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氯系统安全检查表(DOC 10页)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79986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氯系统安全检查表(DOC 1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加氯系统安全检查表(DOC 1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加氯系统安全检查表(DOC 1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加氯系统安全检查表(DOC 1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加氯系统安全检查表(DOC 1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氯系统安全检查表(DOC 1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氯系统安全检查表(DOC 10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91加氯系统现场安全检查表序号检查项目及内容依据法规、标准检查结果实际情况记录1新建、扩建、改建的氯气生产使用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管理权限,向公安、劳动、环保等部门申报,未经批准不得建设。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4.1条是已经向有关部门申报,并批复2氯气生产、使用的厂房、库房建筑必须符合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4.2条是砖混结构,耐火等级二级,符合规范要求3氯属于级(高度危害)物质,直接接触氯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等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4.4条否未见特种作

2、业合格证4氯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车间(部门)(含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工艺过程和设备性能,并能正确指挥事故处理。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4.5条是能熟练掌握工艺过程和设备性能,并能正确指挥事故处理5氯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等现场,都应配备抢修器材,见表1。有效防护用具及消防器材,见表2。表1 常备抢修器材表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4.6条是常备抢修器材和常备防护用品基本齐全器材名称常备数量易熔塞23个六角螺帽23个专用扳手1把活动扳手1把手锤1把克丝钳1把竹签、木塞、铅塞5个,6铁丝20m铁箍2个橡胶垫2条密封用带1盘氨水,1020ml表2 常备防护用品表6名称种类常

3、用数备用数防毒面罩防毒面具防毒口罩与作业人员相同隔离式防毒面具送风隔离式面具隔离式氧气面具与从事紧急作业人数相同10个操作工备3个防护服橡胶或乙烯材料与作业人员相同防护手套防护靴7氯气生产、使用、贮存等厂房结构,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条件换气,在环境、气候条件允许下,可采用半敞开式结构;不能采用自然通风的场所,应采用机械通风,但不宜使用循环风。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4.7条是液氯气化车间设有机械通风装置序号检查项目及内容依据法规、标准检查结果实际情况记录8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4.8条否液氯气化车间漏

4、氯报警仪设定值为0.53ppm,不符合规范要求9使用液氯钢瓶时,必须有秤重衡器,并装有膜片式压力表(如采用一般压力表时,应采用硅油隔离措施)、调节阀等装置。操作中应保持钢瓶内压力大于使用侧压力。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6.1.9条是有液氯钢瓶电子秤,压力表选用进口不锈钢;钽隔膜,哈氏合金接液部件10严禁将油类、棉纱等易燃物和与氯气发生反应的物品放在钢瓶附近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6.1.11条是液氯钢瓶附近无油类、棉纱等易燃物11不得将钢瓶设置在楼梯、人行道口和通风系统吸气口等场所。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6.1.14条是现场钢瓶设置位置符合要求12应有专用钢瓶开

5、启扳手,不得挪作它用。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6.1.15条是有专用钢瓶开启扳手,并有使用管理制度13开启钢瓶要缓慢操作,关闭是以不能用力过猛。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6.1.16条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14钢瓶出口端应设置针型阀调节氯流量,不允许使用瓶阀直接调节。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6.1.17条否未见有针型阀15瓶内液氯不能用尽,必须留有余压,充装量为500kg的钢瓶应保留5kg以上的余氯。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6.1.18条是电子秤在线秤重,保证瓶内余氯量16作业结束后必须立即关闭瓶阀。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6.1.19条是严格按

6、照操作规程操作17空瓶返回生产厂时,必须保证安全附件齐全。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6.1.20条是有空瓶回厂前的检查确认18钢瓶禁止露天存放,也不准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设的棚架存放,必须储存在专用库房内。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6.2.1条是备用钢瓶储存在液氯气化车间内19空瓶和充装后的重瓶必须分开放置,禁止混放。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6.2.2条是分开放置20重瓶存放期不得超过三个月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6.2.3条是一个月更换一次序号检查项目及内容依据法规、标准检查结果实际情况记录21充装量为500kg和1000kg的重瓶,应横向卧放,防止滚动,

