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82045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镇江市谏壁中心小学 张慧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摇篮”“掺和” “装饰”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2-4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为什么说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体会维也纳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学习总分的构段方法。4、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喜爱,激发学生对音乐、对美好事物的热爱,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2-4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为什么说维也纳市古典音乐的摇篮,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体会维也纳是名副其实

2、的音乐之都。教学难点: 借助文本资料和多媒体,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维也纳浓郁的音乐氛围。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课前放视频,欣赏蓝色的多瑙河。2、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视频领略了维也纳的美丽风光,也欣赏了一首动听的乐曲。听过这首曲子吗?这就是维也纳的市歌蓝色的多瑙河。它是由“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这节课就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次走进这座音乐之都。齐读课题。3、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谁来说说为什么称“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学生发言,课件出示。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1、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3、出示)“摇篮”是什么意思?(出示两种解释)在这儿摇篮就是发源地的意思。(出示两句话)比较,说说用“摇篮”好在哪里?(采用比喻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说明欧洲古典音乐发源于维也纳。)2、 引导用“摇篮”造句。3、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呢?仔细看第二自然段,找找答案。(1)音乐家们在这里度过了,写下了。 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抓住关键词语谈谈。 引导抓住“18世纪、许多”体会历史悠久,音乐家多,乐章多。师: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应该对这些音乐家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谁来流畅地向大家作个介绍?师:大家注意他们的国籍了吗?发现什么?这些世界顶级的音乐家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奥地利人,像贝多芬这样的外国音乐

4、家慕名而来。他们在维也纳度过了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2)博物馆里,至今。师:从这句中你读到了什么?(历史悠久、手迹珍贵、人们以这些音乐家为荣)师:(图片)这些乐谱和手迹就是辉煌历史的忠实记载。维也纳哺育了这么多古典音乐大师,孕育了这么多优美的乐章,所以说齐读第一句。维也纳给了这些音乐家以丰富的灵感,让他们创作出无数流芳百世的作品。同时,维也纳又以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为自己的骄傲。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二自然段。(齐读)4、小结:一座城市有这么悠久辉煌(板书:历史悠久)的音乐史,有这么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有这么多举世闻名的优美乐章,维也纳真不愧为“音乐之都”!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这里

5、的人们因此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情感,看,这座城市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 “装饰”是什么意思?(装扮)如何用音乐装饰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找答案。、交流,相机理解第二个“装饰”: 这里也有个“装饰”,又是什么意思呢?(装饰品)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这句话,列举了三种“装饰”。你对哪种装饰最感兴趣?读出你的感受。(1)从“到处”看出什么?可能在哪里看到?这么多的铜像和大理石像说明了什么?(崇敬)他们的塑像随处可见,一看到他们就能让人想起他们的辉煌乐章和生平事迹。(2)从“许多、多”体会用音乐家名字命名的设施多。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可见人们对乐坛大师们的无比崇敬

6、和无限怀念)。 试着给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命名。相机指导体会“许多”“多”用得准确:这句话中的“许多”和“多”能去掉吗?(3) 就连也 在北京故宫,我们看得最多的就是龙,这是我们民族的象征,而在维也纳的王宫花园里,我们看到的是从这里看出什么?(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以音乐为美,以音乐为荣,以音乐为贵。)小结:所以说,导读维也纳是一座。看!(相机出示资料、解读)(一座座音乐家的雕像让人不禁想起他们谱写的优美乐章;从这些以音乐家命名的街道、公园里仿佛正飘送出动听的乐曲;“音乐神童”莫扎特的白色大理石雕像耸立王宫花园的入口处。雕像前的绿色草坪里,一组玫瑰花组成的巨大的高音谱号格外

7、引人注目。每一朵花瓣都似一个跳动的音符,在向人们诉说一段动听的音乐故事。)、你能读好这段话吗?指读。、音乐装饰着这座城市,一切与音乐有关的内容都成为了装饰,融入了城市建设之中。(板书:城市建设)维也纳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浓浓的音乐气息,不愧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在这样的一座城市里,随处能见到音乐的装饰,又能听到什么呢?、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说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出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围绕这句话,课文写了哪几个场景?结合预习作业汇报。 小结写法:这段围绕中心句“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选择了人们生活中的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进行了具体描述。

