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轼的婉约词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809062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苏轼的婉约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苏轼的婉约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苏轼的婉约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苏轼的婉约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苏轼的婉约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苏轼的婉约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苏轼的婉约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词本艳科,所谓“诗庄词媚”,体格各不相同。婉约词作为词的基本风格之 一,正好适应了词的女性文学特质。婉约本用于形容女性的容态。魏晋后,婉约 一词渐移用于文学品赏,其常与“绮靡”对举,与“风流”并提。可见引用文学 鉴赏后,仍有女性化的妩媚、轻柔等审美意味。宋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词发展的重要时期,源于前唐诗歌令人瞠目结 舌的成就,使文人承受相当大的压力,转而向词发展,而当时传统的婉约词风为 正统,苏轼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并致力于此。但到南宋辛弃疾后,豪放派才可与 婉约派比肩。所以在苏轼的个人作品中,婉约与豪放词的出现理所当然。一、婉约词之于苏轼(一)苏轼对婉约词的认识与态度被认为是豪放派开山鼻祖

2、的苏轼。他的那些振奋人心,气魄宏大的豪放词, 被后人广泛传唱。然而,仔细翻阅苏东坡词全篇一书,便可以发现苏轼的词 不乏明丽、妩媚的婉约词。东坡先生认为:“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 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乍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扺掌 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与鲜于子骏书)可见,柳七郎的 词是写给酒筵上的歌女唱的,苏轼的词却是供“东州壮士扺掌顿足而歌之,吹笛 击鼓以为节”。(二)后人对于苏轼的婉约词的认识和评价。张炎称赞道:“东坡词如水龙吟咏杨花,咏闻笛,如过秦楼、洞仙 歌、卜算子等作,皆清丽舒徐,高山人意。哨遍一曲隐括归去来辞 更是精妙,周秦诸人所不能

3、到。”贺裳曰:“苏子瞻有铜琶铁板之讥,然而浣 溪沙春闺曰: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今十八女郎歌之,岂在 晓风残月之下? ”王士祯曰:“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 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可见苏轼的婉约词已经被人们所关注,在词学 发展史上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苏轼“以诗为词”进行自己的创作,采用锐意创新的写作手法,如运用白描 的手法来抒发伉俪之思,营造一种忧伤的畅怀,使情绪有了载体。在临江仙夜 归临皋中体现陶渊明的淡然,诉说着词人“长恨此生非我有”的辛酸和无奈, 多想能够抛开功名利禄,逃遁山林,返归自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镇聪张炎咏物词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09 贺裳 皱

4、水轩词 王士祯花草蒙拾 同时,东坡先生众多的婉约词中,其旷达本性也显露无疑,这种“谁道人生无再 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情怀也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二、苏轼婉约词创作的风格类型婉约词于苏轼来说可谓是风格类型多样:抒情言志、送别友人、家庭情爱、 咏赞歌妓、友谊之歌等,无不彰显着苏轼词创作的特色和艺术魅力。(一)用鸿雁形象寄托志向 人们常说“诗言志词言情”,唐宋词的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 花雪月、男欢女爱等方面,而苏轼打破了传统,他的婉约词不再多做缠绵悱恻的 抒情,而多是爽快利落的语气,与此同时也将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理想和哲学 思考巧妙的融合其中。卜算子中:“缺月持疏桐,漏断人初静。淮见

5、幽人独往 来?缥缈孤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全词 塑造了一只孤独寂寞的鸿雁形象,用于寄托作者在遭受政治挫折之后孤独、迷惘 的心境和孤高不屈的态度。全词写得幽深情绝,每个意象都凸显幽寒的气氛,笼 罩着一层浓厚的孤独和感伤。此外,他那“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的人生喟叹,“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中思想与现实相矛盾的感 慨,“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中那不被当朝理解无从实现人生抱负 的悲哀无不闪烁着东坡思想性格的光芒。苏轼自恃“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他“奋励有当世志”,意气昂扬;这可 以指导他在逆境中旷达地对待现实生活。同时,在他生活

