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春晓》语文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829644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春晓》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春晓》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春晓》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春晓》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年级下册《春晓》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春晓》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春晓》语文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下册春晓语文教案教案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它提出的一套确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春晓语文教案,感谢您的欣赏。春晓课文原文春晓【作者】孟浩然【朝代】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教案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解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去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你们都观察了吗能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吗(同学自由发言)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如果把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的话,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诗人就是这么做的。他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

2、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就是春晓。你们谁知道题目的意思呢(春天的早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2、介绍作者:(课件)师伴着课件介绍: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是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擅长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二、朗读古诗,整体感知课文。1、师:一提到春晓这个题目,很多同学马上就背起来了,你们真厉害,原来早就学会了这首诗。现在我们来比比,看谁读得好,好吗(学生诵读,读后评议。)2、听课文朗读录音,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3、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古诗。4、师:现在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书写这首诗的好吗学生自由摸读,读准字音,使用明文的二级低视生边读边画出生字。(教师重点指导摸

3、读能力较差的盲生正确摸读点位,利用大体字帮助低视生认识生字。)5、指导古诗中的盲文分词连写。(盲文正确的分词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三、理解诗意。放课件,整体感受诗的意境。(背景音乐是寒山春晓,另加了许多鸟叫声。低视生可到屏幕前欣赏,充分发掘他们的残余视力去观察色彩斑斓的图片,观看雨后落花、莺歌燕舞的的动画,感受春天的美景。)学生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自由讨论诗句的意思。诗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醒来的听见到处是鸟儿的啼叫声。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3、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指导下以下词语:

4、眠:睡眠、睡觉闻:听到啼:叫4、教师说诗意,学生念诗句。四、帮助低视生分析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大字卡片,让低视生认,看哪些字他们认识,哪些字还不熟练,指导他们认识。分析字形,想办法记住本课生字。2、指导书写: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重点:声:上面是“士”,不是“土”。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弯钩。夜:上下结构,第四笔是竖,不是竖提。(一级低视生只要求认识生字,会写笔画相对简单的“风”、“少”字就可以了,全盲生可以用手指在桌上画一画“风”、“少”字的笔画。)五、练习默写古诗。1、默写这首诗。(全盲生和一级低视生用盲文,二级低视生用明文。)2、检查默写情况。六、课堂总结。1、春天的景

5、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我们要珍惜春天的时光,享受自然的美景,享受生活的美妙。2、播放春晓儿歌,在优美的旋律中结束课堂教学。春晓教学反思春晓是语文版教材一年级下第三单元的开篇课文。对于这首诗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成人都不陌生,它甚至成了很多成人童年记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得我的小时候,我们会恶搞这首诗“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也来大狗熊,谁也跑不了。”还是蛮合辙押韵的,那时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是带有一片欢笑。今日以教师身份观之,如此熟悉的一首诗却让我觉得陌生之极,迟迟不敢动笔去写教案,无从下手想来想去,这首诗唯一的落脚点就是让熟悉的故事变得有新鲜感。这是我这节课的着手点。于是,认真地观看了窦

6、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教学视频,期待从中受到些许启发。最后反复琢磨了好久,课上下来,自己还是非常满意的:一、平平仄仄中找到了吟诵之感。一直认为,古诗是最接近中国人性灵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有些古诗湮没在洪流里,有些古诗虽保留却面目全非,徒有其表。所以,在我的课上,我要从孩童抓起,让学生进入古诗,还原古诗的本来面目。所以,我选择了带领孩子画分平仄,再依据平仄而吟诵。看着孩子们时而皱眉标注,时而放声开唱。我不得不承认,这和朗诵相比,不甚好听。但我也不得不直言,这越听越有味道,“难听,是因为你不懂它。”二、觉与不觉、知与不知中的品读。孩童对于古诗的理解是有很大限制的,所以并不打算把古诗拆

7、分了投给学生,而是打算,萃取古诗的气味,揉碎在学生的记忆里。说起来很浪漫,实际上就是从高度去理解,给学生的不是古诗的文字,而是古诗的感觉。所以在课上,重点带领学生理解了,诗中的“觉与不觉”“知与不知”。孟浩然在这样的#39;一个春日清早,感受到了什么没有感受到什么孟浩然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特别是最后一句中的“花落知多少”,我们讨论了孟浩然到底知不知道花落多少。孩子们出现了两种观点:不知道,因为他问了一句“多少”知道,因为他看见了满地落花,很心疼,所以慨叹了一句“多少”!大家各抒己见,好不热闹。最后我们达成观点:他不知道具体落了多少,但他知道很多,所以这里既有疑问又有疼惜。古诗是我钟情的东西,我希望能够让我的孩子们含英咀华,吟诵作诗,这节只是一次小小的尝试,算不上成功,也不能说是失败,总之,古诗教学,我们在路上!初一下册春晓语文教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