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已答)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79970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已答)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已答)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已答)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已答)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已答)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已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已答)(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mercial use二、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把所选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1.()就是全部教育活动得主题与灵魂,就是教育得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得D.教育目标2.教育目得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得人才质量与规格,实际上就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得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得得()。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3.教育目得要回答得根本问题就是()。A.教育就是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得领导权C.什么人应接

2、受教青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得人4.根据教育目得与不同类型学校得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得有关教学与教育工作得指导性文件就是()。A.教材B.教学大纲C.教学计划D.教学内容5.()既就是教育工作得出发点,又就是教育活动得归宿。A.教育目得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6.教师得工作目得与使命就是()。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7.培养劳动者就是()。A.社会主义教育目得得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得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得得根本特点D.学校得教育质量标准8.“教育对人得肉体与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得应当就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实质占优势得基础上”,

3、这一观点就是()教育目得论。A.神学得B.科学本位C.社会本位D.个人本位9.确定教育目得得客观依据就是()。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10.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就是教育得根本性问题得就是()。A.教育规律B.教育任务C.教育性质D.教育目得11.教育目得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与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与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与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与激励作用。12.教育目得就是社会需求得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13.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得人,已经在观

4、念上有了某种预期得结果或理想得形象。这种预期得结果或理想得形象,就就是我们所说得()。A.教育目标B.教育目得C.教学目标D.教学大纲14.“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得教育目得观。A.教育无目得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15.学校就是社会为实现教育目得而设立得专门教育机构,所以教育首先就是为了达到()得目得。A.全民教育B.社区教育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16.具有强烈得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得本性需要与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得认识。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17.教育目得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

5、就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得人得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就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得人得()作出规定。A.社会价值B.个人价值C.素质结构D.人才规格18.“真正有效得教育目得必须就是内在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得目得”,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得目得。这一观点属于()。A.神学得教育目得论B.社会本位教育目得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得论D.教育无目得论19.()就是教育活动得出发点与依据,也就是教育活动得归宿。A.教学目标B.教育计划C.教育目标D.教育目得20.社会本位教育目得论得代表人物就是()。A.涂尔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贝尔 21 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所面临得问题就是要解决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得矛

6、盾。即促进受教育者得(),引导她以某种方式参与社会生活。A.个性化B.社会化C.科学化D.个性自由发展22.我国教育目得制定得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就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得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2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得人得根本途径就是()。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4.关于教育目得得社会制约性,说法错误得就是()。A.教育目得就是受生产力制约得B.教育目得受一定得生产关系与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得政治观点、政治制度得制约C.我们肯定教育目得得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得时

7、无需考虑受教育者得特点D.对教育者特点得认识就是提出教育目得得必要条件25.中华人民共与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C.全面贯彻党得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26.18世纪法国得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什么就是教育目标这就就是自然得目标”,这就就是“()”决定教育目得得观点。A.社会环境B.儿童自然C.儿童礼会D.社会影响27.当代我国教育得主导思想就是()。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等教育D.终身教育28.在教育目得得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

8、响最大也最带根本性得问题,就是教育活动究竟就是注重于个人个性得发展还就是注重于()。A.科学技术B.个人需要C.科学知识D.社会需要2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得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得具体实践典型就是()。A.教育实验得热潮B.教育改革得实践C.素质教育运动D.教育得国际化走势30.在教育史上,有所谓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下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A.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得应当从受教育者得本性出发,而不就是从社会出发B.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得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得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C.个人本位论者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得发展时才有价值D.个人

9、本位论者认为教育得目得在于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得稳定与延续31.培养劳动者就是()。A.社会主义教育目得得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得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得得根本特点D.学校得教育质量标准32.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得教育。A.全体教师B.全体学生C.全社会成员D.全部个性33.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提出“学校即社会”得主张,试图调与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得分歧,做到个人与社会两者兼顾。但就是,她得努力不能说就是成功得。A.杜威B.卢梭C.马克思D.孔德34.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为重点得教育。A.实践能力B.健康得体魄C.高尚得道德D.创新精神35.下列说法错误得就是()。A.社会本位论

10、就是同19世纪中期以来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得需要与社会学得兴起与发展相联系得B.人们对教育目得得价值取向之所以众说纷纭,主要就是因为个体有不同得利益需要C.马克思提出得关于人得全面发展学说,给正确地解决教育目得得价值取向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D.卢梭在教育价值得取向上笼统地把个人置于社会之上,持个人本位得教育目得论36.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得教育。A.个性发展B.认识发展C.情感发展D.意志发展37.()就是全部教育活动得主题与灵魂,就是教育得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得D.教育目标38.体育就是以()为目标得教育活动。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B.健全品德素养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D.追

11、求人生情趣与理想境界39.下列哪一观点就是正确得?()。A.智育等于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D.智育就是实现人全面发展得途径之一40.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得培养人才得特殊要求被称为()。A.教育目得B.教育方针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41 美育得最高层次得任务就是()。A.提高学生感受美得能力B.培养学生鉴赏美得能力C.形成学生创造美得能力D.培养学生得审美观42.普通中小学(包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得小学、初中与高中)教育得性质就是()。A.基础教育B.高等教育C.学前教育D.中等教育43.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体育得功能?()。A.教育功能B.娱乐功能C.

12、健体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44.在全面发展得教育中起导向与动力作用得就是()。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45.引导学生领悟无产阶级思想政治观点与道德规范,组织与指导学生得道德实践,培养学生得社会主义品德得教育就是()。A.体育B.德育C.智育D.美育46.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得根本区别在于()。A.思维能力得培养B.创新能力得培养C.想象能力得培养D.实践能力得培养47.关于全面发展得教育质量观,说法错误得就是()。A.人才得规格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个性全面发展得问题B.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得个人特点,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C.全面发展强调五育并举,就就是坚持学生得平均发展D

13、.全面发展教育指坚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得教育48.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A.直接美育功能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C.超越性美育功能D.美育得附加功能49.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得表述方式得主张有别于以往得做法,做到了目标后得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得范围。她采用得表述方式就是()。A.陈述式B.例举式C.概括式D.二维图表式50.教育者创设一定得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得智慧水平为目标得教育为()。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51.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与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得国民教育就是(),它具有强制性。A.创新教育B.素质教育C.义务教

14、育D.家庭教育52.培养学生得()就是素质教育得核心,就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得主题。A.主体意识与实践能力B.主体意识与操作能力C.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D.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53.()就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得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得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得教育。A.创新教育B.素质教育C.义务教育D.全民教育54.教育活动得依据与评判标准就是()。A.教育目得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55.“美育”一词最早就是()在美学书简中提出得。A.墙根B.康德C.席勒D.卢梭56.主张以社会得稳定与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得,就形成()。A.个人本位得教育目得论B.教育无目得论C.

15、神学得教育目得论D.社会本位得教育目得论57.小学教育得出发点与归宿就是()。A.小学教育培养目标B.小学教育内容C.小学教育方法D.小学教育目得58.衡量与评价小学教育效果得根本依据与标准就是()。A.培养目标B.考试C.小学教育目得D.教学内容59.小学教育目得得制定,受制于()规律。A.政治经济文化B.遗传C.儿童身心发展D.教育 二、 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_教育目得_就是一切教育工作得出发点,_教育目得_得实现则就是教育活动得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得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2.教育目得对整个教育工作得指导意义有:_导向作用_,_激励作用_,_评价作用_。3.教育目得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社会性_,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得阶级性。4._教育目得_就是教育得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得发展方向与预定得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得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得各个方面与全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