6、受挫的时刻,又能从佛 老哲学中得到思想的平衡。以词言志抒怀,表现出他丰富、复杂、豁达的内心世 界,不仅扩大了词的内容,而且赋予词以新的生命。(二)送别词寄情谊“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是苏轼送别词的写照。在南乡子送 述古中直接叙写他追送陈襄别于临平舟中的情景,“归路晚清风,一枕初寒梦 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情”反映了苏轼对陈述古的深情厚 意。“不见居人只见城”一句,是以诗经郑风叔于田的“叔于田,苍无 居人,毫无居人,室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的描写,反映了苏轼内心深处茫然 若失的怅惘情绪,送友归后的孤单寂寞的情况,晚风吹拂,寒夜难以成眠,残灯 斜照,离人的泪水“荧荧”。

7、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在词意反复叙写中深刻的反映出 来。苏东坡先生的送别词不仅局限于友人,也有对其所生活的地方的词作,在江 城子别徐州中对徐州的留恋之情便充分表现出来。词的上片,以“佳人”代 同僚,“和泪折残红”,以折花相送,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紧接着采用设问句来表 达内心的情思。苏轼以新巧的艺术构思,形象地刻画出告别徐州密友的离情别意, 他把春风拟人化了,以“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说出了自己的心 声。词的下片,更进一步描写了离别的情景。“隋堤三月水溶溶”,是以景语表达 情意,词意双关,溶溶春水,象征绵绵情意。正所谓“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三)洁净化的咏赞歌妓 咏赞歌妓这类词对苏子瞻

8、而言,洗脱了以往某些词的“脂粉气”,从“倚红偎翠”的浓艳中走出,变得明丽洁净。如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 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 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在他人笔下,这是写“艳词”的绝 佳题材,但苏轼写词又与柳永不同,所表现的更是风貌迥异。女人的“冰肌玉骨”, 在清凉的夏夜里,在银白色的月光的映衬下,显得如此清丽脱俗、明丽照人。夜 寂静,人无眠 ,周围的环境与人物相协调,如此安谧宁静,清澈光洁。词人 特意不写宫中糜烂生活,而只是写其纳凉的一个情节,所

9、选题材的洁净化有助于 词的意境的提高,彰显出“晴空中有情绪,无笔力者未易到”。(四)“十年生死”寄亡妻之思 当然,其婉约词气质的提高,不仅可以写歌男舞女,还可以诉说家庭情爱,以此来抒发对妻子的情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便是其名篇。 因记梦写下的江城子,是苏轼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悼念妻子王弗,虽然十年 过去了,但他对王弗还是一往情深,怀念的哀思仍是深挚。这首词运用白描的手 法,缜密真切的抒写梦中及梦醒后的实情。起句写十年里人世间沧桑变化,“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一笔,道出心灵深处的凄怆,十年来政治上的挫折,生活 中的东奔西荡,使他不由写出“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的场面 。

10、 接着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进入佳境,苏轼选取与妻子生前的闺房生活细节“小 轩窗,正梳妆”表现亲密幸福的时刻,更衬托“无处话凄凉”的悲伤,因而涌出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千行泪。在无言默默的倾诉十年的痛苦,而蓦然之 间,梦醒了,“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词中以明月照射短松冈的凄 凉意境,抒写对亡妻的哀思。苏轼以生前朴实的生活片段,明白如话的语言,构 写了长长十年的相思。然而,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比起前代诗人的悼亡诗, 有共通之处,又具有词的独特风格。过去这些悼亡诗,既哀念死者,也为自己的 坎坷遭遇而悲伤。在悼亡中抒发伤时情绪,而在本词中,“纵使”二字显示出作 者的追念

