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案例分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83036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法学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法学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法学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民法学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民法学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法学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学案例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法案例分析案例1、甲有两处私房,一处自用,将另一处委托乙出租。乙将该房出租给丙,约定租期五年。二年后,丙之妻从单位 分得一奎住房。半年后,丙在外地的一亲戚来京治病,丙将承租的私房借给丁居住,约定在丁治疗结束后离京前将房屋 返还于丙。不久,甲自住的私房因失火焚毁,甲请求终止租赁合同,收回住房。问:此案中有哪几种民事法律关系?各 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容是什么?答:此案有三种民事法律关系。(1)甲和乙的委托代理关系。其中甲、乙为主 体,客体为委托代理行为,容为双方就委托代理所设定的权利义务。(2)甲和丙的房屋租赁关系。其中主体为甲和 丙,客体为租赁之房屋,容为双方就房屋租赁所设定的权利义务。(3

2、)丙和丁的房屋借用关系。其中主体为丙和丁, 客体为借用之房屋,容为双方就借用房屋所设定的权利义务。案例 2、甲之子乙年 14岁,暑假期间经其父甲同意去一亲 友家度假。甲委托该亲友在此期间照看乙。乙在期间与邻居家年龄相仿的丙成为好友。乙在返家之前为纪念与丙的友谊 将随身携带一价值近千元的照相机赠与丙。乙回家后,甲对赠照相机一事不同意,并写信请亲友从丙处将照相机要回。 但丙及其父母不同意,理由是:(1)照相机是乙自愿赠送的;(2)乙赠送照相机时,其亲友在场并未表示反对。问: 此纠纷应如何处理?为什么?答:此赠与行为无效。因为(1)乙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民法通则第 12 条规 定,限制民事行为能

3、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法 定代理人的同意。赠与价值近千元的物品相对乙而言已属价值较高,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故此行为应征得其法定 代理人甲的同意否则无效。(2)乙赠照相机时虽其亲友在场,也未表示反对,但其亲友仅为甲之委托代理人,负责照 看乙,对乙赠相机一事并无追认权。据此,丙及其父母应通过甲之亲友将乙赠与的照相机返还于乙。案例 3、乙的丈夫 甲于1985年离家外出,经寻找一直无任何音讯。1992 年5月15日法院应乙的请求宣告甲死亡。甲的全部遗产由乙继 承,乙将继承的一间房屋卖给了丙,后带产改嫁。1994 年2月甲重新出现,并向法

4、院起诉,要求撤销对其的死亡宣告, 并要求返还财产,与乙复婚。问:此案应如何处理?法律依据是什么?答:法院应首先撤销对甲的死亡宣告。至于甲的 其他诉讼请求涉及两方面的关系:(1)财产关系。法院应支持甲返还财产的主。民法通则第 25 条规定,被撤销死 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依继承法取得其财产的公民或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应予适当补偿。据 此,乙应将继承的甲之遗产返还于甲,如原物不存在,应给予适当的金钱补偿,由于第三人丙是合法取得甲的财产的, 依法可以不予返还。(2)人身关系。甲与乙的婚姻关系已于甲被宣告死亡时起终止。后乙改嫁。依法律有关规定,法 院应维护现存的婚姻关系,故甲提出复婚

5、的主不能支持。除非乙同现在的配偶办理离婚手续,方可与甲办理复婚手续后 复婚。案例 4、甲、乙、丙三人约定各出资五万元合伙成立一汽车修理厂。汽修厂成立后前两年因经营得法有一定盈 余。丙将分配所得用于全家生活。此后两年中因经营不善,不但无盈余且对债权人丁负债六万元。此时,丙要求退伙, 经甲、乙同意,其退伙。一年后,合伙企业的财产损失殆尽,并无力清偿丁之债务。丁要求丙清偿全部债务,丙称他已 退伙,此事与他无关。问:丁之主应否得到支持?为什么?答:丁的主应得到支持。因为(1)该债务为合伙企业的债 务,依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负无限连带清偿责任;(2)该债务是在丙退伙前已经存 在的

