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特岗教师《小学语文》命题预测试卷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830329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特岗教师《小学语文》命题预测试卷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年特岗教师《小学语文》命题预测试卷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年特岗教师《小学语文》命题预测试卷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年特岗教师《小学语文》命题预测试卷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年特岗教师《小学语文》命题预测试卷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特岗教师《小学语文》命题预测试卷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特岗教师《小学语文》命题预测试卷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特岗教师小学语文命题预测试卷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分)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A)。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个人关系2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D)A管理型 B放任型 C专制型 D民主型3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D)。A“激情”源于希腊语,原意是“上帝本色”,这里的上帝本色不是别的,而是指一种持久不变的爱心恰当的自爱(自我接受)和由此延伸出的对别人的爱。B古人赏梅,欣赏的是它那盘曲的虬枝老干,品味的是它那馥郁的浓香。宋代范成大梅谱云:“梅,天下尤物,无问智愚不肖,莫敢有异议。”C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

2、骚动和聒噪:鸟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潺潺的流水声,野牛的低哞声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丽粗犷的和谐。D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4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是(C)。A准备律、应用律、消退律 B准备律、练习律、泛化律C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D应用律、失用律、效果律5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C)。A画线 B记笔记 C列提纲 D记忆术6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界的环境和参照物,根据外界的情况作出自己的行为,这属于(C)认知方式。A高智能性 B高创造性 C场依存性 D场独立性二、名词

3、解释(每小题4分,共8分)7教师道德: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8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三、简答题(6分)9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教师有何要求?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和较强的荣誉感;发扬蜡烛精神,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

4、地方去。一、积累与运用(18分)1下列各组注音中无误的一项是(C)。(2分)2下列各组字形中无误的一项是(C)。(2分) 解析A项“一刀两断”“走投无路”;B项“九霄云外”“专心致志”;D项“锲而不舍”“迫不及待”A披星戴月 一刀两段 融会贯通 走头无路B九宵云外 再接再厉 无缘无故 专心至志C轻飞曼舞 细滋蔓长 闲情逸致 根深蒂固D不言而喻 挈而不舍直截了当迫不急待3下面对作家作品的描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2分) 解析B项夜雨寄北是李商隐的作品;C项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D项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A读(堂吉诃德)的作者是德国著名诗人亨利希海涅B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杜牧的夜雨

5、寄北和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篇C杜甫、白居易、李清照都是唐代著名诗人D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2分) 解析A项前后不对应;B项应改为“通过这堂课,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掌握了一定的方法”;C项抽取主干就是“天空是季节”,显然错误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B这堂课,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还掌握了一定的方法。C济南的冬天的天空是晴朗无云的季节。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5下列各句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方式的句子是(A)。(2分) 解析A项“浪花”“唱歌”,

6、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用“枪杆子”代指“武力”,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D项把“松涛”比喻成“唢呐”。A船头飞溅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B枪杆子里面出政权C一个雷锋倒下去,千万个雷锋接班来 D松涛呀,成了庆功的唢呐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理解正确的是(B)。(2分) 解析A项“病”的古意是“辱”,今意是“疾病”的意思;C项“以”是“凭借”的意思;D项“坐”的意思是“因某事犯罪”,或者犯了什么罪.A寡人反取病焉(疾病 B谓左右曰(对说)C何以也(可以) D坐盗(同“座”)7默写(6分)(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 烟笼寒水月笼

7、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4)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二、现代文阅读(46分)(一)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竞似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样的辛苦在呵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

8、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拨破浮萍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活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巷田的烂泥里。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誉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熏,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子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

9、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现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

10、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

11、成时,觉得人世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也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间。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二片,在田里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荷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1请简要概括种莲人的“苦”表现在哪几方面?(3分)参考答案(1)采莲条件落后,完全靠人工;(2)采莲的时间太早或太晚;(3)剥莲子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4)采莲时身体往往会受到伤害。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答:(3分)(1)文章第节序,

12、作者为什么要引用童年唱的采莲谣? 与下文写种莲人真正的采莲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采莲谣写的是采莲时的快乐愉悦惬意的心情,而真正的种莲人采莲时是充满艰辛,毫无诗意可言,强调种莲人的辛苦。(2)行文中一直是写“莲”,为何第节要写到“荷”? 通过“荷”的宜于观赏与“莲”作对比,反衬出我对莲花多年的无知,表明真正的莲花世界背后生活的悲欢,以及我内心的愧疚之情。3赏析文中第节画线句子的妙处。(3分) 参考答案对采莲人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其中背、带、涉、摘、放等动词突出表现了采莲人的辛劳。“一个个”,“一朵朵”等叠词的使用,也可以表现出采莲的人们采摘莲子时的一丝不苟和辛觐劳苦。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

13、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4阅读全文,说说文题“用岁月在莲上写诗”的深刻含义。(3分) 参考答案(1)一朵莲的生长过程包括下种、灌溉、长大、采收、避过风灾、等待收成,凝聚着种莲人的辛苦付出的岁月历程。(2)采莲人正是用这些岁月和汗水抒写生活生命之诗,收获背后的艰辛,但他们的生活不乏情趣,他们创造的美景富有诗意。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3分)A文章紧扣种莲的“苦与乐”行文。其中,“苦”是次要的,“乐”才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B文章第节画线句中加点的“挖”、“剥”两个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采莲人的心灵手巧和剥莲子的辛苦C作者在走近采莲人的过

14、程中加入适时的议论,很好地表达自己对种莲人的独特感悟D文章写了作者由开始的“吃惊欣悦”到后来的“愧疚感悟”,表达了对种莲人的赞美之情(二)享受春雨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

15、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著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噼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