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实施方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821871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实施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引领,秉承“环保优先,品牌引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发展思路,以市场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突出“加快跨越转型、打造千亿园区”主题,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推动建陶产业与咼等院校、研发机构互动,打造集产业、科研、展示、交流、生活“五位一体”的经济发展带动区、科技创新试验区、城市发展新区;坚定不移地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清洁环保”的总体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着力壮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岗位,为x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2、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二、规划原则(1) 坚持规划先行。发挥科学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按照工业布局的总体要求综合统筹、适度超前规划各类产业和布局,加强工业园区规划与x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发展,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2) 坚持集群发展。更加注重发挥土地、资金、项目核准的调控作用,坚持土地、能源、资本等资源的集约节约使用,有效实现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集聚效应,建立产业向园区集中的激励机制,引导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切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 坚持创新引导。推进工业园区的体制改革、发展模式

3、和管理方式创新,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自主、政企共建、项目先行等园区建设运行模式。支持园区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孵化器,搭建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推进园区的重点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消化和吸收,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实现速度和质量、结构和效益的高度统一。(4) 坚持特色发展。立足本园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基础,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发展重点,推动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配置要素向园区集中。(5) 坚持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功能,切实推进

4、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土地、能源、资本等资源的集约节约使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有效整合产业链,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扎实推进工业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园区,努力构建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三、发展目标总体目标是:按照建设科技创新型、科学发展型园区的要求,到x年,形成基础设施、产业配套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更加优质、主导产业在国内占一定优势的中部重要的建陶产业工业园区。特别是在产业发展上达到“四个一”的目标。即园区拥有一批掌握建筑陶瓷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

5、业,开发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重点产品,提升一批具有特色和知名品牌的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专业化协作分工合理、配套较为完备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国内甚至国外重要的建筑陶瓷生产和研发基地,努力将建陶基地建设成为循环经济综合实验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国绿色建材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具体目标是:1. 管理效率提升。加强行业管理,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推动企业提高职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经营管理质量。同时,按照“一园多区”的发展思路,将建陶基地作为城市新区进行规划管理、改造升级。2. 环保效力提升。鼓励陶瓷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先进节能减排

6、技术和工艺,全面实行陶瓷废料循环利用和窑炉尾气收集及脱硫处理,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实现环境污染物排放和节能指标“双达标”。3. 品牌效应提升。弓I导和鼓励陶瓷企业引进核心技术,加强自主研发,从生产较普通的建筑陶瓷向生产多元化、高端化、精品化的建筑陶瓷、工艺陶瓷、洁具陶瓷转变。制定x建陶产业品牌发展规划,建立分级名牌名标推进项目库,到x年全市新增10件中国驰名、30件x著名品牌、3个国际知名品牌、9个名牌产品。此外,设立建陶商标工作推进宣传组,全市所有陶瓷企业生产的陶瓷产品,生产地址一律只标识“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x”,真正打响“x陶瓷”品牌。4. 配套效能提升。加快市场营销、现代物流、机械制造

7、、原料加工、产品研发等相关配套链条的发展,努力构建集产学研、产供销于一体,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陶瓷产业集聚区。5. 综合效益提升。到x年底,将x建陶陶瓷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全国建筑陶瓷生产加工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5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8亿元,努力提高产业税收贡献水平;同时,拉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350亿元,带动就业15万人;到x年,实现行业产值进一步扩大,争取5-6年内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左右,年产值和利税增长15%以上,在全国建陶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10%以上。四、推进措施重点针对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技术支撑、要素保障、品牌培育与安全环

8、保等环节开展建设工作,实施六大工程。(一)产业链优化工程1. 编制产业规划。在x年x市建筑陶瓷产业发展战略基础上,编制建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其支柱产业地位,以质量和品牌建设为核心,推进产业链提升,重点加强高附加值、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陶瓷产品发展,将x建陶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功能齐全、分工合理、配套完善、效率一流的特色产业基地。2.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在对x建陶企业规模、技术等摸排基础上,建立分类入库、动态调整的产业组织优化培育机制。建立重点示范企业库。选取10家左右生产规模较大、装备水平较好、产品质量较优的大型建陶生产企业,支持其产能扩张、技术研发、原料控制、市场拓展,争取培育为在全国乃至国际

9、上具有较大市场占有率和较强技术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建立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以自主申请、协会评议、政府认可的方式,选择30家左右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和科技水平、自我提升发展意愿强烈的中小型建陶生产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特别鼓励其对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支持其做大做强。(二)质量提升工程1建立产业质量考核体系。开展建陶产业质量水平调查,建立企业质量档案。推进企业质量诚信建设,规模以上生产企业100%签订质量诚信承诺书。建立质量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实行企业质量信用分类分级动态监管,开展产品质量合格率统计,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和奖惩、发布机制。建立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体系,将建陶企业质量发展指标

