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电大毕业论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820575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调查报告(电大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调查报告(电大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调查报告(电大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会调查报告(电大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会调查报告(电大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调查报告(电大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调查报告(电大毕业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哈尔滨老年人精神需求问题的调查及对策研究指导教师:李翠翠所属分校:尚志分校专业:行政管理年级12春行专学 号:1223101402786 姓 名: 马 宏 鹏# / 8目录引言 1一、调查的基本情况1 、我市市里与农村老年人养老状况调查 22 、哈尔滨市与老年人心理状态调查 23 、老年人精神疾病调查 3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1、通过数据看出的问题及其具体分析 32、老年人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4三、解决老年人养老精神需求问题的若干建议1、坚持建设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42、出台养老惠民政策 43、建立“共同居住家庭”、“股份制家庭”

2、服务机构44、鼓励老年人重组家庭 55、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 5结语 5# / 8哈尔滨老年人精神需求问题的调查及对策研究引言哈尔滨人口年龄 1997年开始进入老龄化发展阶段, 2000年底哈尔滨 60 岁以上 老年人口已占总人数的 10.62%,2005 年更是达到总人口 11.69%。大量数据表明我 国已经进入老龄化。居高不下的老年人比例让老年人养老问题不仅仅局限于物质 上,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对哈尔滨进行实地调研表明,哈尔滨市老年人精神及 心理安慰方面有很大的需求,然而对于老龄化日趋严重而居民越发忙碌的今天,对 于老年人精神与心理方面照顾不足,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我做了大量

3、 调查,对于老年人精神空虚问题的产生原因做了总结,并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关键词:哈尔滨市、人口老龄化、精神需求、心理慰藉、空巢老人、共同居住家 庭、股份制家庭一、对于我市老年人养老问题调查的基本情况1、经过对我市市里与农村老年人养老状况分别进行的调查,可得到以下数 据。(1)老年人家庭结构:城市空巢老年人占 52.6%,农村空巢老年人占 45.6%。 丧偶老年人城镇和农村分别为 29.3%、26.9%,未婚、离婚老人城镇和农村分别占 2.3%、1.3%。(2)愿意入住养老机构比例:城市老年人中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占8%。(3)老年人的幸福感:城市老年人中感觉比较幸福的占 47.5%,比较不幸福的

4、 占 6.6%;农村老年人中感觉比较幸福的占 36.2%,比较不幸福的占 12.5%。(4)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城市老年人对自己生活非常满意的占6.3%,不满意的占 16.9%(很不满意的 4.7%);农村老年人对自己生活非常满意的占 3.8%,不 满意的占 25.8%(很不满意的 9.3%)。2、经过对哈尔滨市与老年人心理状态抽样问卷调查,在有效的问卷中发现,有 80%的老人表示自尊心减弱、 30%老人表示会不安。有 20%的老人感觉自己是子女 或他人的负担。经过对养老机构与在家养老的老人调查发现,在养老机构生活的老 年人 92%表示孤单,有被遗弃感;在家养老(与子女在一起居住)的老年人有8

5、5% 表示与子女一起生活很不自在,紧张。3、经过对哈市几家医院与老年人公寓进行采访调查,得出孤僻老人约占28%,而患有老年痴呆等老年人精神类疾病的老人约占 31%。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由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首先,我国空巢老人几乎已经达到了半数之多,并 且,我国仅有极少数老年人对于如今的生活感到满意与幸福,甚至多数老年人都会 有譬如孤单、紧张、不安等心理状况,从这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在精神与心理方 面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第二,我国老年人愿住养老机构的不超过 10%。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 制约以及自古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是在家养老, 又因我国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比较低、覆

6、盖面比较小,使得许多老人甚至都要靠子女供 养。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也不够健全,导致很多老人只能拿到养老金而很难被安置 在养老机构。加之我国自古以来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即使今后养老事业 逐渐健全,多数老人仍然还是愿意留在家中养老【 1】。第三,仅有不到半数的老年人会感觉到幸福。受我国自古以来思想观念的影 响,我国老年人较之其他国家的老年人来说,更难适应由照顾子女转变为独自生活 甚至于被子女照顾的过程。相对来讲,国外的教育更注重于独立,而我国的教育更 倾向于个人知识的培养,这导致我国居民对于亲人的精神依赖更强。因此,在经历 过这个由家庭顶梁柱转变为“闲人”甚至于“负担”时,我国的老年人更容易

7、感觉 到不幸福。第四,除了以上的现象以外,在我国,老年歧视也相当普遍,如低估老年人的 思维逻辑性和工作能力,把他们的意见当作老一套而不予重视;在社会组织和实际 工作中排挤老年人;不了解老年人的实际心理、生理特点和生活能力,在社会中轻 视、不尊重,甚至是虐待老年人【 2】。这也导致老年人心理需求增加。第五,导致老年人有诸多心理需求的原因还有很多。受经济状况的影响,很多 年轻人不得不选择婚后仍然与父母挤在老房子中居住,导致原本不熟悉的新生亲人 关系的两人或者多人(例如婆媳)生活在一起而产生很多不必要麻烦;受我国自古 以来思想的制约,老年人即使丧偶也不得不自己孤单的生活;另外,啃老族、刮老 族的存在

