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805402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品质文档2022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著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立志从教,并取得了如此宏大的成就得益于他的启蒙老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下面是带来的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范文,盼望大家喜爱。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范文篇1 苏霍姆林斯基是当代宏大的训练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的分散。在这儿,我们可以倾听到很多有益的教导;可以吸取到很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阅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盼望感到自己是个发觉者、讨论者、探究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殊剧烈。”学校里常常会有这样的场景:老师正讲解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学生们仔细听着,叙述结束了,老师问学生:有

2、什么问题吗?教室里一片缄默,于是老师得出结论,新内容学生们都搞懂了。但是当老师把学生单个叫起来,让他复述的时候,往往又根本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于是,老师不得不把刚才叙述的内容重述一遍。但是,在叙述之前,老师经常不无生气地对学生们说:既然你们一点都没懂,为什么刚才不提出问题来?在这种状况下,我们经常生气学生的不懂装懂。可是,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在当时那种状况下,学生们根本无法推断他们对新内容是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因为在讲课之初,老师并没有明确告知学生,在学习这一新内容时,他们应当理解什么,在思索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 思索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

3、副其实的脑力劳动。老师越是擅长把学生的思维活动给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乐观地参加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加清晰,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晰,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学问就会把握得越坚固的老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怀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留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把握学问,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索,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化到老师的具体

4、讲解中来。 学生被动,消极地把握住的学问,对学生思维进展起不到多大的影响,而是让他们扮演发觉者、讨论者、探究者,乐观主动收获的学问,不但让人深信不疑,更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与热忱。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喜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信任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擅长跟他们交伴侣,关怀孩子的欢乐和哀痛,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遗忘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作为一名老师,许多人都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训练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经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 为什么会消失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缘由就是我们在训练孩子的时候,

5、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公平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老师,只有在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育才能成为训练。我们要让学生常常看到自己的胜利,让他们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训练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宏大人格也布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辛勤的汗水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每个训练工都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训练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制造力和热忱,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范文篇2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苏联闻名训练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训练选集。这是一部论文集,涉及内容很广,既有德育公民训练抱负训练方面的论文,也有劳动训练情感训练语

6、言训练自我训练等方面的论文;有论述学校训练的论文,也有论及家庭训练社会训练,以及各种训练有机结合的论文。可以说,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多年训练心得的结晶。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老师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既有对胜利做法的赞扬鼓舞,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峻批判。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闻名训练实践家和训练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头投身训练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训练理论问题的讨论,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训练

7、专著都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里。 苏霍姆林斯基在该选集中从多角度论述了训练目的,提出了“培育共产主义建设者”、“培育全面进展的人”、“聪慧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育成为“全面和谐进展的人,社会进步的乐观参加者。”而培育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进展的训练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训练和审美训练深化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训练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进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殊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老师和家长敬重儿童的

8、人格,全面关怀儿童。他说:“假如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迟疑的回答说爱孩子。”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见,并努力创设良好的训练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当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意通过集体训练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 是啊,我们的学生是一本丰富的书,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是一具活泼的生命体,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老师必需爱他的学生,信任他的学生,敬重他的学生,把学生真正值成学习的仆人,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培育他们无限的创新力量。 读了这部专著,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

9、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在读书时,我经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深思,对比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常的训练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习中,我经常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他对学生布满了无限的爱,而他的这爱,来自于他的人格的魅力;来自于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坚毅的奋斗精神;来自于虚怀若谷,刻苦学习,坚韧拼搏,不断求实、不断创新的精神;来自于勇攀科学高峰,不满意于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在教学中实践活动中不断充实、完善和进展自我的坚韧毅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训练思想是丰富多彩的,我作为一名老师所学习所要做的也是丰富多彩的。训练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怀揣一颗对训练、对学生真挚的心

