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优化诊疗方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807752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病优化诊疗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颈椎病优化诊疗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颈椎病优化诊疗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颈椎病优化诊疗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颈椎病优化诊疗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颈椎病优化诊疗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病优化诊疗方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颈椎病优化诊疗方案颈椎病优化诊疗方案针灸科康复科项痹(颈椎病)诊疗方案(优化调整) 2016、04、30一 、病名: 中医诊断:项痹 西医诊断: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ICD-10M47.025+) (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M47.225+) (脊髓型颈椎病ICD-10M47.121+)二、病因病机中医古籍中无“颈椎病”的病名,属于中医“痹证”、“痿症”、“眩晕”等

2、范畴。长期伏案低头工作,颈部劳损,经气不利,督脉受损;风寒湿邪入侵,痹阻于太阳经脉,经遂不通;年老正虚,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肾虚精亏,髓不养骨所致。本病缠绵难愈,但预后一般良好。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三、诊断(一)中医诊断依据:朱文峰主编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湖南医科大学出版,(国家标准)黄家驷科学第五版,中医伤科学第五版。1、病史: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

3、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2、症状:颈、肩背、上肢疼痛,头痛头晕,耳鸣,颈部活动受限,颈部板硬,上下肢麻木、无力等,或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3、体征:查患者颈椎棘突或肩胛骨内上角部常有压痛点,伴条索状硬结。4、特殊试验检查:可前屈旋颈试验(Fenz征)(+)、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试验)(+)、椎间孔分离试验(+)、颈脊神经根试验(臂丛牵拉试验)(+)、旋转试验(椎动脉扭曲试验)(+)、脊髓型患者有Hoffmann征(+),Babinski征(+)。5、辅助诊断:X线摄片、 CT、MRI等检查协助诊断。(二)西医诊断:分型诊断标准参照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

4、中“M47.201M、M47.221+G55.201、M47.121M、G54.202M、M47.221M、M47.021M”进行诊断。 1.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域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臂丛神经,颈X线片显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2 .脊髓型:早期下肢沉重无力,行走不稳,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损伤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Hoffmann征,Babinski征阳性,X线片显示;椎间隙变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

5、重并突入椎管,CT和MRI检查显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3.椎动脉型:头痛,头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例,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片显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MRI: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4.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物模糊,瞳孔放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心功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X线片见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物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MRI椎动脉受压。 5颈型:以头痛,颈肩背部强痛,酸胀及不适

6、感为主,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部分病人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活动时加重,休息可以缓解。 (三)鉴别诊断:1、与椎动脉型颈椎病鉴别:内耳疾病;动脉硬化症;体位性眩晕;损伤性眩晕;神经官能症;2、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相鉴别: 、尺神经炎,高龄及肘部陈旧性损伤;肘后尺神经沟压痛,爪形手。、正中神经受损:感觉障碍;肌力改变,猿状手;自主神经症状,灼痛感;、桡神经受损:垂腕症;感觉障碍;反射改变; 3、与脊髓型颈椎病的鉴别:、脊髓肿瘤:症状多逐渐加重,而颈椎病症状多呈间歇性,X线片:脊髓CT,MRT可鉴别。、脊髓空洞症:有感觉异常和椎体束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及深感觉正常为特点。颈部X线片

7、多正常,肌电图、MRI检查有重要意义。、脊髓侧索硬化症:一般先出现两手明显肌萎缩,后期不能屈肘、抬肩以及舌肌萎缩,无感觉障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也正常,病情发展快,几年内可因肺炎或中枢神经 4、与交感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冠心病:有心前区痛剧,伴胸闷气短、上肢内侧痛,无颈部和神经根刺激体征。心电图有改变。服用硝酸甘油等药物可缓解症状。、神经官能症:该病无颈椎病的X线改变以及神经根、脊髓等受刺激或压迫的症状体征。5、与颈型颈椎病鉴别、落枕:a、压痛点多在胸锁乳突肌及两侧肩胛内上方处多见,且急性期时疼痛剧烈,用手压之难以忍受。b、肌肉痉挛有明显压痛点可触及条索状肌束。c、抗牵引试验使原本痉挛的肌肉更加

8、紧张,痉挛加重而疼痛加剧。d、封闭疗法使症状立即消失或明显缓解。、肩周炎:a、疼痛点在肩关节处。b、肩部活动范围明显受限,以外展为甚,呈“冰冻”状。c、封闭疗法使肩周炎的局部疼痛立即消失或明显减轻,同时对肩部活动范围也会相应地增加或明显增大。、风湿性肌纤维织炎以腰骶部:a、全身表现关节肉酸痛,且可呈游走性,其发病初期或风湿活动期可伴有咽喉部(或扁桃体)炎症,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和抗“O”多在500u以上等。b、应用抗风湿药物对疾病进行试验性治疗时,风湿性肌纤维织炎在短期内可有明显疗效。(四)、纳入、排除标准:1、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者;年龄2065岁;愿意接受针灸康复治疗者。2、无心

