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给力我的数学课堂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820645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给力我的数学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多媒体给力我的数学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多媒体给力我的数学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多媒体给力我的数学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媒体给力我的数学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给力我的数学课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媒体给力我的数学课堂红塔镇高碑小学 王华英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生动活泼,提高课堂效率;可以变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难点,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可以建立多种感觉通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理解运用能力;可以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词】:趣味性 突破重难点 思维发展小学数学是一门集抽象性和逻辑性于一体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

2、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声音、色彩、动态画面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空间观念,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故,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多媒体运用到现实的教学中,将有利于教学向纵深扩展,使课堂增效。一、多媒体使用的时机选择合理使用多媒体可以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多样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主动性。合理运用多媒体主要表现在使用时机的选择上。1、营造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时使用。

3、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贴近的情境,就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可以使学生在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中掌握枯燥的数学知识。教师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课件既能够很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2、在加深理解、突破难点重点时使用。数学教学时难重点的突破对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比较抽象、不易用言语讲清的重难点使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解决。二、多媒体使用的内容选择并不是任何数学内容的教学都要使用多媒体,如多位数的乘法,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和方法时也不必使用多媒体,勉强地使用多媒体最多只能是一种自动黑板的,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帮助,反而会分散学生注

4、意力。1、空间图形内容教学时使用多媒体。在教学平面图形时,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就会疲于准备许多展示的图片或在黑板上画图形,很麻烦。如果使用多媒体不但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还能进行各种图形变化。2、形象知识的概念化、抽象化时使用多媒体。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所以在教学时要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通过展现生活中的一些场景:飞行中的飞机螺旋桨、工作状态下的电风扇,宾馆的旋转门,走动的闹钟的秒针、打开或关闭推拉窗、行驶的火车等,让学生结合画面提供的信息进行分类,学生在分类的思考过程中,清楚地描述了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点。而在教学确定位

5、置(一)时,用课件展示主题图。让学生讨论确定位置的方法,在小结时,先是在座位图的下面和左面出现了一条横线和一条竖线,接着在两条线上标出坐标,再是每个位置显出一个圆点和许多横的、竖的虚线,最后坐位图隐去,只留下坐标图。像这样,就把形象的坐位图转换成抽象的坐标图,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提高。三、多媒体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的重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特征,知道“形”的概念和“数”的概念一样,都是以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我们研究几何图形,只是研究它们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而不涉及其他性质。我采用彩色显示的方式,先让学生看到具体的实物图形,随后隐去实物图形中的色彩、图案,只剩下几何图形,并向学生说明:

6、学习几何图形,我们不研究它们的质地、颜色、图案,只研究它形状、大小、位置,即点、线、面、体,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突出图形的本质属性。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先显示文具盒的模拟图形,并与实物对照。认识立体图上每个面的形状,各条棱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用不同色彩显示三条虚线,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直观图。再用分别着色的方法来显示长方体的左右面、上下面、前后面。这样通过分层演示,为空间观念的形成架起了一座从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桥粱。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表象、启发思维、激发兴趣。四、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有些是比

7、较复杂难懂的,行程类应用题教学对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如相遇行程问题,不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虽然也可以让两位同学到前面演示弄清相对(相向)而行的含义,但学生却很难明白这类题的特征和数量间关系。运用多媒体教学,先由课件演示两车相向而行至相遇,并在图上显示出题中的的各种数据形成一个完整的线段图,这样学生很容易明白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再如来自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具体到数学教学中,学生理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若这些运动情形制作成为动画,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展示给学生使这些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动感表象,使学生对相遇问题当中的速度、路程和时间三个数量关系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增强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8、教学时,先显示一个人单向行驶的动画,即某人从甲地到乙地这一运动过程,再制作一个双向运动的动画,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运动情形。在演示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和最后相遇的运动情形。然后再一分钟一分钟的演示,让学生观察每过一分钟,他们每个人行了多少路程?他们两个人行走的路程和是多少?这样一步一步,教师一边讲一边提问,电脑一边演示,学生一边回答,直到两人最后相遇,这时让学生分析两人的行走速度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之间距离的关系,从而得出两人在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时,他们的速度和时间等于他们走过的路程,也就是两家之间的距离这一结论,就是两个物体的速度和时间两地间的

9、距离。由于利用了动画直观的效果,变静为动,形象地把两个物体(或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相遇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好像正站在一个制高点上观察以上运动过程,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加深理解和认识,并逐步得出结论,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地能力。总之,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科学性、先进性、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为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飞跃,它通过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并在教学中适时应用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减轻学习难度等重要的作用,为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给力。参考文献 数学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教科书 小学数学教学法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