10、,在实践中渐渐解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训练理念,信任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训练的明天更美妙!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范文篇3 暑假期间,我读了苏联闻名训练家苏霍姆林斯基训练选集。在书中,他从多角度谈了老师家庭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多方面影响。既有对胜利做法的赞扬鼓舞,也有对学校和社会错误行为的严峻批判。 读了这本书,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在读书时,我经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深思,对比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常的训练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习中,我经常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训练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与训练方法的粗糙深感惭愧。读完全书后

11、,我对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这几方面内容深有体会: 一、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立志从教,并取得了如此宏大的成就得益于他的启蒙老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这位女老师在训练工作中,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亲热的伙伴。她讲课时学生们都有深厚的爱好,所教的学问常被学生铭刻在记忆之中。她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思索很多问题,学习了不少东西,明白了很多道理这使幼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爱上了书本,爱上了同伴,爱上了大自然,而且他更敬重这位老师。他憧憬着自己的学问能同老师一样渊博,憧憬能象老师一样。从这时起,苏霍姆林斯基逐步树立了从事老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志向。因此在七年制学校毕业时,他毅然

12、打算报考师范院校,后来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一般的老师成长为一名宏大的训练家。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健康成长直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老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进展作用极大。把喜爱事业和喜爱学生相结合,对他们的训练做到“爱心、急躁、恒心”,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二、爱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在寄语后来人一文中,对后辈的训练同行们寄予了无限厚望,他把自己对训练将来的期望整理成八条训练遗嘱,对影响学生进展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细致地叮嘱。其中有一条,苏霍姆林斯基特殊讲到要爱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他说,要当作最珍贵的珍宝一般,爱护儿童的信任这朵最娇柔的鲜花。它是很简单折损,憔悴和被不信任

13、的毒汁毒死的。作为一名老师,很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作为学生的家长,也极少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训练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经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消失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缘由就是我们在训练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作为一名老师,只有在老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育才能成为训练,就本质而言,训练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让他常常具有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果而变得美妙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我们要让学生常常

14、看到自己的胜利,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劲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三、反思造就了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训练实践中也曾有过这样的失误。那时,他刚参与工作,一个名叫斯捷帕的男孩,由于过分活泼、顽皮,在一次玩耍中无意把教室里放着的一盆全班非常珍爱的玫瑰花给碰断了。对此,苏霍姆林斯基大声斥责了这个学生,并竭力使这个闯祸的孩子触及灵魂,吸取教训。事后班上孩子们又拿来了三盆这样的花,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专心轮留看护,唯独斯捷帕没有获准参与这项集体活动。不久这个学生变得话少了,也不那么调皮了。年轻的苏霍姆林斯基当时想,这倒也好,说明自己的申斥对这个学生起了作用。可是不开心的大事在他斥责这位学生的几

15、周之后的一天发生了。这天放学后,苏霍姆林斯基因事未了,还留在教室里,斯捷帕也在这里,他预备把作业做完回家。当发觉教室里只有老师和他俩人时,斯捷帕便觉得很窘,赶忙预备回家。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留意到这种状况,无意中叫斯捷帕跟自己一起到草地上去采花。这时斯捷帕表情快速变化,先苦笑了一下;接着眼泪直滚了下来,随后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跑着回家了 这件事对苏霍姆林斯基触动很大。此时,他才明白了,这孩子对于责罚,心里是多么难过。他开头意识到自己以前的做法,是不自觉地对孩子的一种疏远,使孩子感到了委屈。因为孩子弄断花枝是无意的,而且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情愿做些好事来补偿自己的过失,而自己却粗暴地拒绝了他这种意愿。对这种真诚的、儿童般的后悔,报之于发泄怒气的训练影响,这无疑是对孩子的当头一棒。 此后,苏霍姆林斯基吸取了这一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很少使用责罚。通常,他对由于无知而做出不良行为后果的儿童,实行宽恕态度。他认为,宽恕能触及学生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 把训练失误,变成训练财宝。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自己,造就自己,完善自己。这正是做老师的应当具有的基本素养。让反思成为老师成长中的好习惯。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叙述的训练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宏大人格也布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顽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