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流技术基础实验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804976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流技术基础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热流技术基础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热流技术基础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热流技术基础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热流技术基础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流技术基础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流技术基础实验(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言实验教学是热工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重 要的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实验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技 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过程装备与控制实验室一贯重视实验教学,并从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 教学方法。尤其是近几年来,结合实施实验室整合计划,改造了实验设备,改进了实验手段。 初步改进的实验室,不仅填补了综合实验的空白,改变了过去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占主要成分 的局面,而且充实了实验基础训练的内容。把现代工业用传感器用到实验装置中,使得实验 的涵盖面扩展,在做一个实验时,可以得到多学科的知识。本次热流技术基础实验(二)一一热工

2、基础实验由王博编写,张勇教授审核。机电工程学院 过程装备与控制实验室 2006年 10 月前言 1第二章 热工综合实验 3第一节 实验概述 3实验一 可视性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3实验二 气体定压比热测定实验6实验三 综合传热实验 11实验四 换热器综合实验 14图 1-1第二章 热工综合实验第一节 实验概述一、工程热力学实验 在本实验中,主要研究热力学的基本现象,通过研究饱和水蒸气的 P-T 关系、测定空气 的定压比热两个实验,掌握常用热工参数的测试方法,了解空气、水等介质的热力学性质。(实验一二)二、传热学实验 在本实验中,主要研究传热学的基本现象,通过研究水蒸气的冷凝效果,了解不同介质、

3、 不同表面换热效果的差异,掌握总传热系数测定方法;通过研究各种形式换热器换热效果、 顺流逆流换热的差别,掌握不同形式还热器的性能。(实验三四)实验一 可视性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加深对饱和状态的理解,从而树立液体 温度达到对应于液面压力的饱和温度时,沸腾便会发生的基本概念。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掌握饱和蒸汽P-T关系图表的编制方法。3、学会温度计、压力表、调压器和大气压力计等仪表的使用方法。4、能观察到小容积和金属表面很光滑(汽化核心很小)的饱态沸腾现象。二、实验装置1、压力表(一0.101.5MPa)2、排气阀 3、缓冲器4、可视玻璃

4、及蒸汽发生器 5、电源开关6、电功率调节7、温度计(0300C) 8、可控数显温度仪9、电流表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熟悉实验装置及使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2、将电功率调节器指针至电压表零位,然后接通电 源。3、将调压器输出电压调至200220V,待蒸汽压力升至一定值时,将电压降至 2050V 保温,待工况稳定后迅速记录下水蒸气的压力和温 度。重复上述实验,在0l.OMpa (表压)范围内实验不少于6次,且实验点应尽量分布 均匀。4、 实验完毕后,将调压指针旋回零位,并断开电源。5、记录室温和大气压力。将实验结果点在坐标上,清除偏离点绘制曲线。g2 3 4 5A温度CJ200190ISO170

5、160150140130120no100 yo80,P压力绝) O lMPa iWi a四、数据记录和整理l 、 记录和计算:实验次数饱和压力Mpa饱和温度C误差压力表 读值P大气 压力Po绝对压力P= P+ P0温度计 读值t理论 值tAt=ttC寸 X 100 %t1234562、 绘制 P-t 关系曲线:3、总结经验公式:将实验曲线绘制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则基本呈一直线,故饱和水蒸气压力 和温度的关系可近似整理成下列经验图 l- 2公式:t 100 打 P468 y io150-医力0*IMPaA八温度U200 -图 1-34、误差分析:通过比较发现测量比标准值低 1%左右,引起误差的原因

6、可能布以下几个方面:1)读数误差。2)测量仪表精度引起的误差。3)利用测量管测温所引起的误差。五注意事项1实验装置通电后必须有专人看管。2. 实验装置使用压力为10MPa (表压),切不可超压操作。实验二 气体定压比热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气体定压比热的测定是工程热力学的基本实验之一。实验中涉及温度、压力、热量(电 功)、流量等基本量的测量:计算中用到比热及混合气体(混空气)方面的知识。本实验 的目的是增加热物性研究方面的感性认识,促使理论联系实际,以利于培养同学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了解气体比热测定装置的基本原理和结构。3、熟悉本实验中的测温、测压、测热、测流量的方法。4、掌握由

7、基本数据计算出比热值和求得比热公式的方法。5、分析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可能途径。二、实验装置和原理 装置由风机、流量计、比热仪主体、电功率调节、热电偶测温电路及测量系统等四部分 组成(如图 2-1 所示)。图 2-1 实验装置llllzr J 4sf比热仪主体如(图 2-2)所示。实验时,被测空气(也可以时其它空气)由风机经流量计送入比热仪主体,经加热、均流、旋流、混流后流出。在此过程中,分别测定:空气在流量计出口处的干、湿球温度(t0, t );气0w 体经比热仪主体的进出口温度(t, t2):气体的体积流量(V)电热器的输入功率(W)以及实 验时相应的大气压(B)和流量计出口处

