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临床科研方法学(2018)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824754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临床科研方法学(2018)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西医临床科研方法学(2018)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西医临床科研方法学(2018)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西医临床科研方法学(2018)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西医临床科研方法学(2018)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医临床科研方法学(20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临床科研方法学(2018)(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ME (中西医科研方法学)练习题选择题1、 在下列研究设计方法中, 按临床科研设计论证强度排列, 一般认为最强的是:CA、前瞻性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研究C、随机对照研究D、横断面调查考点:论证强度: I 型(随机对照研究) II 型 III 型 IV 型2018 年考题:论证强度最弱的是:IV 型(历史对照研究)2、混杂性偏倚控制的方法,下面错误的是:CA、限制B、配比C、增大样本量D、分层3、研究设计中要估计样本量,主要是因为:BA、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二类错误B、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一类错误C、样本量过大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D、样本越大,可行性越差4、研究对象分组方法设计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A

2、A、两组研究前的基线状况一致B、两组研究条件要一致C、两组分组方法要一致D、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要一致5、分层分析可控制C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5、用住院病人作研究对象容易发生:A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考点:入院率偏倚属于选择偏倚6、队列研究中最容易发生的偏倚是(B)A.混杂偏倚B.诊断怀疑偏倚C.失访偏倚D.报告偏倚E.回忆偏倚诊断怀疑偏倚: 指研究者事先知道研究对象的某些情况,以一种主观偏见或愿望在诊断过程中去探索某种结果,使研究结果出现偏倚。常发生在前瞻性队列研究。7、在队列研究中 ,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

3、标是BA.ORB.RRC.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D.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E.总人群中可疑危险因素的暴露率2018 年考点: RR的计算13、灵敏度是指( E)A.试验检出阴性的人数占有病者总数的比例B.试验检出阳性的人数占无病者总数的比例C.筛检阳性者中真正成为病人的可能性D.试验检出阴性的人数占无病者总数的比例E.试验检出阳性的人数占有病者总数的比例考点:区别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概念;( 1)敏感度:指确有该病的患者中诊断性试验结果为阳性的人数比例a/ ( a+c ),即指该方法能检出所有确实患病实验对象的能力。( 2)特异度:指确无该病的受试者中试验结果为阴性的比例d/b+d ,即指该方法能正

4、确识别全部未患病受试者的能力。敏感度和特异度是一对比较综合的反映一个诊断试验准确性的指标,它们是固定不移的。14、对诊断试验进行评价时,被评价的研究对象应该由这些人组成:AA、确诊的病人和确诊的非病人B、确诊的病人和健康者C、源人群中的一个随机样本D、疾病人群中的一个随机样本15、医学科研的核心容比较全面的阐述是:BA、 新的研究方法的建立B、科研的设计、测量、评价C、 疾病数据的收集和影响因素的测量D、疾病危险因素的测量16、 在下列科研方法类型,不属于观察性研究的是:AA、随机交叉试验B、病例对照研究C、病例分析D、横断面调查17、队列研究比较的是: CA、 不同组人群发病人数的差别B、不

5、同组人群患病人数的差别C、不同组人群发病率的差别D、不同组人群患病率的差别18、关于随机对照试验的叙述,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CA、研究所需费用较大,难度较高B、存在伦理问题,不是所有研究都能用它加以证实C、随机分组后,研究对象不得中途改用其他治疗或退出研究D、实验对象可能排除了一些复杂病例,不能完全代表发病人群考点:随机对照的缺点(A、B、D)19.下列哪项是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DA.估计对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时,很少或没有偏倚B 在选择出暴露因素后,可研究多种疾病的结局C 有可能确立病的真实发病率D 可用于研究少见病的病因20.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与对照的比例最常用:AA 1:1B 1

6、:2C 1:3D 1:421.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比值比(OR)的含义是:A 病例组的发病率与对照组的发病率之比B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的比C 对照组的暴露比值除以病例组的暴露比值D 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差考点:区别OR 和 RR 的概念OR:某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与非暴露的比例之比值,作为相对危险度的计算,即比数比或优势比OR= (病例组暴露人数/ 病例组非暴露人数)(对照组暴露人数/对照组非暴露人数)即 OR=(a/c) (b/d)=ad/bcRR:即暴露组发病率 (或死亡率) 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或死亡率)之比值。 RR=a/(a+b)c/(c+d)22

