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研究述评教育论文.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81743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教育研究述评教育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理教育研究述评教育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理教育研究述评教育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理教育研究述评教育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理教育研究述评教育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教育研究述评教育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教育研究述评教育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教育研究述评教育论文心理教育研究述评教育论文【摘要】:p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公布了一系列有关心理教育的文件。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也因此愈亦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在教育理论中工作理念却不尽一样。为了统一思想和认识,本文从“心理教育”正名开场,对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目的与内容、心理安康的标准、心理教育的形式与途径、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区别与联络以及学校心理教育研究前瞻共六个方面做了系统综述和评介,以期对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起到推进作用。【关键词】:p :心理;心理安康;心理教育一、“心理教育”概念辨析“心理教育”自诞生以来就有多种称谓,如“心理安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心理

2、辅导与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等。班华教授认为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进步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进步和个性开展的教育。申荷永教授以为心理教育是一项新的心理学事业,它以实现心理学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为目的,以培养与完善人格,进步人们的心理素质,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樊富珉教授指出心理教育是指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疾病的防治。可以看出虽然他们说的都是“心理教育”,但内涵却各有不同:前二者更关注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开展,后者更注重心理安康方面的教育。笔者以为,“心理教育”可以等同于“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又与“心理安康教育

3、”同义。此外,其余称谓都可以看做“心理教育”或“心理安康教育”的子集:从对象上讲,辅导、教育的对象是“正常学生”;咨询以有轻度、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为主;治疗那么主要是面对有心理疾患的人。从功能上讲,教育与辅导重在开展与预防,而心理咨询与治疗重在矫治和塑造。从内容上讲,教育给认知活动以足够重视,而辅导、咨询、治疗那么更重视情感体验、行为塑造、自我建构和人格开展。在活动方式上,教育重视团体活动,辅导、咨询与治疗多是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在方法上,教育的方法有更多构造化成分,具有方案性、共性,心理辅导、咨询与治疗那么是富有弹性的,富于随机性、个性。从时间上看,教育是较长程的,辅导、咨询、治疗都会不同程度

4、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但它们总是有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限。总之,笔者更认同“心理教育”的提法,因为它着眼于教育,专注于开展,更能表达教育的本质,更吻合当代学生心理素质开展的现状与需要。二、心理教育目的与内容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英国学者就概括出学校心理教育的内容:(1)生活技能训练;(2)为学生开设心理学课程并突出操作、感受的作用;(3)人道教育;(4)培训心理咨询工作的辅导人员;(5)一系列的外展活动;(6)对群众的宣传。我国学者陈家麟坚持活动论的观点,认为学校心理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有目的、有方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开展和素质进步。张继如那么持系统论观点

5、,认为心理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途径并运用多种手段,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有目的、有方案地对学生的心理进展积极地教育和辅导,促进其个性全面而和谐地开展,维护其心理安康。张守臣认为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内容有:(1)心理安康维护。(2)心理问题矫正。(3)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王福兰、张东红那么认为学校心理安康教育的目的在于:第一,开发心理潜能。第二,心理保健。第三,进步自我意识和社会适应程度。沈贵鹏认为心理教育与指导是学校教育目的的有机组成局部,即使是对患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展矫治,也只是消除开展中的障碍,为其进一步开展创设有利条件。还有学者把学校心理教育的目的归纳为三个字:适即适应,适应环境、生

6、活、学习等;知即自我认知,理解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和即和谐,与社会、别人、环境、自我和谐相处。笔者以为心理教育的详细目的与内容应以教育开展为主,以辅导、咨询为辅展开;其目的与内容应该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次即是心理问题的矫治,心理保健次之,而开发心理潜能为最高。三、心理安康标准1946年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安康”概括起来即4条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非常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学习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过着有效率的生活。最具经典性的心理安康标准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制定的:(1)充分的自我平安感;(2)理解自己