9、、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无精神病;3、无严重感染、结核、溃疡;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及药物过敏者;四、治疗(一)、治疗原则1、“留者去之、虚者补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2、以通为用:改善血循环,活血通络;3、治未病:避免不良习惯;4、重视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治,手术指征,中医为先,必要时手术治疗;(二)、治疗方案1、一般处理:改善血循环,急性期予以抗炎、脱水治疗。2、中医辨证用药、风寒湿型主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并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劳累或受寒后诱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治法:活血通痹方药:乌头汤加减:麻黄6g 芍

10、药15g 黄芪15g 制川乌10g 葛根10g 羌活10g 桂枝10g 地龙10g 白芷10g 全蝎4g煎服法:每日一剂,水煎取汁500ml,分早、中、晚三次口服痰湿阻络主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治法:活血通痹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5g 竹茹10g 枳实10g 陈皮10g 茯苓15g 生姜5g 天麻10g 川芎10g厚朴10g 苍术10g 蜈蚣2g 生山楂12g 煎服法:每日一剂,水煎取汁500ml,分早、中、晚三次口服气滞血瘀主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治法:行气活血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15g 川芎10

11、g 桃仁12g 红花10g羌活15g 当归10g 五灵脂10g 香附15g牛膝15g 地龙10g 羌活15g 生山楂10g煎服法:每日一剂,水煎取汁500ml,分早、中、晚三次口服肝肾不足主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耳赤,舌红少津,脉弦。治法:补益肝肾,调和气血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黄20g 山萸肉10g 山药15g 泽泻10g 牡丹皮12g 茯苓15g 杜仲15g 知母10g当归12g 川芎10g 全蝎8g 蜈蚣2g煎服法:每日一剂,水煎取汁500ml,分早、中、晚三次口服气血亏虚主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气血双补

12、方药:八珍汤加减:当归15g 川芎 10g 熟地 15g 白芍药12 g 人参 15g 白术 12g 茯苓15g 乌梢蛇20g 生山楂15g 丹参15g 三七10g煎服法:每日一剂,水煎取汁500ml,分早、中、晚三次口服3、针刺疗法:温针灸治则:祛风散寒、处方:以局部取穴为主,颈后六针配穴:风寒痹阻:加风门、风府加灸盒,以皮肤潮红为度 劳损血瘀:加膈俞、合谷、血海 上肢症状:加合谷、手三里、极泉 头痛头晕:加百会、四神聪、太阳并留针1-2小时。 恶心呕吐:加中脘、内关操作:夹脊穴向颈椎斜刺至骨板,再略提针退1分,施平补平泻法,或加温针15分钟,加电针疗法:断续波、疏密波刺激10-20分钟,强

13、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见跳动而能耐受为度;头针以1.5寸针平刺向前透刺并留针。 4、推拿手法:推拿整脊疗法(1)、行理筋、通络、解痉镇痛局部放松(2)、颈脊强硬、功能受限明显,颈椎关节错缝、失稳或生理曲度宜配合椎间关节松解手法,术者一手拇指顶棘突旁,另一手抱患者头侧,从颈2至颈7逐节前屈旋转和侧向活动的推扳手法,或牵拉推顶手法,要求力量轻柔、和缓。(3)、再用揉、推、捏、叩、提拿和指针手法,以舒筋理筋,通络止痛,最后令患者活动颈肩部结束。5火罐加梅花针叩刺:循经叩刺颈项、胸椎夹脊、膀胱经,脊髓型加腰夹脊放血,火罐,留罐8分钟,每2天1次,3次。6、颈椎牵引:坐位或卧位颌枕带牵引,小剂量35kg开始

14、,每日12次,脊髓型颈椎病牵引时慎用,可小剂量多次牵引。7、物理治疗:中频电治疗、超短波治疗、蜡疗等,。8、 耳穴压丸取枕、颈椎、肾、交感、心等穴,强刺激,留置1-2天,并不时予以按压刺激。9、穴位贴敷 取颈夹脊、风池、大椎、肩中俞、肩外俞、合谷、外劳宫、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以穴位理疗贴贴敷于上述穴位处。10、中药熏蒸治疗:以协定处方置锅中煮沸15分钟,使其温度保持在45-55度之间,每次30-60分,以大汗淋漓为度。1、寒湿证:独活寄生汤加减。2、瘀血证:海桐豨莶汤加减。3、湿热证:方选活通洗剂加减。11、中药涂擦 予以院内制剂疗伤活络酊外用涂搽患处。12、其他疗法:灸法(督灸、火龙灸)、耳针、穴位埋线、刃针、放血疗法等。五、疗效评价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T/T001.1-94)中颈椎病疗效评定分为治愈、好转、未愈3组。通过以上方案在临床观察中治疗效果较好,治疗一个疗程(10天)后70%的病人病情缓解,治疗两个疗程的病人病情明显好转,90%。本方案主要以中医治疗为主,副作用小,以中药及针灸、推拿、火罐加梅花针叩刺等理疗为主,病人能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