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820466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我县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普遍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分,质量不高 我县现任中小学教师,大体有三块。老牌师范毕业生(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此前毕业)、民师转正的和近年师范毕业生。第一类个人素质、业务能力、师德建设等方面都是比较好的。第三类她们多为高考扩招后中考或高考上的师范院校,因而自身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难免有先天局限性的现象;第二类根据历史不同步期政策转正,很大一部分教学经验、敬业精神都没问题,但教师的教学理念跟不上新时代的规定,教学手段也落后,但有一部分人钻了政策孔子,运用不合法手段获得教师资格,素质极低,目前诸多人也不在教学第一线,也没能力。 虽然许多教师通

2、过20世纪末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但由于培训质量低和其她多方面因素,教师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不少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 2,极个别教师职业道德低下, 应当肯定,目前我县教师中大多数教师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她们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献身教育,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某些教师中存在道德观念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心缺少等问题,她们不安心于教学工作,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耐不住寂寞,抵制不住多种名利的诱惑,体现为工作自由散漫,教学中乱收费,吃拿卡要家长,从事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时有发生,甚至浮现过性侵犯学生等恶劣行为。 3,我县教师队

3、伍不稳定(1)教师队伍流动的单向性我县教师队伍流动的单向性指教师有教育系统向非教育系统流动;一线教师向学校,学区,教育局教育行政人员流动;山区向平原,乡镇向县城及其周边地区流动;小学向初中,初中向高中流动(2) 教师队伍中的“躲猫猫”现象在编不在岗 我县教师队伍中有许多教师在编不在岗,工资照领的现象,既增长了在岗教师的工作量,又挥霍了我县的财政收入,在社会上影响极坏。 (3)教师队伍的“隐性流动”,指未构成现实的流动行为大多体现为:对教师职业的自卑感,对教学工作和学生感情的减退,以及工作积极性、责任感的变化;有的则“人在曹营心在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 ,教师的构造不合理 (1)学科构

4、造:配套不齐,短缺严重 小学学科构造性缺编最为紧缺的是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科技活动等学科的教师,高中学科构造性缺编重要是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的教师。(2)学段构造:层层“拔高”,整体下滑 总的来讲,小学教师数量相对过剩,中学教师数量明显局限性。我县近一段时间面临小学教师相对过剩、中学教师短缺的双重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浮现了将小学高水平教师拔高为初中教师,将高水平的初中教师拔高为高中教师,或将有些短缺学科的大专毕业生拔高为高中教师等现象,这样既导致了初中和高中教师整体素质下滑,对小学教育更是釜底抽薪。(3),地区构造:县城富余,乡镇局限性 我县教师地区构造失衡重要体现如下几点:第

5、一,从教师数量上来看,县城学校教师趋于饱和,乡镇学校教师明显局限性。第二,从素质规定上来看,县城学校与乡镇学校对于教师的需求也不尽相似。县城学校但愿有高学历、专业化限度高的教师,而乡镇学校则规定教师素质更为全面和综合,重要许多学校是一人一班,需要全能教师。第三,从教师流向上来看,从乡镇流向县城的多,回流的很少。 ,教师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 我县广大的教师似乎都不满意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其重要表目前如下几方面:第一、对自己缺失远大的抱负追求,普遍觉得教师工作是死工资,没有什么前程。具体表目前教学中,则是不求创新,不求上进,教学措施单一、陈旧,不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措施和教育技巧,得

6、过且过;不关怀国家新的教育方针政策,思想观念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第二、工作中动力局限性,缺少热情和责任。没有工作动力,常常抱怨教育工作量大,压力大,工资少,待遇低,对工作没有爱好。第三、看待学生缺少必要的恒心和耐心,爱心。在管理学生的工作中,做法简朴,不会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年龄特性进行有效的引导,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易与学生发生冲突。有了问题,要么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么向家长告状,使本来已经紧张的师生关系更加锋利,却很少从自己身上做检讨。6,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常规抓的不紧,教科研意识普遍淡薄 由于没走出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的成果,而忽视了教学

7、常规的规定,忽视了广大学生的教学利益规定,更谈不上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应当使广大教师通过参与教科研活动,解决教育实践浮现的一系列敏感问题,彻底变化过去的“苦教”、“苦学”、“向时间要质量”的教育现状,逐渐走上“向教科研要质量”的 科学化的教改道路。 7,教师中的不满情绪逐渐增长 由于公务员工资的逐渐兑现而教师的尚有部分未及时兑现,职称评估问题,师生纠纷,领导解决不公等问题是部分教师的不满情绪增长,特别有了网络这一平台更增进了这一现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今天说,目前国内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尚有3个问题比较突出: 城乡教师编制原则不统一,农村比都市低。按照现行教师编制原则,农村初中、小学的教

8、师每人承当学生数分别为18人、3人,都市初中、小学为.5人、19人。而农村地广人稀,学校规模偏小,有些偏僻地区还大量存在着分散的教学点,据记录,全国目前约有10万个教学点。 边远、贫困地区、山区教师仍然紧缺。有些地方则是由于财政困难或财政供养人员超编,虽然有编制也不聘任公办教师,而是低薪聘任代课教师,诸多地方代课教师的工资不到公办教师工资的/。据教育部记录,全国农村尚有6万名代课教师。农村教师的年龄、学科构造不合理,在职培训机制尚需完善。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在有的地方比较突出,某些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正面临着年龄断层。在学科构造方面,农村学校的外语、音体美教师严重局限性,某些课程无法开设。尚有相