8、也给大量老年人生活带来压力。第六,大部分老年人的孤僻症与心理疾病均与老年人心理健康有关。影响老年 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经济状况、文化特征、社会变 革、环境变化、家庭结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诸多社会现象对个体的影响 【3】。概括的来讲,老年人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有三方面,第一,老年人与子女 之间的经济互相依赖;第二,因为受到我国自古以来的思想影响而导致的大量问 题;第三,老年人在社会上的严重脱节与受歧视问题。要缓解甚至解决老年人心理 需求问题主要要从三方面着手:经济方面、思想方面、社会方面。三、解决老年人养老精神需求问题的若干建议首先,坚持建设“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

9、、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 本医疗、最低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 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无法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福利模式,只能选择适 合我国发展的中国式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将从单纯强调高福利高负担,变更为更加 理性的全面协调发展,并且注重既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又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国 民需求;既发挥政府的主干作用又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养 老福利方式必须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坚持建设“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 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 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此降低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对子女

10、的经济依赖。其次,出台养老惠民政策。 可由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老年人在家养老,并给予愿意在家奉养老人的子 女们一定的优惠,例如税收优惠等。这样既可以减轻国家养老机构的负担,又可以 给老年人提供一个比较自由、比较快乐的晚年生活环境,同时,还能从一定程度上 提高老年人的地位,解决老年人的自尊心缺失等问题。第三,建立“共同居住家庭”、“股份制家庭”服务机构。 为降低老年人养老成本以及解决或缓解老年人心理上的孤独感问题,可选择类 似于西方的“共同居住家庭”和“股份制家庭”【 4】。“共同居住家庭”是来自 于美国的一种新的养老生活形式。它是由“共同居住”服务机构通过询问有该方面 意向的的老年人的要求,

11、为老人们牵线搭桥,之后经过两个星期的试生活,最后共 同居住的一种方式。在这个模式中,共同居住的双方分摊房费水电费等。从经济角 度来看,“共同居住家庭”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单独养老的费用,也可以给国家养 老机构减轻负担;从社会角度来讲,这更是有利于建立老年人的自由的舒适的生活 氛围。“股份制家庭”是一种老年人为摆脱孤独寂寞而用免交房租或以低廉房租招 募青年房客,特别是大学生以及刚刚进入社会的毕业生,以谋求互相照顾。这种方 式主要是为了解决老年人孤独感问题。在我国,子女因忙碌而无法照顾老年人的现 象非常普遍,“股份制家庭”可以非常有效的解决这种状况。第四,鼓励老年人重组家庭。多数老年人都是丧偶或者寡

12、居,因此,可通过鼓励老年人重组家庭的方式来获 得其精神上的沟通与交流。因我国自古以来的思想制约,在我国,很多老年人都是 不会选择重组家庭的,即使选择了重组家庭,也会受到很大的社会阻力与家庭阻 力。因此,可通过宣传以及建立相关的鼓励政策来支持老年人重组家庭。重组家庭 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的国家养老支出,由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同龄人一起相互扶 持,这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问题。第五,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社会活动。社会工作者首先要承认老年人与社会整合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只要老年人自 身的条件许可,就应该多鼓励其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并与亲友保持联系【 5】。例 如,可以社区为单位,开展老年人公益

13、服务队,其主要组成部分为充当组织者的青 年工作者以及充当主要成员的条件合适的老年人。该老年人公益服务队在解决老年 人精神需求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发挥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社会回报类公益活 动,例如,开办打工子女全日托老年人故事班等;也可以经常开展各类老年人运动 会交友会、聊天会、回忆会、舞会等活动。从而有效地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并充分调 动老年人的生活热情。结语目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已然成为各级政府所关心的民生问题,政府也在下 力气扭转局面,但是大气候的形成非朝夕所能达成。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关心身边 的老人,努力的让他们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这样,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老人 们的晚年生活会越来越好

14、让“那一抹夕阳红”绽放出更美丽的光彩。参考文献【1】. 王爱珠 . 老年经济学 .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6【2】. 梅陈玉婵、奇铱、徐玲 . 老年学理论与实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12【3.张理义.老年心理保健指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4.王爱珠.老年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6【5.仝利民.互动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5毕业调查报告指导教师评语:语言严谨、简明;结构清晰、完整;叙述清楚、明白;结论有理有指导教师(签字):2018年5月6日毕业答辩委员会评定意见:组织合理,叙述清晰,文字简洁流畅,理论与实践结合得较好,达到要求,通过评定成绩: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陈皓、张群、赵雪2018年5月6日#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