6、债务,根据合伙企业法的有关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 据此,丁有权向任一合伙人主全部债权。丙应对此债务负无限连带清偿责任。由于丙曾将合伙盈余分配所得用于家庭共 同生活,依照法律有关规定,丙应先以个人财产承担债务清偿责任,不足部分以其家庭共有财产承担。案例 5、某中学的校庆筹委会和某剧院订立了租用剧场合同。校庆晚会举行后,租金拖欠未付。某剧院遂向法院起诉, 请求法院判令筹委会偿付所欠租金。问:(1)筹委会是不是法人?它能否对此债务负责?(2)若筹委会不能负责,法 院应判令谁偿付剧院租金?答:(1)筹委会不是法人,它仅是某中学为组织校庆活动临时成立的一个

7、机构,在组织校 庆活动过程中,筹委会仅以某中学代理人身份对外发生法律关系,因此它不能对所拖欠的租金承担民事责任。( 2)某 中学为法人。是剧场租赁合同双方当事人中的承租方,筹委会不过是某中学同某剧院签订租赁合同的代理人。因此,法 院应判某中学承担偿付剧院租金的责任。案例 6、甲厂与乙厂签订运输合同,双方约定,乙厂生产的瓷器,除客户自提 货外,均由甲厂负责运输到指定地点。数月后,甲厂一司机在为乙厂送货途中发生撞车事故,车瓷器损失严重。乙厂得 知后要求甲厂赔偿损失。甲厂以厂里早已同司机签订了承包合同,按合同约定,一切损失由司机个人负责为由,拒绝赔 偿。乙厂遂向法院起诉,要求甲厂承担责任。问:此责任

8、应由谁来承担?为什么?答:司机在送货途中给乙厂造成的损 失应由甲厂承担。根据民法通则第 43条规定,企业法人对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据此,甲厂司机为乙厂运送瓷器属执行甲厂赋予他的职务,从事的是甲厂的经营活动,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应由甲厂负 担。因此,法院应判令由甲厂承担赔偿乙厂损失的责任。至于甲与司机之间的承包,属企业部关系,不具有对外的效 力。当然,甲厂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对可依承包合同追究司机的责任。案例 7、甲厂贴出广告声称有全新解放牌汽车出 售,价格优惠。乙厂得此信息即派人前往购买。双方约定好价格,乙方即一次付清了货款。乙方提货时见车外表和轮胎 全新,确信新车无

9、误,并将车驶回厂里。数日后乙厂司机在用车时发现声音不正常,立即停车检查,才发现全部机器零 件是旧的且已磨损,次日,乙厂向甲厂要求退货,甲厂拒绝,其理由是该车是乙厂来人选中的,并已交付,不能反悔。 为此,乙厂向法院起诉。经法院审理查明:甲厂出售给乙厂的汽车已使用 10 年,是甲厂重新涂漆冒充新车出售,目的 为换取钱款再购新车。问:(1)甲厂以旧车冒充新车出售是什么性质的民事行为?为什么?(2)此案应如何处理? 答:(1)甲厂以旧车冒充新车出售属无效的民事行为,具体属于无效民事行为中的欺诈行为。因为,甲厂主观上存在 着欺诈的故意,即以旧车重新涂漆冒充新车以换取钱款;客观上甲具体实施了欺诈行为,即做

10、广告宣传并将旧车冒充新 车售给乙厂。乙厂是在甲欺下产生的错误认识才与之实施民事行为的,此行为显然违背了乙厂的真实愿意。根据民法 通则第58 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行为无效。(2)法院在处理此案时首先应 确认该买卖汽车的合同无效。并根据民法通则第 61 条之规定,判令甲、乙双方退款还车。甲厂作为有过错方,还 应赔偿由此给乙厂造成的损失。案例 8、甲有三个弟妹,二年前其父母先后去世,留有铺面房一处。甲已出嫁,其三个 弟妹均未成年,年龄均在12-15岁之间,生活十分困难。邻人乙便想乘机购买该铺面房。于是怂恿甲之三个弟妹去 XX 投靠其叔叔,三个弟妹遂产生去XX的想法

11、,但又苦于无路费。此时乙进一步提出:“你们将房子卖给我,我拿几百元 钱给你们做路费。三个弟妹无奈,只得与甲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乙交甲之三个弟妹 540元,但未办理房屋登记过户手 续。甲之三个弟妹去XX后因不能定居于一年后返回,并要求乙退房自住。乙以买卖合同为据,拒绝退房。甲与三个弟 妹向法院起诉。法院审理查明:(1)甲与三个弟妹未曾对作为遗产的铺面房屋进行分割;(2)该房为砖木结构,总面 积为123平方米。按当地房价每平方米30-50元问: (1)甲之三个弟妹与乙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属何种性质的民事行 为?为什么?(2)此案应如何处理?答:(1)甲之三个弟妹与乙之间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属无效民事行