11、心切。而“词情的发展,在极度悲苦的氛围突然转向惊喜,给人以曲折 跌宕,委屈婉转的审美感受”,这样的写法,产生了“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以倍增其哀乐”的强烈效果。(五)以梅花形象寄托胸襟 苏轼的咏物之作虽不多,却达到了咏物的最高成就。苏轼咏物,重在托意, 在对客观物象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胸襟怀抱。他的咏物词,是以我观物,使物 皆有我之色彩。咏物所及有“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的梅花(西江月); 有“骨细肌香,恰似当年十八娘”的荔枝(减字木兰花西湖食荔枝);有“拣 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孤鸿”(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等等,不可枚 举。苏轼的咏物词并不十分注重对景物本身的细腻刻画,更多的是

12、借物言情,以 物托志,含蓄蕴藉,意在言外。其中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为其名作: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 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 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 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轻薄杨花逐水流”本是陈腐的题目,但到苏轼手里却翻出了新意。在这首 词里,他借杨花的“抛家傍路”抒发了自己贬谪黄州时的漂泊之感。杨花漫天飞 舞,纷纷飘坠,竟无人怜惜,忍看酿就春色,装点春光的美好事物的凋零、陨落。 字里行间正寄寓了词人那种万感交集,内中无主的深广

13、忧愤。“抛家傍路”既是 杨花的真实写照,也映现着作者才难为用,一任漂泊的逐臣迁客的现实处境。全 词以迷离之笔,写郁塞彷徨之感,即抓住了杨花之神,又摄取了人的魂魄。由人 体悟,心与物游,借物写人,神与人合,达了情景交融,物我难辨的境界。诚如 沈谦所说:“东坡似花还似非花一篇,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王 国维也对之推崇备至:“咏物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人间词话) 苏轼杨花词的贡献在于开创了新的咏物词创作范式,但侧重点仍在“物”, 这首词可以达到了“穷物之情,尽物之志”的审美极致。但这并不是终点,他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之咏鸿雁,又是一境。将自我体验融入寥落夜空 王夫之姜斋诗话 沈谦填

14、词杂说 的孤雁,从而创造出宋代咏物词物我浑融的至高境界。“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 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作者于深夜孤栖独处之际,目遇孤鸿,处物兴感,神魂飞越,于 是,自我与孤鸿融合为一,“我”完全化入到对象物之中,形神兼备,是写人还 是写鸿,难以分辨。(六)田园中的清丽,怀古中的慨叹 描绘田园景色和农村风光,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题材。而在词中描写农村 风光,苏轼堪称第一人。他写农村的词风格多样,其中一部分写得清丽妩媚,词 情宛转,当属婉约词一列。最有名的是他在徐州任上所作的五首浣溪沙。熙 宁十年,苏轼调任徐州太守,笔触亦伸向农村。

15、他以清丽之笔,乡俚之语,描绘 了田野农家的自然风光,呈现出明朗喜庆的景象。活跃在这趣味盎然地的图景中, 有“黄童白叟聚睢盱”,有古柳树下买黄瓜者,有“隔篱娇语络丝娘”,还有三五 成群,为争睹使君而踏破罗裙的少女。浣溪沙其四云: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在一般文人眼中,枣花既 无丽色,又无馨香,且屑细如粉,难入诗词。但在苏轼笔下颇有生气,落在衣巾 上竟能簌簌有声!这正反映了苏轼对农村风光的热爱和普降喜雨后的怡悦心情。 结尾也很发人深思:“野人”尚能赐我一杯粗茶,解我之渴,而我“使君”当赐 农家何?这种清新秀丽的婉约词,使宋词

16、走出了花间小径,融入生活,有了清新 气息和活泼生机。苏词除了抒情、送别、咏赞歌妓等婉约词之外,还有以怀古为题材的婉约风 格词。如他的永遇乐徐州梦觉北登燕子楼作就是一首婉约词:明月如霜, 好风好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枕如三鼓,铿然一叶, 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觅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 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 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近人郑文焯评价这首词说:“公以燕子楼空一句语秦淮海,殆以示咏古 之超宕,贵神情,不贵迹象也。”而这首咏怀词写古的笔墨确也不多,偏重于 写景抒慨,但又充满了怀古伤今之情。入梦前周围美丽的景色和梦醒后茫然若失 的心情溢于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