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热处理实验报告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81739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科技大学热处理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京科技大学热处理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京科技大学热处理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京科技大学热处理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京科技大学热处理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科技大学热处理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科技大学热处理实验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45号钢热处理及其金相观察二、实验目的:(1)熟悉中碳钢(45号钢)的基本热处理(淬火、回火)的工艺方 法;(2)练习试样的制备过程(粗磨,精磨,抛光,侵蚀);(3)练习使用金相显微镜,进一步熟悉其使用方法;(4)练习使用洛氏硬度计;(5)熟悉和了解不同组织所对应的微观形貌;(6)通过与其他同学的热处理钢种(含碳量,合金成分)以及热处理 工艺(热处理加热温度,冷却速度)的对比,分析以上这些因素对组 织、性能的影响。三、实验仪器:45号钢圆柱试样(高:16cm;直径:15cm),高温电 阻炉及其附属设备(手套,夹子),手表;淬火介质一一常温水,砂 纸(100

2、-800五个等级范围),打磨机,抛光机,4%的硝酸,酒精,金 相显微镜等。四、实验工艺及原理:通过对45号钢正常淬火,即加热温度860度 (时间为30min)正常水冷淬火后得到马氏体(板条状或者是板条状+针状)+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一一然后将淬火马氏体钢放在500 度的炉中进行中温回火,时间为40min,然后将试样以空冷的方式冷却 至室温,进行粗磨,细磨,抛光,侵蚀,观察。(1)金属热处理:金属热处理就是在固相状态下,通过温度的变化, 即加热一一保温一一冷却的方式,使原有的组织发生固态相变,从 而改变原有的相组成以及组织结构等,从而使我们获得所要求性能的 一种工艺操作,从而可以充分发挥金属材料的

3、潜力。常用的热处理手 段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以及表面处理和形变处理。本次实 验主要涉及到的是淬火和回火。(2)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45号钢属于亚共析钢,所以在一般的热处 理工艺中,奥氏体化时需要加热到AC3以上30-50度,否则若加热到两 相区,则由于淬火组织中存在软相铁素体会导致强度和硬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性能严重下降。(3)淬火冷却介质的选择:45号由于是中碳钢,因而淬透性比较差, 所以为了得到马氏体组织,我们需要用淬火能力比较强的水来来作为 淬火介质。同时水温要保持在20-30度,以保证好的冷却效果。水温 过高要及时换水。(4)淬火组织:碳钢正常淬火组织为马氏体(板条状或者是板条

4、状+ 针状)+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 板条状马氏体(位错马氏体):低、中碳钢(0.6%以下),低碳合 金钢中可以形成该组织,是许多定向平行排列、取向略有差异的板条 组成马氏体束,一些接近平行的马氏体束再组成马氏体块的结构,亚 结构有大量的位错。板条马氏体有较低的硬度和较好的韧性。 针状马氏体(挛晶马氏体):高碳钢(一般需要1%以上,针状马氏 体才单独存在)、高碳合金钢可以形成该组织,在显微镜下,针与针 之间成一定的角度。最先形成的马氏体较为粗大,往往横穿整个奥氏 体晶粒,将奥氏体加以分割,使以后形成的马氏体片的大小受到限 制,因此针状马氏体的大小不一。同时马氏体一般有一条中脊线,并 在马氏体周围

5、有残留奥氏体。针状马氏体有较高的硬度和比较差的韧 性。 残余奥氏体:大约是含碳量大于0.5%的奥氏体淬火时被保留到室温 不转变的亚稳的过冷奥氏体,它不易受硝酸酒精的侵蚀,在显微镜下 呈白亮色,分布在马氏体之间,没有固定的形态。因为本次实验使用 的是45号碳钢,所以残余奥氏体的量很少。(5)回火温度的选择:回火温度的不同直接影响回火后组织的形貌结 构。 回火马氏体:是低温回火(150-250度)组织。它保留了原马氏体形 态特征。针状马氏体回火析出了极细的碳化物,容易受到侵蚀,在显 微镜下呈黑色针状。低温回火后马氏体针变黑,而残余奥氏体不变仍 呈白亮色。低温回火后可以消除淬火钢的内应力,增加韧性,

6、同时仍 能保证钢的高硬度。 回火屈氏体:是中温回火(350-500度)组织。回火屈氏体是铁素体 与粒状渗碳体组成的极细混合物。铁素体基本上保持了原马氏体形态,第二相渗碳体则析出在其中,呈极细颗粒状,用光学显微镜极难 分辨。中温回火后有很好的弹性和一定的韧性。 回火索氏体:是高温回火(500-650度)组织。回火索氏体是铁素体 与较粗的粒状渗碳体所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碳钢回火索氏体中的铁素 体已经通过再结晶,呈等轴晶粒状。经充分回火的索氏体已经没有针 状的形态。在大于500倍的光镜下,可以看到渗碳体微粒。回火索氏 体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注意: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是淬火马氏体钢回火时的产物,它们

7、的渗碳体是颗粒状的,且均匀地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而直接冷却得 到的索氏体和屈氏体是过冷奥氏体形成的,其渗碳体一般是层状的。 回火组织在相同的硬度下具有较高的塑性和韧性。(6)洛氏硬度计:主要包括三个过程,加载一一读数一一卸载,并 选择试样三个不用的位置测量三组数据,取其平均值为试样的硬度值 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本次试验中使用的洛氏硬度计由于自身 具有误差等原因,需要在最后的结构减掉HRC23以得到最终的测量结 果。五、实验步骤及具体操作:(1)淬火操作:开启高温炉(为了节省时间,实验室老师已经将炉温 860度等各个电阻炉温度调好),将试样放在高温炉内,予以加热,加 热时间定为30min。