7、并对自己的才能作适当的评估;(3)生活的目的切合实际;(4)不脱离现实环境;(5)完好、和谐的人格;(6)具有从经历中学习的才能;(7)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当地宣泄和控制情绪;(9)能作有限度的个性发挥;(10)在不违犯社会标准的情况下,对个人根本要求做适当的满足。我国学者许又新提出评估心理安康有3个标准,即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开展标准。他同时也指出,不能孤立地只考察某一类标准,要把三类标准联络起来综合地加以考察和衡量。王极盛认为心理安康有6条标准: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而愉快;行为协调;反响适度;人际关系适度;心理特点和年龄相符合。综上,笔者以为心理安康的标准具有某些共通性,如国内外学者都

8、提到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等内容,但我们也要看到心理安康的标准有很强大的社会历史文化性:中国人的心理安康标准与美国人的心理安康标准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四、心理教育形式与途径我国学者朱韶晖,马前锋认为目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的形式有:1学校家庭社会结合形式;2行为表现认知取向人格培养形式;3“预防辅导”形式;4“一体两翼”形式以群体事先心理保健预防与个体心理障碍事后处理为“一体”,以多层次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为“两翼”。5生理心理社会教育协调作用的整合形式;6多维立体形式;7“三级预防”形式。张东红归纳我国学者对心理安康教育形式进展的探究主要有三种形式:医学形式;咨

9、询辅导形式;教育形式。教育形式是目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中最常用的形式。学者徐晓芳、郭德华等提出五种形式:(1)教、学、研三结合形式;(2)心理训练形式;(3)心理干预形式;(4)自主教育形式;5)全面预防形式。时至今日,就笔者所理解,国内学校开展心理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1)课程讲授。(2)活动拓展。(3)学科浸透。(4)心理门诊。(5)学生社团。(6)团体辅导。(7)优化校园环境,建立校园心理教育网络。8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理家庭学校社区联动机制。9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10与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结合。11开展新生心理普查与约谈工作,建立学生心理

10、档案等。五、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在多方面存在显而易见的区别:理论根底不同,详细任务不同,根本内容不同,采用方法不同,运作机制不同。但二者亦有联络。从德育的视角来看,心理教育给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对人生开展的作用使其成为德育不可缺少的组成局部。加强德育与心理教育的联络,使德育与心理教育融为一体,是现代德育的开展方向。从心育的角度来看,在主体性开展、整体性开展、现代素质开展、道德心理才能开展、人格开展等方面,心理教育开展观与德育开展观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两者的结合点是促进个体的道德安康、人格完善开展,这种共同的开展观使心理教育成为现代德育的根底。笔者以为尽管它们之间不仅有明显

11、区别也有深入联络,但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两者绝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互相代替。它们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可以各司其责,各得其所,互相借鉴,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效应。我们应肯定对待两者的共通性,保存两者的差异性,注意两者的开放性,在实际工作中要肯定分化,但不要绝对化;正视冲突,但不要扩大化;积极整合,但不能完全“合二为一”。六、心理教育研究前瞻在世纪之交樊富珉教授就曾撰文指出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将有九大开展趋势。时至今日,一些趋势已变成现实,另外一些趋势我们还要拭目而待。综观近十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研究的现状,笔者以为心理教育研究的开展趋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大家关注:1建构视角。建构强调认识的主观能动

12、性、学习的主动建构性以及“知识建构共同体”和“协作学习”。2积极心理学理念。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激发人的活力,开发人的潜力与创造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决生活信念、寻求获得美妙幸福生活的观念等。3外乡化立场。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它们可能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从文化的视角、文明的脉络出发研究心理教育可能是大学生心理教育外乡化不得不走的一条路。4系统化原那么。心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区社会、自我他我、个体群体、根底教育高等教育、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教育管理效劳等都是互相联络、互相影响的。5警觉心理教育异化和泛化现象。王志超教授曾撰文大声疾呼:心理教育是一个虚假命题施行心理教育的结果只可以增加更多的“心理不安康”的个体。其实,早在许多年前卡伦霍妮在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中就曾指出病态的人自病态的社会。笔者以为王教授的疾呼更大意义在于唤醒大家要时刻警觉着,不要丧失心理教育的初衷。【参考文献】:p 1钱兵.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安康教育的意义与启示J.中国学校卫生, 2023,9.2王志超.“心理教育”质疑兼论“心理安康教育”的逻辑悖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7.3崔景贵.心理学视野中的心理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23,8.4王福兰.近十年我国心理安康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理论,2023,4.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