8、的表压(Ah)。有了这些数据,并查用相应的物性参数, 即可计算出被测气体的定压比热(Cpm)。气体的流量由节流阀控制,气体出口温度由输入电热器的功率来调节。本比热仪可测300C以下的定压比热。三、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1、接通电源及测量仪表,选择所需的出口温度计插入混流网的凹槽中。2、摘下流量计上的温度计,开动风机,调节节流阀,便流量保持在额定值附近。测出流量计出口空气的干球温度(to)和湿球温度(tw )。3、将温度计插回流量计,调节流量,使它保持在额定值附近。逐渐提高电热器功率,使出图二 比热仪主体口温度升高至预计温度。可以根据下式预先估计所需电功率:W = 12图二比热仪主体式中:W为电热器

9、输入电功率(瓦);A t为进出口温度差(C);T为每流过10升空气所需的时间(秒)。)4、待出口温度稳定后(出口温度在10分钟之内无变化或有微小起伏,即可视为稳定),读 出下列数据,每10升空气通过流量计所需时间(T,秒):比热仪进口温度一一即流量 计的出口温度(t1,C )和出口温度(t2C):当时相应的大气压力(B,毫米汞柱)和流量 计出口处的表压(A h,毫米水柱):电热器的输入功率(W,瓦)。5、根据流量计出口空气的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查图 315相对湿度与干球温度对应关 系得出相对湿度卩再从附图6湿空气的焓(温)图查出含湿量(d,克/千克干空 气),并根据下式计算出水蒸气的容积成分:

10、r = d / 622w 1+d /6226、根据电热器消耗的电功率,可算出电热器单位时间放出的热量q=W , kJ / s7、通入空气的总压力为:p = (B + A h / p ) x 10 -3 x p x gHgHg8、通入空气的体积流量为:V = -jo m 3 / s1000 T9、干空气流量(质量流量)可由克拉伯龙方程求出,为:G =吐=(】-1/PXV kg / S g R T R (t + 273.15),g 0g 0其中 Rg 为干空气的气体常数。10、水蒸气流量为: G = “灯 kg / sw R T R (t + 273.15) w 0 W 0其中Rw为水蒸气的体常数

11、。11、水蒸气吸收的热量: t Q = G f 2 c dt = G c (t 一 t ) kJ / s , Wwpw p 21t1cp 可由书本附表 3常用气体的主要物理参数表查水蒸气的定压比热容得到。水蒸气吸 收热量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tQ = G (1.84387 + 0.0004886 t)dt, kJ / s Wwt112、干空气的定压比热为: c t2 =红=Q-Qw , kJ /(kg k)t1GgGg (t2-t1)gg 2113、测出干空气的定压比热容后和书本对照,进行误差评定。14、比热和温度的变化关系:15、假设在0C300C之间,空气的真实定压比热与温度之间近似的

12、有线性关系,贝I由 t1 到 t2 的平均比热为:c0mt2t1(a + bt) dt21=a + b +12 , kJ /(kg k)2因此,若以为横坐tC20 jm标,ti纵坐标(如图2-3),图 2-3贝可根据不同的温度范围内的平 均比热确定截距a和斜率b,从而 得出比热随温度变化的计算式。四、注意事项1、切勿在无气流通过的情况下使电热器工作,以免引起局部过热而损坏比热仪主体。2、输入电热器的电压不得超过220V,气体出口最高温度不得超过300C。3、加热和冷却要缓慢进行,防止温度计和比热仪主体因温度骤降而破裂。4、停止试验时,应切断电源,让风机继续运行十五分钟左右(温度较低时可以适当缩

13、短)。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时间:年月日时周次: 天气:干湿度温度计读数 干球:C 湿球:C温差:C 相对湿度:%当地大气压:730.6 mmHg 空气进口压加热功率(W)空气出口温度(C)力: Pa 空气进口温度: C气体流量: 数据计算:实验三 综合传热实验一、 实验目的1、掌握总传热系数k的测定方法;2、掌握管道外表和空气流动对传热系数的影响二、 实验装置:图 3-1传热综合实验台结构如(图 3-1)所示。三、实验步骤1、检查设备是否完好。2、蒸汽发生器装水,通电自动加热,达到实验蒸汽压力(0.20.4MPa)和温度。3、打开配汽管上和玻璃量筒下的所有开关,慢慢供气,预热和排空系统。4、放汽

14、阀有蒸汽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所有放水阀。(实验设备准备完毕)5、自然对流换热实验(所有换热管):(1)关闭所有放水阀,注视各个玻璃量筒的水位慢慢上升,开始计时,记录各个玻璃的刻 度。2)待冷凝水水位达到一定高度,记录供气时间和冷凝水体积。6、强迫对流换热实验(翅片管、光管):(1)排空玻璃量筒中的冷凝水,开动风机对换热管进行强迫通风。(2)关闭翅片管和光管的放水阀,并记录一段时间后玻璃量筒中冷凝水的体积(3)实验完毕时,关闭电源,打开所有的放水阀、放汽阀,排空管内的冷凝水。四、总传热系数计算传热面积:A = n d L( m2);冷凝水流量:q =(V V。)PmT( Kg/S)热流量:e = qm r( W)传热系数,k( W/m2)传热系数: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