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数的内涵建构数的模型”的教学解决策略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83019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凸显数的内涵建构数的模型”的教学解决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凸显数的内涵建构数的模型”的教学解决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凸显数的内涵建构数的模型”的教学解决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凸显数的内涵建构数的模型”的教学解决策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凸显数的内涵,建构数的模型”的教学解决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途径 小学数学中的法则、定律、公式等都是一个个数学模型,如何使学生通过建模形成数学模型?其中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把生活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型。因为生活原型中揭示的“事理”是学生的“常识”,但是“常识”还不是数学,“常识要成为数学,它必须经过提炼和组织,而凝成一定的法则”,所以要使“事理”上升为“数理”还需要有一个模型化的过程。 1、创设情境,诱发问题。 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题、探索求解的学习动机。 (1)问题情境设置的途径。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

2、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2)问题呈现形式多样化。可由教师提出问题,也可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但必须让学生明确问题解决的目标,激发问题解决的动机,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3)问题的提出要针对学生实际。问题的引入力求趣味、新奇、有针对性,能够诱导、启发、激活学生头脑中潜在的知识,使之服务于问题的解决,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2、点拨导学,构建模型。 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模过程是学生的分析、抽象、综合、表达能力的体现。 (1)教师导学是构建模型的前提。从导思、导议、导

3、练入手,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提出的启发性问题,不宜过于简单又不能超过学生的实际水平。 (2)老师要善于聚焦集思、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分散的、现象的、感性的问题上升到理性并纳入到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的轨道上来,从而形成集体求索的态势。 (3)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之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何“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更强些。 3、深层探究,求解结果。 教师在点拨导、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深层探究,求解数学问题。要让学生叙述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交流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目的。 (1)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是学生之间、师生

4、之间的多边互动的过程,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实施开放性思维。通过相互交流合作,综合比较,达到既求解问题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2)教师要指导问题求解的策略,要组织好交流活动,使学生尽情地交流求解问题的经验,相互补充,完善表述,形成策略。同时要把握好“收”与“放”的关系,放开以各抒己见,收拢以达到相对统一的认识,使学生的认识系列化、规范化。 4、结合实际,检验结果。 求得数学模型的解,并非问题得到解决,要结合实际,将求得的数学结果放到实际情境中去检验,看其是否实际结果。 通过深层探究,求得数学结果已是教师与学生的共识,但结合实际、检验结果,是教学时常

5、忽视的地方,其原因之一,是教材中大量提供是已经过加工、合理的素材,缺乏检验的必要性。因此关键再于教师的引导和重视。 5、问题解决,评价反思。 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既要评价知识的掌握、技能的习得,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理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结构,达成对知识内化的转化;更要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重在引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

6、课,安排了简单活跃的拍手活动作为课前游戏,又出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情境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2、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有效的教学 在课堂中我让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的繁琐,在理解完过山车中2+2+2+2+2表示5个2相加,我提问,如果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这时我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让学生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了解新知产生的由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3、合理设计练习导练,强化新知 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在练习上,我也颇费苦心,通过我会连、我会选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