8、加热完毕后,试样由炉中取出淬火,动作要迅速, 以免试样温度有所下降,影响淬火质量,同时要将试样放在液体的中 层,并不断搅动以防止试样表面冷却不均出现软点。此外,往炉中放、取试样时必须使用夹钳,夹钳必须擦干,不得沾有油和水,开关 炉门要迅速,打开炉门时间不得过长。(2)回火操作:另选高温炉(500度),将淬火后的试样放在高温炉 内,予以回火加热,加热时间定为40min。待加热完毕后,取出试样, 放在实验室的台子上对其进行空冷,等到冷却到是室温时,就可以结 束了。注意,不可用手摸,要测试试样的温度,可将手靠近,感觉它 的辐射热量。(3)砂纸打磨:将回火后的钢样进行打磨,抛光以有利于金相观察。 选择

9、一个底面作轻微的打磨,去掉氧化皮,磨平即可,另一个底面作 为要观察的一面(一般,为了更好的研究空冷组织,选择冷却时朝上 的那一面)。用不同的等级的砂纸逐一打磨,每次打磨要顺着一个方 向,当把上一次的痕迹打磨消除后,再换90度方向进行下一个方向的 打磨,直到打磨到800等级的砂纸便可以结束。(4)硬度测量:将光亮的一面向上,平置于载物台上;预加载荷,按 顺时针方向转动手轮,将试样与压头接触,此时观察到显示面板上有 一个指示的箭头,继续旋转,直到显示已满为止,此时等待几秒钟后 就会显示硬度值;卸载后,用同样的方法在试样的不同位置上测三个 数据,取其平均值。(5)打磨机打磨,抛光:利用实验室的打磨机

10、和抛光机进行划痕的消 除。在打磨机上打磨时要注意,每次都要使试样表面的划痕沿着半径 方向,和砂纸打磨一样,下一次的要覆盖上一次的打磨痕迹。在抛光 机上进行抛光时没有这样的要求,可以在涂抹抛光膏后在一个固定方向,使试样在打磨机留下的痕迹沿半径方向进行抛光。抛光的时间以 肉眼看不到划痕,光亮如镜面就可以停止了。(6)侵蚀:用棉花球醮取硝酸液,轻轻擦拭试样表面,等到试样表面 变成白灰色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醮取酒精的棉花球擦拭表 面,用滤纸擦拭干净,然后将滤纸放在指定位置。(7)利用500倍的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并拍照留图。六、实验结果和数据记录:(1)淬火45号钢回火硬度测量:第一次第二次第

11、三次平均值洛氏硬度HRC36.23737.636.93(2)淬火45号钢回火光学显微镜500倍显微观察金相组织:(1)硬度分析:根据资料,低温回火得到的回火马氏体硬度约HRC58- 64;中温回火得到的回火屈氏体硬度约为HRC35-50 ;高温回火得到的 回火索氏体约为HRC25-35。通过实验结果得到的硬度值为HRC36.93, 可以判断回火组织极有可能为回火屈氏体,或者是屈氏体占大部分。 对于45号钢,与水淬火钢相比,回火可以大大降低组织的硬度;油 淬由于冷却速度比较小,使得在Ms点以上,发生了部分的过冷奥氏体 转变,从而使其硬度与水淬火钢相比,有很大的降低。而空冷则由于 冷却速度比较慢,

12、碳、铁原子可以较为充分地进行扩散,得到接近平 衡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而且它与回火钢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珠光 体是片层状的,而回火得到的是粒状珠光体(渗碳体分散在铁素体的 基体上),尽管空冷的得到的组织与某一回火温度得到的组织相同, 但由于组织结构不同,从而导致其硬度较低。对于不同的回火温度, 通过作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总体变化 趋势是下降的(600度的回火45号钢可能是数据出现了问题),这也 说明了回火温度的不同导致了组织结构的不同,也验证了我们的理 论:1)当回火温度很低时,由于组织结构仍为马氏体(回火马氏 体),所以硬度只是略有下降;2)对于回火珠光体,回火温度

13、越低, 得到的组织越细(渗碳体析出颗粒越小),界面积越大,则界面的强 化作用就越强,从而导致其硬度越大。此外,就奥氏体化温度对淬火 钢的硬度影响而言,加热温度升高时,由于晶粒粗大,会导致淬火钢 的硬度下降(对40CrNi,T8也如此)。 与合金钢40CrNi(和45号钢相比,碳含量并无太大的变化,为 0.4%)相比,由于在碳钢的基础上加入了合金元素,一方面它们可以 增加钢的淬透性,从而可以细化晶粒;此外,由于Cr和Ni的固溶强 化,也使得硬度较同样热处理条件下的碳钢要大。 与高碳钢T8相比,当进行一般的热处理工艺时(即加热到两相 区),由于碳化物的界面强化作用,会导致其硬度较高。回火温度和硬度

14、之间的关系殁一一,馥昼彳妾温度C(2)金相组织分析:在原理中已经述及各类组织的形貌,通过实验的 结果,我们看到粒状的渗碳体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中,符合实验预期的 结果。但通过对比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很难从金相组织判断相的不 同,除了马氏体比较容易区分外,屈氏体和索氏体都是以粒状渗碳体 分布在铁素体的基体上存在的。(3)总结:通过本次实验,进一步加深了对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工艺作 用的理解。在钢样仍保持固态的情况下,通过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冷却这样的处理工艺,可以改变原有的组织,进而改变其性能, 如硬度和强度,塑性等。热处理过程所采用的制度不同,会对最终得 到的组织有不同的影响,合理选择热处理制度(加热温度,冷却介质 等),可以得到符合我们需要性能的最终组织结构。热处理中的四把 火“正火”,“退火”,“淬火”,“回火”尤其是淬火和回火相结 合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相互补的组织,在实 际生产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