12、为。首先,三 个弟妹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此行为能力是不具备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条件的。另外,该房为父母遗产,在未分割前 属甲及三个弟妹四人共同共有,若处分,须征得全体共有人同意,否则处分无效,因属无权处分。而该房屋买卖合同并 未征得甲的同意。上述情况说明该买卖合同主体不合格。其次,乙的购房行为属乘人之危。因当时甲之三弟妹处于十分 困难境地,乙利用对方的困难情状,以不适当的条件迫使以对方与之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蒙受重大不利该合同达成 的价款低于该房屋当时的价值数倍。显然是违背卖方真实意愿的。再次,房屋买卖合同属要式法律行为,须到房管部门 办理登记过户,始发生效力,而此房屋买卖合同并未履行这一法定

13、程序。依据民法通则第 56、58条之规定,主体 不合格、乘人之危和形式不合法的行为均属无效民事行为。(2)法院应首先确认该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并根据民法 通则第61条规定,判令乙退房给甲及其三个弟妹,三个弟妹将卖房款返还于乙。乙作为过错方还应赔偿由此给甲及 其三个弟妹造成的损失。案例9、售货员甲误将标价1.350元的绞面机以350元价格出售给顾客乙。乙当时问:“如有 问题,能否退换?”甲答:“商品出售,概不退换。”乙交款提货。不久,甲发现错误,查访到乙,说明情况并承认了 错误,要求乙补交余款或退回绞面机。乙以“这件事先已讲好概不退换”为由拒绝。问:(1)乙的理由是否成立?为 什么?(2)此纠纷如

14、何解决?答:(1)乙的理由不能成立。因双方买卖绞面机的行为属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售货员 甲于过失误将绞面机以低于应售价格 10 倍的价格卖给乙,由此给商店造成较大损失。依据民法通则第 59 条规定, 重大误解的行为属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2)甲所在商店可依据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向法院起诉,请求变 更或撤销该买卖行为。法院应依法变更或撤销该行为;或判令乙补足货款或判甲、乙双方退货还款。案例10、某甲在村 头发现一头无人照管的母牛,便领回村里,反复打听,没人知道该牛是从哪儿来的。某甲遂将此牛放在自己牛栏里养了 几天。后某甲发现此牛属优良品种,就将自己家的公牛与其进行交配。不久,母牛怀胎,某甲

15、更是精心照料,就在母牛 临产不久,牛的主人某乙找上门,要将母牛牵。某甲提出愿意给乙 200 元钱留下小牛,某乙不同意。其后某甲多次又去 找某乙交涉未果,遂诉至法院,要求确认他对小牛的所有权,并要求某乙返还小牛。问:这头小牛应归谁所有?理由是 什么?答:(1)小牛应归失主某乙所有。(2)理由是:本案中的母牛与小牛的关系是原物与孳息的关系。根据传统民 法理论,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原物的所有人取得孳息的所有权,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拾 得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原主,因此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由于拾得人某甲并不能因自己的行为而取得拾得物即 母牛的所有权,当然某甲也就不能取得母牛

16、的孳息即小牛的所有权。案例 11、某在盆游玩时,丢失了一进口手表,被人 拾得后将表交公安机关招领。招领期满后,公安部门依法对该表进行拍卖,某购得此表。不久,该表被小偷偷走,卖给 了马某,马某又遗失了该表,被人拾得交公安机关,在招领失物时,、马均到公安机关认领,遂发生争执,诉诸法 院。问:该表应归谁?理由是什么?答:该表应返还给某。某、马某无权取得该表。理由是:(1)该表虽原来是某所 有,但某大招领期,未去认领,该表已被依法拍卖,属所有权被消灭。(2)某拍卖得此表,是合法取得,其表被偷, 并不因此而丧失对该表的所有权。(3)马某从小偷处购买此表,依法无论是善意取得还是恶意取得,均应有返还原物 的义务。案例12、某、王某是好朋友,某出资 2万,王某出资3万,共同投资了一饭馆,由某经营,利润按比例分享, 亏损由双方按比例分担。后经营不善,王某提出散伙。饭馆现有资产 5.5 万元,某提出将王某应有的份额卖给自己,王 某不愿意,后某提出4万元买下王某的份额,王某则称宁可以 3万卖给他人,后王某以2.5万元卖给了某,为此,某诉 至法院,要求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