须停在船尾),人的运动不可能是匀速的,也不可能是匀加速的,运动学的规律应选择S = t 。为寻求时间t ,则要抓人和船的位移约束关系。对人、船系统,针对“开始走动中间任意时刻”过程,应用动量守恒(设末态人的速率为v ,船的速率为V),令

12、指向船头方向为正向,则矢量关系可以化为代数运算,有:0 = MV + m(-v) 即:mv = MV 由于过程的末态是任意选取的,此式展示了人和船在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关系。而且不难推知,对中间的任一过程,两者的平均速度也有这种关系。即:m = M 设全程的时间为t ,乘入式两边,得:mt = Mt设s和S分别为人和船的全程位移大小,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得:m s = M S 受船长L的约束,s和S具有关系:s + S = L 解、可得:船的移动距离 S =L(应用动量守恒解题时,也可以全部都用矢量关系,但这时“位移关系”表达起来难度大一些必须用到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定式。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做一个

13、对比介绍。)另解:质心运动定律人、船系统水平方向没有外力,故系统质心无加速度系统质心无位移。先求出初态系统质心(用它到船的质心的水平距离x表达。根据力矩平衡知识,得:x = ),又根据,末态的质量分布与初态比较,相对整体质心是左右对称的。弄清了这一点后,求解船的质心位移易如反掌。(学生活动)思考:如图5所示,在无风的天空,人抓住气球下面的绳索,和气球恰能静止平衡,人和气球地质量分别为m和M ,此时人离地面高h 。现在人欲沿悬索下降到地面,试问:要人充分安全地着地,绳索至少要多长?解:和模型几乎完全相同,此处的绳长对应模型中的“船的长度”(“充分安全着地”的含义是不允许人脱离绳索跳跃着地)。答:h 。(学生活动)思考:如图6所示,两个倾角相同的斜面,互相倒扣着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斜面在大斜面的顶端。将它们无初速释放后,小斜面下滑,大斜面后退。已知大、小斜面的质量分别为M和m ,底边长分别为a和b ,试求:小斜面滑到底端时,大斜面后退的距离。解: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解题过程从略。答:(ab)。进阶应用:如图7所示,一个质量为M ,半径为R的光滑均质半球,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在球顶有一个质量为m的质点,由静止开始沿球面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