9、称一批教师,长期缺少培训,知识老化,难以承当起实行素质教育的重任。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核心在教师。为解决以上问题,检查组建议应适时调节和统一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原则,在编制上向农村倾斜,为农村学校安排少量附加编制,对学生少的教学点可单独核编,为寄宿制学校配备一定数量的生活管理教师。完善农村教师队伍的补充机制,推动建立贫困地区教师特殊补贴制度,使贫困地区派得进、留得住教师。(崔丽程刚)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干使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规定得到贯彻。学校一切工作的执行者和实践者都是教师,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师队伍建设始

10、终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和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切美好愿望和长远奋斗目的都是不也许实现的。只有把教师队伍的质量搞上去,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各项建设才有了主线保障。由此可见,教师素质对学校发展甚至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在认真贯彻全(省)教会精神和进一步学习国家(四川)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之际,我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进行来了调研。应当说目前教师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增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在新形势下教师队伍也存在着某些问题,制约了学校的发展。重要问题有:一、教育观念落后,师德师风弱化。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措施不多,信心局限性,动力不强。教育提质的各项工作,在学校层面无法得到贯

11、彻。一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强、教育宗旨淡化、教育能力弱化,在知识更新、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某些差距,不会制作课件,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些学校的电教设备成了摆设。部分教师把学生当成摇钱树和聚宝盆运用,违规推销资料、有偿补课、家教家养,有的教师甚至体罚学生,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二、对社会现实不满,某些教师喜欢与高收入群体作待遇比较,长期发牢骚形成的悲观思想影响教学工作情绪。三、教师队伍年龄构造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现象比较突出此外,受编制、财力影响,加上优秀师范生、大学生不乐意到农村学校任教,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四、学科构造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校,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相对富余,而

12、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普遍局限性。五、聘任制度失去积极的主导作用。聘任终身制,让某些聘上小高的教师(以小学为例)失去了奋斗的目的,写论文再与其无关,派其出去参与优质课等比赛,也是能推尽量推,工作敷衍。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师高学历率不高。名优教师少,骨干教师缺少。七、缺少危机意识,还存有“铁饭碗”意识,业务上不思进取,导致教师思想观念落后、专业知识老化、教学技能僵化、缺少爱与责任、教育目的不明确,等等。这样的某些不良现象任由其发展下去,无论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对学生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体现。如何变化这样的局面?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下面,就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和

13、管理工作中的思考,谈几点建议。一、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以“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教育强县”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必须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统领,强化教师为人师表的德育意识,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超强的德育规范行为引领学生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强化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通过提高自身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措施,增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强化教师与时俱进的意识,积极参与政治学习与业务培训,保证政治思想与业务知识与时俱进。二、标本兼治,强化师德建设。、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制定并实行多种师德规章制度,是规范教师依法从教、以德施教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但规

14、章制度效能的发挥,还得依赖于教师的内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管理一方面应当是师德管理。在师德管理中,要善于做到“三先”:即“管理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在强调执行和实行上级和学校制定的多种师德具体规范规定期,要想方设法理解把握教师的多种心态,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让某些具体的师德规范规定和制度更容易得到教师的心理认同,真正内化为一种行为约束。2、坚持抓积极因素与抓悲观因素相结合。抓积极因素中,一方面要树立师德新概念。把教师的成功放在首位,努力创设一种既照亮别人又照亮自己,在奉献中成就自我的良好环境。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步,培养一种甘于奉献、甘守清贫的职业精神

15、。另一方面,学校校长要负起应有的责任,付出人文关怀,在看待教师成长上应当像班主任热爱每一种学生同样,公平看待每一种教职工工,鼓励支持相对后进的教职工成长。由于唯其热爱,才干善于发现每位教职工工的某种长处或长处,才干促其扬长避短。抓悲观因素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违背师德规范规定的事情,还常常发生在某些对班级管理严格规定,对学生则是“恨铁不成钢”的敬业型教师身上。在严格管理中与学生发生冲突时,或者言语过激,或者解决失当,引起个别学生或家长的误会、曲解和责难,有的还会导致某些不良影响,但却会得到其她某些教师的同情。校长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也会感到很棘手。因此,我们必须冷静、恰本地解决好这些

16、问题。一要晓以利害,严格规定教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努力维护教师形象、学校形象、教育形象。二要引导教师讲究教育措施和方略,有点“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在目前管理学生尚缺少较好大环境的状况下,领导要为教师多承当责任,注意保护教师对学生严格管理的责任性和积极性。3、坚持抓科学发展观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对于教师的某些合理需求和实际困难,虽然我们的能力有限,也要竭尽全力,分忧解难。长此以往,就能大大增强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人和万事兴”,不仅利于激发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并且在遇到诸如评估职称、评优评先等难度较大的工作时,有些教师也能顾全大局,其中也不乏情感维系的因素。应当说,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是其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抓好师德建设,让教师心中永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