7、.在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阶段,最常用的控制混杂因素的方法是A 匹配 B 标准化 C 随机化原则D 分层分析23.与队列研究相比,病例对照研究更易发生的偏倚有:A 回忆偏倚B 选择偏倚C 失访偏倚D 混杂偏倚考点: 回忆偏倚:是指研究对象在回忆过去发生事件和经历时,由于记忆失真或不完整,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系统误差所产生的偏倚。常发生在病例对照研究24、队列研究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易出现的偏倚A 回忆偏倚B 混杂偏倚C 选择偏倚D 失访偏倚25.队列研究的结果比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可靠,其主要是因为A 时间顺序合理B 时间顺序不合理C 研究对象选择代表性好D研究对象选择不合理26.当队列是一动态人群时

8、,计算发病频率的指标是A 累计发病率B 发病率 C 续发率D 发病密度27.队列研究的样本组成()A 病例组与对照组B 实验组与非实验组C 暴露与非暴露组D 无病个体随机分组28.下列叙述中,哪一条不是前瞻性调查的特点()A 能直接估计因素与发病联系和相关程度,可计算发病率B 暴露人年的计算繁重C 结果可靠,多用于罕见病D 前瞻性调查每次只能调查一个或一组因素考点:队列研究的缺点:不能用于罕见病的研究29 在研究近期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关系时,因为怀疑年龄是可能的混杂因素,因此只选择 3545 岁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控制混杂偏倚的方法是AA 限制B 匹配C 随机化抽样D 盲法收集资料考点:

9、混杂性偏倚的控制方法:限制,即将潜在的混杂因子在选择对象时加以限制。30.慢性病三级预防的二级预防中三早为DA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B 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C 早发现、早报告、早康复D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1.对症治疗应属于 CA一级预防B二级预防C三级预防D预防无效后的治疗32.所谓一级预防是指CA 早期发现B 临床预防C 病因预防D“三早”预防33.二级预防的核心是BA 早期发现B 早期诊断C 早期治疗 D早期隔离34.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DA. 受试对象、实验效应、观察指标B. 随机化、重复、设置对照C. 齐同对比、均衡性、随机化D. 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E. 实验场

10、所、研究人员、受试对象35、欲了解目标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在时间、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最适宜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BA.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B. 抽样调查C. 现场试验D. 队列研究E. 普查36、为研究新药“胃丹灵”治疗胃病(胃炎、胃溃疡)疗效,在某医院选择40 例胃炎和胃溃疡患者,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用胃丹灵治疗, 对照组用公认有效的“胃苏冲剂”。这种对照属于 DA. 实验对照B. 空白对照C. 安慰剂对照D. 标准对照E. 自身对照37.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A B 两组。先将 A 组作为试验组, B 组作为对照组,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经过一段洗脱期或一个治疗效应期后,两组互换,

11、A 组作为对照组, B 组作为试验组,最后统一评价疗效。这种临床试验方法称为BA. 随机对照试验B. 随机对照交叉试验C. 序贯试验D. 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E. 自身前后对照试验37.实验设计中设立对照的原则是BA. 随机确定对照组B. 除处理因素外,其他因素应和实验组尽可能一致C. 人口学因素应和实验组尽可能一致D. 根据实验目的确定E. 所有的因素均应和实验组保持一致38. 临床试验的受试对象为 BA、动物B、病人C、社区人群D、病人和正常人39.期临床试验的目的(B)A、提供人体试验的基础数据B、评价药物疗效C、 观察远期不良反应D、以上均不正确40。双盲试验中,不知道分组情况的人员为(

12、B)A、病人和研究者B、病人和资料分析人员C、资料分析人员和研究者D、医生和研究者考点:概念:双盲- 受试对象与执行者均不知道受试对象的分组情况,只有研究者或者研究者指定的人知道分组情况41. 完全随机设计时,各组例数(C)A、相等B、不等C、可以相等也可不等D、最好不等42. 随机数字表的数字特点是(D)A、每横行随机B、每纵列随机C、每斜行随机D、横纵斜均随机43、进行盲法的临床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可能来自研究者或受试者的主观因素所致的偏倚,例如 期望性偏倚、测量性偏倚。(2018 年多选题 )填空题1、临床医学研究的一般原则有:符合伦理道德、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需求性原则。2、DME 中的 D 指的是设计( design ),M 指的是衡量( measurement ),E 指的是评价( evaluati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