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家长会材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821839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家长会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一家长会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一家长会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一家长会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一家长会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家长会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家长会材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尊敬的各位家长:上午好!非常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参加我们的家长会。现在您的孩子已进入中学阶段,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学生思想品质和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培养教育好孩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与你们的共同愿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您的孩子将来素质的高低,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乃至他本人幸福均取决于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任何老师和任何学校所不能代替的。 今天,我主要讲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中学与小学阶段存在的不同第一,学科增多。小学主要是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学生负担轻,

2、升入初中后突然增加到初一七科、初二八科、初三九科。第二,教材难度增加,中学比小学教材在难度上有很大的跳跃性,以数学为例,中学教材中每一节课安排的信息量较多,重复少,重在讲普遍规律,而不是在某一道题上下功夫,重在分析数量关系和综合运用,而不是单一题型、习题的编排。记忆性、重复性知识减少,理解性知识增多。小学习题基本与例题相似,而中学的习题与例题相比题型变化较大,因此即使学生上课听懂了,反应稍慢的同学课后仍不会做题。所以学生感到中学课程难度太大,稍一分心就不明白了。第三,教学速度加快,中学课本内容增多,几乎增加一倍,但每周只能上5天课,因而教师教学进度必须加快,上课提问学生次数相应减少。在小学阶段

3、学生放松一段时间的学习,如果努力还能赶得上,而中学有几堂课走神,不认真听讲,课下不认真完成作业,则可能导致跟不上学习进度,从而掉队。第四,课外作业增多、自主学习增多,下午放学时间延长。 由于中小学存在以上四大差异,所以中学阶段出现以下两大特点: 1成绩与小学相比偏低。如小学阶段90分以上为优秀,中学80分以上为优秀,小学80分为良好,中学70分为良好。 2学生逐渐出现两极分化。由于内容增多,难度加大,进度加快,部分反应慢或自觉性较差的同学逐渐掉队,小学阶段从未出现不及格的同学到初中后稍一松劲便会经常出现不及格现象。二、学校采取的措施三、对家长的十点建议(一)、家庭教育应以德育人。家庭是孩子生活

4、的第一环境,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更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今天我不是讲家长要教给孩子多少知识,它的主要任务是应以德育人。我们认为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是对的,但重点应放在帮助孩子端正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对孩子优良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培养上。“一个人习惯于懒惰,他就会无所事事到处溜达,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孜孜不卷,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良好的习惯不是天生的,完全是通过后天的培养,有一些家庭,孩子学习考试的分数成了家庭气氛的晴雨表,成了评价孩子是否有出息的标准,孩子成绩差一点,成了父母对孩子失望进而对家庭失望的理由,一些家长对孩子学习上要求严格,生活上百般迁就,过多呵护,只要孩子

5、学习好,什么要求都可满足,还有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或担心教育不好孩子,而将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或其他人,让孩子长期寄宿或由他人代养,凡此种种,不但使孩子离成功越来越远,而且还损失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二)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相对稳定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至少应体现在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作业、练习复习乃至读书、写字、思考、考试等学习环节中(其中先完成家庭作业再玩的良好习惯主要靠家长培养)。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而且使学生终生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因此,我建议您与孩子的老师相互配合,共同指

6、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做到以下几条:首先要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这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学生可能因未学习和预习仍能保持优异的成绩,但初中阶段如无此过程,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这个过程的培养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其次,要养成自发学习的态度和习惯。一个学习需别人监督和要求的学生,一个缺乏自觉学习的学生,是不可能取得优秀成绩的,必须让学生能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这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训练养成。在开始训练的的阶段可以有所放松,但必须逐渐训练直至形成。在家庭和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形成条件反射,到时不学习应会让学生感到难过,这就达到了效果。然后,要培养家庭学习的习惯。 孩子

7、自上学开始,应培养他们在固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若能使孩子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复习和预习,学习效率即可提高。如果孩子在家中学习坐不住椅子,一会干这件事,一会干那件事,那么怎么能谈学习效率。注意:1、孩子的学习时间-,2、要注意孩子手中的参考书。现在书店有多种教学参考书,家长可以有选择地买一些,但不要去买那些答案集,等等。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失去独立学习的习惯,对学习形成依赖性。另外,我说一下,教辅资料的使用-(三)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使家庭和孩子本人带来幸福和愉快。孩子能做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尽量让孩子跟随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物质上适可而止。建议家长不要

8、在物质方面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特别是无理要求,如学校严禁带手机、MP3、MP4、随身听、扑克牌、电子游戏机、刀具、玩具枪、棍棒。你们一定要配合。适当控制零花钱。及时-(四)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室、家庭教育是否良好是孩子成长的决定性条件。家长应控制孩子在家看电视的时间。做父母的不要在孩子正在学习的时候大声地看电视或打扑克、搓麻将。学生处于这样的环境,学生耳濡目染,你就成为他们的榜样。要给孩子留出学习的空间,条件允许可以单设一房间让学生安静的学习。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力取决于家长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生活中占据的地位。让他们多读书。冰心说:“

