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808703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设计【1】 ?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诗形象地表达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发明了一个盘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2.了解?长恨歌本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 3.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深刻历史教训。 二、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

2、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感受。 2.内容提示 本篇是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妃的爱情悲剧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与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互相映衬,各具特色。 诗篇可分为四个层次:(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2)马嵬生离死别,蜀中伤心断肠;(3)还都触景生情,回宫绵绵相思;(4)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 诗篇既有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叙事波折婉转,抒情缠绵悱恻,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衬托氛围,刻划心理,是古代杰出的叙事诗篇。全诗语言流丽,声调和谐,适于反复吟诵。 三、作者生平 白居易(772846)

3、,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格调平易自然、浅切流畅。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他自幼聪慧,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区分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他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南北奔波,备尝艰辛。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还写过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

4、五处同。这些诗写出了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 贞元十六年(800),29岁的白居易以第四名及进士第,结识元稹,遂成莫逆之交,他们被后人并称为“元白。32岁步入仕途,被授校书郎。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因得罪当时的宰相李吉甫,白居易不幸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在尔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后来曾被贬为江州司马。为避嫌消灾,也为消解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情自娱,并且开始信佛,寻找精神倚托。虽那么消极、蓄妓、耽酒、信佛,但他仍政绩斐然,最

5、为人称道的是,他任杭州刺史时曾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思念他,把这个湖堤命名为“白堤。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后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四、作者作品 1.作品概述 白居易前期的政治思想以“兼济天下为主,写下了大量政治讽喻诗。但贬官江州之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改变,从“兼济天下转为以独善其身为主。在文学创作上,白居易最突出的奉献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特别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要以情动人,诗歌语言要“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等一系列观点。他

6、的诗存留下来将近3000首,诗风浅切平易,广为流传的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2.重点作品 ?琵琶行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秋,时白居易45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定主张讨贼,认为否那么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

7、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表达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娼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痛,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五、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陈鸿在?

8、长恨歌传中交代过白居易写这首诗的背景: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盛,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他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事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六、课文讲解 1.课文朗读 2.课文分析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译文: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的容貌,想找一位绝代佳人。可惜在位多少年来一直

9、没有找到。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似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译文:杨家有位刚才长成的姑娘,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的容颜。与生俱来的美丽是难以埋没的,她终于被选到皇上身边。她回头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同时呈现出来。六宫的粉白黛绿啊,立刻全都黯然失色。春寒时节,皇上恩赐她到华清池洗浴,和煦的泉水冲洗着她洁白细腻的肌肤。侍女扶她出浴,正娇懒无力,初次承恩就在这时。花一般的容貌、云一样的鬓发,金步摇在头上

10、颤抖。美好的春宵啊,可惜太短了!太阳已经高高升起,皇上才睁开眼,从此再也不早早去上朝。追陪欢乐,服侍宴席,她总在皇帝身旁转。春天随从春游,夜晚也是她独占。后宫美人三千人,皇上把对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她自己身上。深宫的夜晚,她妆饰好了去服侍圣君。春天她去玉楼赴宴,喝得醉眼微醺。她的姐姐和弟兄都得到了分封,真是令人羡慕啊,一家的门户都绽放出光荣。于是,天下的父母都觉得生男儿还不如生个女郎。 紧接着上一层,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表达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

11、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到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缺乏。渔阳鼙煽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译文:避暑的骊宫高插云霄。宫中仙乐飘飘,人间到处都能听到。宫里缓歌曼舞,徐徐地弹琴,慢慢地吹箫。皇上整天看,总也看不饱。谁知道渔阳反叛的战鼓会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惊破了! 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这一局部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根底。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挖苦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本源。

12、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译文:皇家城阙烟尘滚滚,天子带领大队的车马逃往西南。天子的旌旗飘飘摇摇,走走又停停,才走了百来里。六军不肯前进,怎么办美丽的杨贵妃死在皇上马蹄前。她的花钿丢在地上没人收,还有她头上的翡翠翘,她的金雀,她的玉搔头。皇上掩着脸,无法相救,回头看看,眼泪和血一起流下来。 这一节,诗人具体地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荡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消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

13、死杨贵妃,是激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译文:栈道插云,弯弯曲曲上剑阁,风刮起黄尘格外萧索。峨眉道上没有多少行人,天子的旌旗也没了光荣,阳光是那样淡薄。蜀江水这么碧绿,蜀山这么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怀念着心爱的人,情思难断绝。在离宫里看见月光是伤心的颜色,夜里听雨打栈铃也是断肠的声息。 这一节,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怀念之情。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 “天旋日转回龙驭,

14、到此踌躇不能去。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译文:总算有一天,天旋地转圣驾得回京城,又走到这里叫人徘徊不忍离去。马嵬坡下的泥土中已经空无痕迹,美人当年白白死去的那块地方已经无法寻觅。君臣面面相对,眼泪洒满衣襟,向东望望,信马由缰回京城。回来看看宫苑园林,太液池的芙蓉和未央宫的翠柳依旧媚人。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脸,那柳叶多像她的眉,此情此景,怎叫人不落泪这春风吹开桃李花的日子,这秋雨敲打梧桐落叶的时辰(都浸染着相思)!太极宫和兴庆宫的草长得很深了也无人拔,树叶落满了台阶也无人扫。当年的梨园弟子,如今已生出白发。女官和宫女们也都已衰老。晚上萤虫飞过宫殿,皇上悄然忆想。夜里挑残了孤灯也难以入睡。宫

15、中钟鼓迟迟敲响。夜这么长,看看天上银河还在发光。霜这么重,房上鸳鸯瓦这么冷,翠被冰凉,有谁同拥你死去了,我还活着,此别悠悠已经隔了多年,从不见你的灵魂进入我的梦境。 这一节仍是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刻骨怀念。此“恨经年,可谓长矣。唐玄宗在还都路上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感触万千。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正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译文:京城有位修炼过的临邛道士,能以精诚招来亡魂。他感动于皇上辗转思念的深情,于是差遣方士殷勤地去寻觅杨贵妃。方士御气排云,像一道电光一样飞行,天上地下都找了个遍。上了九天,又下了黄泉,可是都没见到她的踪影。突然听说海上有座仙山,那山在虚无缥缈中间。仙山楼阁精致玲珑,似朵朵彩云,有许多曼妙的仙子出没其间。其中有一位叫太真,雪样肌肤、把戏容貌,听来好似是要找的人。方士到了仙宫,叩西厢的门,报捎息的是仙人小玉和双成。她听说汉家天子派来了使臣,不由得从九华帐的梦中惊醒。推开枕头、穿好衣服、下得床来,银屏与珠帘都依次翻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