7、并留出吊运间距和通道。存放高度不得超过两层。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6.2.4条是钢瓶横卧,底部设置氯瓶不锈钢滚轮托架,吊运间距和通道充足,单层存放22充装量为500kg和1000kg的钢瓶装卸时,应采用起重机械,起重量应大于瓶体重量的一倍,并挂构牢固。严禁使用叉车装卸。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6.3.1.2条是电动单梁桥式吊车,载荷2T,挂构牢固23起重机械的卷扬机构要采用双制动装置,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确保正常。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6.3.1.3条是采用双制动装置,制定了吊车检查规定,使用前专人进行检查确认,并签字确认24夜间装卸时,场地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8、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6.3.1.4条是车间内照明充足,不在夜间吊装钢瓶25严格执行氯气安全操作规程,及时排除泄漏和设备隐患,保证系统处于正常状态。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7.1条是有操作规程和设备检查、维护保养制度,并严格执行26氯气泄漏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抢修,撤离无关人员,抢救中毒者。抢修救护人员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护面具。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7.2条是制定有氯气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预案中有相关内容27抢修中利用现场机械通风设施和尾气处理装置等,降低氯气污染程度。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7.3条是有机械通风设施和尾气处理装置28液氯钢瓶泄漏

9、时转动钢瓶,使泄漏部位位于氯的气态空间。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7.4.1条否预案中未见相关内容29易熔塞处泄漏时,应有竹签、木塞作堵漏处理;瓶阀泄漏时,拧紧六角螺母;瓶体焊缝泄漏时,应用内衬橡胶垫片的铁箍箍紧。凡泄漏钢瓶应尽快使用完毕,返回生产厂。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7.4.2条否预案中未见相关内容30严禁在泄漏的钢瓶上喷水。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7.4.3条否预案中未见相关内容31防护用品应定期检查,定期更换。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8.1条否未制定防护用品定期检查更换制度32生产、使用、储存岗位必须配备两套以上隔离式面具,操作人员必须每人配备

10、一套过滤式面具,并定期检查,以防失效。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8.2条是配备2台隔离式空气呼吸器,4个防毒面具33生产、使用、储存现场应备有一定数量的药品,吸氯者应迅速撤离现场,严重时及时送医院治疗。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第8.3条否现场未见药品序号检查项目及内容依据法规、标准检查结果实际情况记录34投加液氯时应设加氯机。加氯机应至少具备指示瞬时投加量的仪表和防止水倒灌氯瓶的措施。加氯间宜设校核氯量的磅秤。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第7.7.6条是三套德国进口加氯机,带真实气体流量输出装置35液氯(氨)加药间的集中采暖设备宜用暖气。如采用火炉时,火口宜设在室外。散热片或

11、火炉应离开氯(氨)瓶和加注机。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第7.7.9条是加氯车间内未设置采暖设施36加氯间及氯库内宜设置测定空气中氯气浓度的仪表和报警措施。必要时可设氯气吸收设备。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第7.7.10条是加氯间有漏氯检测仪两套,漏氯吸收中和装置一套37加氯(氨)间外部应备有防毒面具、抢救材料和工具箱。防毒面具应严密封藏,以免失效。照明和通风设备应设室外开关。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第7.7.11条备有防毒面具、抢救材料和工具箱。照明和通风设备未设室外开关。38加氯(氨)间必须与其它工作间隔开,并设下列安全措施:一、直接通向外部且向外开的门;二、观察窗。室外给水

12、设计规范GBJ1386第7.7.12条是加氯间与其他工作间以实体墙隔开,直接通向外部,门向外开启,设有观察窗39加氯(氨)间及其仓库应有每小时换气812次的通风设备。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第7.7.13条是设有防腐排风扇5台,单台排风量2800m3/h40严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恶臭、粉尘、噪声且目前尚无有效控制技术的工业企业,不得在居住区、学校、医院和其他人口密集的被保护区域内建设。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02 第4.1.4 6条是水厂远离居住区、学校、医院和其他人口密集的被保护区域41在布置产生剧毒物质、高温以及强放射性装置的车间时,同时考虑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设施

13、和设备的配套并留有应急通道。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02 第4.2.1.6条是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的配套并留有应急通道42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02 第5.1.1条是加氯系统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生产,有通风措施43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采取防尘防毒通风措施控制其扩散,使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达到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要求。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02 第5.1.3条是有机械通风措施和漏氯吸收中

14、和措施44经常有人来往的通道(地道、通廊),应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并不得敷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02 第5.1.7条是有机械通风设施,未辅设有毒液体或有毒气体的管道序号检查项目及内容依据法规、标准检查结果实际情况记录45机械通风装置的进风口位置,应设于室外空气比较洁净的地方。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02 第5.1.9条是符合要求46经局部排气装置排出的有害物质必须通过净化设备处理后,才能排入大气,保证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浓度不超过国家排放标准规定的限值。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2002 第5.1.13条有漏氯吸收中和装置。但排入大气气体浓度无检测设施和检测手段47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