8、哪个场景给你印象最深?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漫步时 抓住“随时”体会人们走到哪里都能听到音乐。这优雅轻快的乐曲可能来自()夏天的夜晚(出示画面)“掺和”什么意思?在文中指什么?引导想象:夏天的夜晚,花草茂盛,芳香四溢,习习的晚风吹拂你的脸庞,远处悠悠扬扬的音乐随风而来,深深地吸一口气,闻到了什么?耳畔又听到了什么?是呀,花香的芬芳,悠扬的乐声,混合在一起,随着晚风一起飘进我们的心里,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柔和、舒服)能读出来吗?再徐缓一点,让花香和乐声混合得充分一点。真是一个迷人的夏天的夜晚,一切都是因为有了音乐。()合家欢乐时我们的家庭在合家欢乐时都做些什么?维也纳的家庭呢?这已经成为了传

9、统。“传统”是什么意思?这成了维也纳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出示画面)到了周末,维也纳的人们喜欢在自家的客厅举行音乐沙龙,共同接受音乐的熏陶,享受音乐带来的欢乐。()庆典时,“更有趣的是”,为什么这么说?前面的也有趣,“更”体现在什么地方?(即使是严肃的场合音乐也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现用词的准确性。让我们欣赏一段视频,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和神情。这是集会时,交响乐团演奏老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拉德茨基进行曲,从人们的动作神情中你感受到什么?(在场的所有人都沉浸在音乐之中,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幸福和欢乐)、维也纳的人们已经离不开音乐了,(出示一段资料,默读)在这段文字中,你又

10、从哪看出来人们离不开音乐?人们为什么离不开音乐?(维也纳的人民太爱音乐了。)(板书:酷爱)、漫步维也纳街头,满目所见,充耳所闻的都是音乐。音乐已成为维也纳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板书:人民生活)人们对音乐的酷爱已经成了一种悠久的传统,一种不变的惯例。音乐的深入人心,形成了这个城市独特的气质。这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呀!、伴随着这欢快的华尔兹圆舞曲,(放音乐)让我们齐读第五自然段,一起去感受人们对音乐的热爱。四、 结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历史悠久,城市建设,人民生活三个方面感受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独特魅力。你发现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这三个自然段都是

11、采用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围绕中心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具体描述。)2、作业:以“我们学校的小公园真是美不胜收!”为中心句写一段话。 你准备写什么呢?为什么?3、下节课我们将走进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去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美妙。板书 音乐之都维也纳历史悠久 音乐的摇篮 城市建设 用音乐装饰 酷爱人民生活 离不开音乐 有世界影响教学反思: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这样一篇课文编入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使

12、学生充分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文中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教师提供材料,学生朗读背诵,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无法充分实现,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引领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对话,如何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乃是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以此为主线,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利用多媒体营造氛围课文编入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文中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

13、的审美意识。因此,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上课之前,让学生伴着轻快的乐曲蓝色多瑙河欣赏维也纳风光,初步了解维也纳;课中出示了音乐家的照片、贝多芬广场、海顿街、莫扎特雕像等图片;观赏集会时交响乐团演奏拉德茨基进行曲的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维也纳时时处处离不开音乐,不愧是音乐之都。2、重视学生的自主感悟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独立性、个体性。阅读教学要关怀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说一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这样提纲挈领地抓住

14、了本课的目标,让学生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总的印象,然后分别从: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3、关注文章的表达方式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内容,更要关注文章的表达方式。这篇课文不管从整篇课文来看,还是从各小节来看,都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这种方法对于小学生的写作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在教学二、三、四自然段时我就有意识地渗透结构特点,在教学结束后,我提了两个问题:本篇课文是围绕文中的哪一句话来写的?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课间参观一下我们学校的小公园,再仿照课文,以“我们学校的小公园真是美不胜收!”为中心句写一段话。学生有例子模仿,效果非常好。我相信,通过这样的练习,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4、课内课外阅读材料有机结合 新课程下,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仅要让课堂充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而且拓宽了语文教育。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机会主要在语文课上。因此,还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一个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把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整合起来,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