10、纳入市委、市政府对相关镇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2. 优化企业质量管理。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引导建陶生产企业实施卓越绩效先进质量管理模式,积极开展质量小组建设和质量攻关活动。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企业占生产企业总数20%以上,10%以上员工参与QC活动的企业数量占生产企业总数80%以上。加强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全行业每年组织8课时以上、参加人数100以上的质量培训活动5次以上。推动企业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与质量考核,支持企业培育质量工程师,在规模以上建陶生产企业中推行关键岗位质量工程师持证上岗。3. 强化行业质量监管。政府加大质量监督抽查投入力度,提高建陶产品抽检频次和覆盖面,建立积分制分级动态

11、检查机制,奖优劣汰。加强质量风险管控,建立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和快速处置机制,制订处置产品质量违法突发案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建陶产业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强化生产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加强计量、标准等企业质量基础工作,建立质量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重点桂发整顿不符合质量和标准的生产行为。(三)技术支撑工程充分利用国家级技术平台。以中国建筑陶瓷检验检测中心(x)为依托,建立健全质量信息档案和可追溯体系,形成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产品质量安全及市场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和畅通x陶瓷协会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等国家级行业协会的联络渠道,争取相关协会在x设立办事机构,邀请权威专家为x建陶

12、行业把脉献策,在行业发展、质量提升、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人才引进等广泛领域定期组织开展交流活动,扶持引导x建陶企业借势提升。2建立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收集国内和国际上的相关先进标准,建立覆盖建陶产业的标准信息库,引导建陶生产企业通过平台终端进行标准查询、咨询和研究。通过行业协会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及时通报推送国外技术法规标准动态信息。引导中介组织开展公证和咨询服务,鼓励和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标准化、计量、质量以及环境、节能、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规模以上建陶生产企业全部实施并运行测量管理体系。建立计量监督管理机制,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推进标准化建设。继续执行相关奖励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各

13、类标准制修订工作,新增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企业5家以上、参与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10家以上,每年新增1家以上标准创新型企业、1家以上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3. 开展科技与质量攻关。探索制定产业链生产质量关键节点控制体系,设立x建陶科技和质量攻关项目计划,通过协会牵头、政府协助搭台建桥并给予奖励等方式,引进国内外科研力量,围绕产业链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展研发攻关,协助建陶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诊断产品质量关键环节,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定期组织建陶生产企业开展质量技术创新竞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四)要素保障工程1. 用地保障计划。制定x建陶产业发展用地保障专项计划,建陶产业优化升级项目用地实

14、行倾斜保障,对重点示范企业工业用地实行优先保障,对产业链关键企业给予一定保障。2. 金融服务计划。制定鼓励扶持产业转型提升的投融资政策,创新财政支持奖励方式,建立财政扶持与产业发展绩效和税收绩效挂钩的新机制。3. 人才提升计划。开展x建陶行业存量人才和人才需求摸底普查,建立人才需求动态管理库。根据行业发展方向和关键科技研发需求,按照一企一策、一人一策的方式重点引进或柔性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根据企业生产、销售和管理需求,组织企业赴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举办专场招聘会,实施建立在项目基础上的在校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企业实习计划。加强对行业存量和增量人才的跟踪服务,落实各类人才激励政策,重点解决青年技术和

15、管理人才的家庭落户、子女入学等问题。能源保障计划。制定覆盖重点示范企业、重点培育企业,产业链关键企业的用电、用气保障计划,实施优先用电保障,取消或显著减少错峰用电。加快产业集聚区电网建设,提高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完善电力供应应急处置方案,优化电力业务办理流程,加快企业供电工程实施进度。组织企业参加节能培训,政府指导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改造。(五)安全环保工程1. 强化生产安全。结合示范区建设要求,创新建陶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设立关键环节安全动态监控体系,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开展全行业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立足预防为主,着力做好源头管理,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在全行

16、业推动实施天然气替代煤制气。2. 加大环保力度。要研究制定推动x建陶产业优化发展的“绿色”环保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督促企业落实污染治理措施,制定入库企业排放监控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污染防控体系,弓I导建陶产业走低消耗、少排放、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六)市场品牌工程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制定出台品牌发展规划和支持品牌建设的培育政策和措施;制定出台x建筑陶瓷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省名牌产品等标识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各标识准许使用条件和标准。尤其是对行业年度考核优秀、业绩突出、市场占有率高、社会反响好的企业,作为品牌建设标杆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培育,优先作为知名品牌示范企业进行打造和宣传。始终围绕品牌建设与发展目标,坚持“五统一”,即要坚持虚与实的统一,坚持大与小的统一,坚持指标与目标的统一,坚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统一,坚持当前与长远的统一,积极整合现有品牌和创建区域中咼端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