9、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这是有道理的。培养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但是我们要关注子女看不健康书籍(不良卡通漫画、网络小说、非正式出版社的杂志),注意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禁止上网吧打游戏、聊天。建议:你的孩子在家做作业时,你要坐在旁边。或打毛衣,或看报刊杂志都可以,但一定要坐在旁边,以示关心。作业做得好,称赞两句。做错了的,督促改正。话不要多,以免引起他烦心,干扰他完成作业的情绪。方法非常简单,只要持之以恒。时间不会很长,一年半。等到你孩子的学习习惯养好了,你就可以去潇洒了。(五)时刻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用期望和赞赏,点燃希望的火种。中学阶段是学生的黄金时代,是学生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成长的

10、危险期,特别自11、12岁开始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期如不加以注意和引导,可能会给孩子造成终生的遗憾,青春期的性生理变化、需要家长的及时指导,发现早恋等苗头要妥善处理,特别是女孩子。 学校和家长应注意发现孩子思想深处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这是教育原则的经验之谈,是值得家长和老师效法的金玉良言。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自己孩子的缺点。老师和家长满怀着爱的期望对孩子的成长起 着重要的激励作用。这里有一个著名的实验。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去一所小学中,他煞有介事地对一到六年级的学生进行发展预测,从而找出了18个班,

11、并有意地对人们说,这18班很不错,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后来,老师们十分高兴地接过这些学生的名单,他们内心对孩子抱有很大的希望。在老师的感情期望中,这些孩子更加自尊、自信、自觉和自强,内心充满了积极性。8个月后,罗森塔尔又来到这所学校他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比期它班级的学生要高得多。这时他对教师说,他当时所谓的发展预测,完全是随意。一个没有根据的预测,竟使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超过了其他学生许多,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六)、经常给予鼓励和帮助。有进步应肯定,遭遇挫折时要引导,找出问题的原因,再提出改进方法。如学生小张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小张的父母却常常对他说:“你真是一个无药可救的孩子,

12、看看你的房间乱成什么样子,你的衣柜从来没整理过,你的床凌乱不堪,我都为你感到难为情,我看你是一个永远不堪造就的人”。听了这话,更加重了小张的逆反心理,他不但不改正自己的毛病,而且还增加了一份对父母的厌恶之情。其实小张的父母完全可以换一种说法;“孩子这不像你在妈妈心目中的样子,你是一个爱清洁的孩子,你只是没把时间安排好,我相信以后你的房子会非常清洁的,是吧!”如果是这样对孩子充满欣赏和信任的语言,一定会给孩子的行为带来悄然的改变,并在孩子的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一个教育心理学家说:在父母责备与数落中成长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无能、很无望,认为自己反正怎么做都是不会得到父母的认可,久而久之,也就失去

13、了做事的激情和愿望,这是很危险的。所以激励孩子的真正意义是在于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和造就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孩子心理发展是影响终身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上进的心态,比要求他得到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如果父母鼓励孩子始终以这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那么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就将是不可估量的。(七)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谈论教师的弱点。“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教师是人,不是神,对此,家长应有个正确的看法。教师的教育水平有高有低,出现失误和不足在所难免。家长应与老师沟通解决分歧和看法,一定要维护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不能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的不足和短

14、处,更不能贬低老师,坚定地站在学校老师一边,同样老师也会维持家长的形象,那样教育才能形成合力。孩子还小,一旦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失去了应有的地位,那么连同这门功课,他们也会拒绝学习,这样的话,孩子的损失就大了。作为老师,也要充分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教好书,育好人,叫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孩子在成长中出现新的问题,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他,只要我们相互理解互相支持,就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如果您了解孩子的教师有些做法欠妥,可以直接面谈,教师会十二分的感激您,也可以向学校反映,通过不同层次,适当的方式把您的建议转达给教师。(八)加强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作为家长,要经常

15、向老师了解和反映孩子的情况,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和家庭。如果不能及时沟通,使得学校难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家长难以准确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现,致使部分孩子钻空子,出现了逃学、借学校名义骗钱乱花、涂改分数等不良行为,若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势必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家长经常性地向老师了解和反映孩子的情况,可使学校和家庭双方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因势利导,否则,贻误时机就会事倍功半。例如:学生王某,因父母离异,从小被奶奶娇惯,蛮横霸道。成天与一些有流氓习气的小青年厮混。他的父亲和母亲由于惧听儿子的不好消息而对学校、教师采取回避态度,以致儿子逃学一个月之久家长还不知晓。原来王某每天上午

16、背书包出门,将书包藏到一个地方后到处游荡,晚上再背书包进家门,后来被坏人引诱而走上犯罪道路。家长十分痛苦,后悔没有与老师经常性地联系。 要向老师如实地反映孩子在家的各方面的情况。如孩子的思想情绪、学习状况、生活起居等,既不可报喜不报忧,又不可报忧不报喜。如实反映情况,可以使老师家访之后的教育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我曾接触过这样的一位家长在家管不住孩子,孩子在校肯定不遵守纪律,打架骂人现象常有,老师找家长配合学校管理,不但不配合,老师的电话都不接了。我也管不了,就交给学校吧。(九)管理好孩子的时间。时间是学习的保障,没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学生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您应让学生养成外出及时向您汇报的习惯,不至于在学校和家庭之外的空挡出现问题。上学时间:-(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国外心理学家通过一项对2万多名青春期孩子的研究发现:孩子在12岁以前很愿意与父母交谈他们的想法,但之后却有明显的变化,尽管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